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00:55:4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熔盛重工(01101,HK)昨日(7月22日)正式對外宣布,已于當日向淡水河谷成功交付一艘38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VLOC),該船被命名為“VALECAOFEIDIAN”(曹妃甸)。
熔盛重工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該船系公司今年交付的第4艘38萬噸級VLOC,至此16艘38萬噸級VLOC訂單中已交付11艘,剩下5艘將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陸續交付完畢。
業內人士指出,VLOC的順利交付,對熔盛重工無疑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去庫存回籠資金,另一方面也對外放出其正常生產經營的信號,為企業渡過難關緩解各種壓力。
交付第11艘VLOC
繼7月初熔盛重工交付一艘7.6萬噸的巴拿馬籍散貨船之后,昨日又宣布向淡水河谷交付一艘38萬噸級VLOC,公司表示,今年已交付了4艘VLOC,除本次交付的“VALECAOFEIDIAN”外,還包括為阿曼航運公司建造的 “VALESAHAM”和“VALESHINAS”號,阿曼航運公司的訂單已悉數交付,以及為淡水河谷 (06210,HK)建造的“VALEJIANGSU”號。
“今年是VLOC的集中交付期,目前公司正按照計劃加快VLOC的建造進程,相關交付計劃也在有序進行”,熔盛重工相關人士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集中交付意味著,預計到今年年底,剩下的5艘VLOC將都會交付完畢,最遲到明年年初。”
資料顯示,熔盛重工此次交付的38萬噸級VLOC,全船總長360米,型寬65米,型深30.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礦砂船。業內專家表示,該VLOC系自主研發的高科技船型,在設計上注重降低油耗及碳化物排放量,更加環保節能。
“有測算顯示,運送每噸鐵礦石可減少35%的碳排放量”,該專家同時稱,“實船試航紀錄的EEDI(船舶能效設計指數)在1.99左右,滿足IMO(國際海事組織)最新的減排基線要求。”
據悉,2008年熔盛重工以16億美元的價格接到了淡水河谷的12艘38萬噸級VLOC訂單,此后又在2009年與淡水河谷、阿曼航運公司三方簽訂了4艘(已交付完畢),截至目前熔盛重工尚有5艘等待交付,但多艘VLOC已經出塢,正在進行舾裝,目前淡水河谷下一艘VLOC也已接近試航狀態。
熔盛重工昨日表示,“盡管目前市場依舊處于低谷,公司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包括加強質量管理、精細化建造等,以確保船舶更快更順利的交付。”
回收資金緩解壓力
“每一艘船舶的交付意味著該船尾款的收回”,某接近熔盛重工人士昨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交付的VLOC船舶,熔盛重工已經結清相關費用,不過因為早年訂單的首付比例較高,估計收回的尾款不是特別多。”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熔盛重工在資金緊張的關鍵時期交付VLOC,對該公司來說無疑具有提振作用,相信隨著余下5艘大船的陸續交付,可進一步消化庫存為新接訂單騰出空間,并收回一定資金緩解經營壓力。
事實上,此前熔盛重工迫于資金壓力而不得不裁員以減少成本,并與多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磋商,爭取重續現有信貸融資額,以及通過向大股東與政府尋求財務資助。
昨日,熔盛重工方面表示,為充分應對行業周期,公司目前正積極進行戰略轉型和產品升級,一方面加快產品升級,設計開發綠色環保的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另一方面,公司將貫徹向海工轉型的升級戰略,包括在新加坡設立熔盛海事公司,專注海洋工程業務技術研發及項目管理、營銷等價值鏈高端業務,尋求向海洋工程、LNG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領域發展。
某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種種跡象表明熔盛重工正想方設法恢復元氣,盡管這可能需要比較漫長的過程。資料顯示,2013年上半年世界新船訂單同期出現大幅增長,但船舶市場依舊持續低迷,新船價格低位徘徊,按目前船價指數,我國造船企業經營接單的利潤極低。而金融機構對于船舶產業依舊收緊信貸,融資環境仍繼續惡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