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

每經網首頁 > 銀行 > 正文

三年來中行匯兌損失93.56億元 專家呼吁外匯期貨適時出爐

證券日報 2013-07-12 15:36:23

通過梳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過去三年來(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匯兌損益盈利103.35億元,匯兌損益可謂“兩重天”。

本報見習記者 王 寧  馬 爽

近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創出新高。2010年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幅達11.3%人民幣的升值也擾動著國內銀行的匯兌損益。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五大行年報披露的數據,通過梳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過去三年來(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匯兌損益盈利103.35億元,匯兌損益可謂“兩重天”。

對比數據顯示,在三年的匯兌損益中,中國銀行損失最多,損失高達93.56億元,而農業銀行則盈利57億元,建設銀行盈利30.33億元,交通銀行盈利30.62億元,工商銀行盈利78.96億元。

事實上,不僅是銀行業,多數上市公司進出口企業等都存在匯兌損失情況,面對匯率市場無處不在的風險。相關專家表示,企業迫切需要相關工具進行匯率市場風險控制,我國外匯期貨應當適時推出。

五大行匯兌損益“兩重天”

通過查閱相關數據發現,國內五大銀行在匯兌損益方面各不相同,中國銀行虧損最為嚴重,三年來虧損額就高達93.56億元。事實上,自2008年6月份始,中國銀行在參與匯兌時一直呈現虧損局面。數據顯示,中國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情況分別為:2010年-6.61億元、2011年-90.51億元、2012年-35.27億元、2013年一季度38.83億元。

其他四家銀行在參與匯兌時,多數情況下都有所收益。農業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共計盈利57億元。數據顯示,農業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情況分別為:2010年17.22億元、2011年26.86億元、2012年14.83億元、2013年一季度-1.91億元。

交通銀行三年來數據顯示,交通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共計盈利30.62億元。數據顯示,交通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情況分別為:2010年6.5億元、2011年8.57億元、2012年14.91億元、2013年一季度0.64億元。

建設銀行三年來數據顯示,建設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共計盈利30.33億元。數據顯示,建設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情況分別為:2010年-6.11億元、2011年14.51億元、2012年15.04億元、2013年一季度6.89億元。

工商銀行在五家銀行中,參與匯兌時間相對較早。工商銀行三年來數據顯示,工商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共計盈利78.96億元。數據顯示,工商銀行三年來匯兌損益情況分別為:2010年7.35億元、2011年14億元、2012年40.95億元、2013年一季度16.66億元。

此外,相關信息顯示,其他股份制銀行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或盈利。早在2010年三季度,浦發銀行匯兌損失為783.9萬元,較前一年同期計提的匯兌收益為1.4億元。不過該年前三季度的匯兌收益為3.29億元,較上一年的3.12億元略有上升。興業銀行在2010年三季度計提匯兌損失也有5998.7萬元,較上一年同期匯兌收益為43.4萬元,該年前三季度興業銀行匯兌損失122.8萬元,同期匯兌收益為3.1億元。

與此同時,北京銀行、光大銀行、深發展和招商銀行該年前三季度的匯兌凈收益分別是2834.6萬元、2.63億元、1.42億元和9.2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1.79%、25%、18.3%和3.7%。

事實上,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總體上出現了大幅升值趨勢,并且波動幅度也在不斷加大。按照目前情況看,人民幣未來繼續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與此同時,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每日雙向波動幅度從2012年4月份的0.5%擴大到1%,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在不斷加大。

此前本報曾報道,去年1050家上市公司存在匯兌損失,損失總額高達24.72億元,近六成的企業面臨匯率風險。匯率波動已通過巨額的匯兌損失體現出來,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尤其是去年9月份以來,人民幣出現了大幅升值,擁有大量外幣貨幣性資產權益或產品大量出口的加工型上市公司產生了巨額匯兌損失。

中國鐵建2012年全年匯兌損失高達1.93億元,中國中冶匯兌損失高達1.66億元,產品大量出口的家電企業如青島海爾、美的的匯兌損失均超過5000萬元。不過,與之相對應,我國部分上市公司也獲得了很大的匯兌收益,人民幣升值使得飛機、航空燃油等進口物品的采購成本大幅下降,同時以美元計價的大量外債將明顯減少,因此,航空公司受益匪淺。根據2012年年報顯示,南方航空匯兌凈收益2.56億元,中國國航凈收益1.19億元,東方航空凈收益1.48億元。

外匯期貨應盡早推出

據悉,當前企業的主要避險工具是遠期結售匯,目前我國銀行間市場中的外匯遠期交易量很小,且非標準合約、詢價交易機制和雙邊清算等使場外市場缺乏足夠的流動性。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這可能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外匯風險管理需求。

在推出風險工具前,需要了解什么是匯兌損益。匯兌損益簡單來說就是由于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亦稱匯兌差額。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于采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采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而外匯期貨實行撮合成交和中央對手方清算,并且采用標準化合約,有助于積聚市場流動性,提高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深度,從而服務于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促進場內與場外外匯市場的統一互聯、協調發展。

那么,外匯期貨還具有哪些功能呢?相關專家表示,外匯期貨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順應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時,還可以進一步豐富人民幣風險管理工具,有利于對外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助推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

近年來,海外交易所紛紛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產品,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快速發展,且離岸人民幣遠期/掉期匯率已經開始引導境內市場,這些都倒逼我國加快發展境內的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經過7年多的匯改,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初步形成,場外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漸趨成熟,我國推出外匯期貨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據了解,外匯期貨是世界上第一個金融期貨產品。40多年來,外匯期貨已經成為金融市場匯率風險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并在促進對外貿易、對外投資便利化和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盡快推出外匯期貨更顯緊迫。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7/12/content_365755.htm
責編 牟小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