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01:17: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昨日 (8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刊出了《日企獨霸釹鐵硼專利 10余中企欲聯手反訴》報道后,中科三環(000970,SZ)高級副總裁胡伯平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受專利保護,其他磁材企業欲訴日立金屬,對已經獲得專利許可的8家磁材中企不會造成影響。此案勝訴的可能性極小,并且日立金屬為自身利益要控制國際市場規模,不太可能再授予更多企業專利使用權。
胡伯平稱,“一些磁材企業老總表達了意見,但結論不能去揣測,只能根據情況觀其發展,意見和想法能否付諸實施都不好說。”
中企起訴沖擊或有限/
據悉,目前,中國有200多家釹鐵硼生產企業。中科三環是8家取得日立金屬釹鐵硼專利授權的中國企業之一,公司產品50%~60%出口。由于日立金屬在美國申請了釹鐵硼專利,所以中國企業只有擁有日立金屬的專利授權,才能將產品出口到海外。
中北磁材等十余家企業起訴日立金屬的初衷就在于,日立金屬用專利權封鎖了大部分中國釹鐵硼及其相關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權利,并且不再擴大授權中國企數量。
中國磁材企業希冀用打越洋官司的方式沖破日立金屬的封鎖。但胡伯平說,日立金屬實施專利授權正是為了保證除中國之外國際市場的供應平穩,并不造成壟斷。
一位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釹鐵硼產能過剩,年產可達40萬噸,但受需求萎縮和上下游價格影響,去年產量為8.96萬噸,而全球燒結釹鐵硼毛坯產量也不過如此,中國企業供應全球綽綽有余。目前,國內共有18個稀土產業園,都在上馬稀土新材料產業鏈。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原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袁開洪指出,這使得中低端釹鐵硼產能還在繼續擴大,但高端產量占比在全球不到10%,造成嚴重的同質化惡性競爭,不利于中國企業爭奪話語權。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200多家釹鐵硼企業年產3000噸以上的有5家,年產1000噸到3000噸的企業有20家左右。
“中國已獲專利授權的8家企業產能是國外產能的兩倍,完全可以供應全球需求,不需再授權更多企業。”胡伯平說,日立金屬考慮不再擴大授權也是為自身利益著想。
據記者了解,國內9萬噸左右的釹鐵硼產量中,有專利許可的為兩萬噸左右,剩下的6萬噸多,有3萬到4萬噸在國內市場消化,即有2萬到3萬噸出口需要專利許可。
胡伯平說,為爭出口權,一些磁材企業通過起訴的方式獲得專利授權的做法,不會沖擊已有合法出口權的企業。
官司至少要打兩三年/
日本在稀土研發上長期處于領先地位。據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日本近年來申請了15916項專利,占全球份額的37%。
從專利權人角度來看,三菱(日本)的專利申請量居首位,依次是三星(韓國)、中國科學院、住友(日本)、日立(日本)、TDK(日本)、東 芝 (日 本 )、DOKURITSUGYOSEI HOJIN BUSSHITSUZAIRYO(日本)、豐田(日本)、通用電氣(美國)。
從產業領域來看,排名前十的專利權人幾乎全為大型電器電子或汽車企業集團。從國別來看,除了三星為韓國企業、通用電氣為美國企業、中國科學院為中國科研機構外,其他均為日本企業,這也表明日本在稀土技術研發上占據了絕對的地位。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專利和生產基本被國外公司掌握,中國稀土企業的產品被壓制在產業鏈低端。
在釹鐵硼領域,生產磁體所需的MQ磁粉當前處于壟斷地位,日立金屬和麥格昆磁公司當前擁有釹鐵硼生產的基本成分專利。MQ磁粉價格占磁體價格的比重基本穩定在60%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想要扭轉局面的可能性極小。”一位稀土新材料外資企業專利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美國專利局認可的門檻非常高,推翻專利認證基本不太可能。
中國企在美國起訴日立金屬想要勝訴,首先得在美國專利局申請有專利,或當庭自證用不同于日立金屬的工藝能夠生產相同的產品,或提供商業秘密。
“如果能夠勝訴,被日立金屬申請發起337調查的正海磁材、寧波金雞和安徽大地熊就不用花幾百萬美元律師費來跟日立金屬和解了。”胡伯平說,“對高端市場的影響,說不定對我們更有利。”
“燒結釹鐵硼有幾百項專利,要進行無效舉證的話,得一項一項來,一項專利里面有幾十項要求,得一條一條來。”胡伯平說,這樣的官司打下來最快也得兩三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