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基金子公司現狀調查:規模超速發展 核心競爭力難尋

2013-08-19 00:59: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瑞 董華 發自北京、深圳    

每經記者 王瑞 董華 發自北京、深圳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雖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進行全方位深度調查之后發現,超速發展的背后,遠非想象中的美。在新業務模式成熟之前,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通道業務上。而對于這種沒有多少利潤的牌照業務,業內人士表示,以后還是需重點發展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及投資能力上。

股東提供600億支持 民生加銀資管發展迅猛

民生銀行持股63.33%的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全資子公司——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生加銀資管)可算是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中做得最有聲有色的一家。

就規模而言,該公司是子公司業務中的佼佼者。按照目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掌握的數據,目前民生加銀資管資產的規模可能已遠遠超過了500億元。

如果按某媒體估算的基金公司子公司總規模3000億元算,民生加銀資管這一規模已占到所有基金公司子公司規模的五分之一。

如此迅猛發展,是和民生銀行強有力地支持分不開的。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得到的消息稱,目前民生銀行或已給予民生加銀資管600億元的項目支持,來幫助其迅速發展。而民生加銀資管內部人士稱,暫時沒說具體數目,但是可能不止這個數目。

支持數額或不止600億

“依靠民生銀行,民生銀行也有意支持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業務的迅速發展。”某知情人士表示,“據了解,目前民生加銀資管有從民生銀行獲得600億元的項目支持。”

記者也從民生加銀資管處得到了證實,其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支持是有的,民生銀行把一些原來給信托做的業務收回來,給民生加銀資管去運作,而子公司的二股東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未來也會把自己的業務拿來給民生加銀資管做。

作為銀行的子公司,銀行系基金具有天然的優勢。而民生銀行對民生加銀資管的支持力度也是行業中最大的。這也使民生加銀資管成為銀行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

事實上,目前規模增長最快的大多數是銀行系基金。比如招商基金,工銀瑞信等,工銀瑞信算是其中審批最早銀行系基金,自2005年成立以來,目前的規模也就是100億元。相比之下,2008年成立的民生加銀資管發展可謂迅猛,“到8月中旬暫時還沒有具體數據,和7月末相比,公司規模上沒有特別大的增長,而7月末這一數據為500億元。”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當前成立的40多家基金公司子公司中,開展業務的也僅有10多家,銀行系的并不少,但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可遺傳民生銀行的基因,在戰略上也更加靈活一些。

目前主要與銀行合作

“民生加銀資管被當成是民生銀行的一個部門,背后還有亞洲金融聯盟的支持。這些支持都讓民生加銀資管能夠很快地在子公司業務方面迅速發展起來。”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稱。

事實上,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子公司業務能力,主要還是來自于強大的股東方的支持,“所謂樹大好乘涼。”而民生加銀資管在這點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據悉,伴隨著合作伙伴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的引進,民生加銀資管的注冊資本金已從原來的5000萬元提升到了1.25億元,這個數據在子公司注冊資本金上,算是數一數二的,因為大多數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只有2000萬元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已推出了75款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新項目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產等眾多行業,而這些產品中大部分都是通道業務。

“現在主要還是和銀行合作,畢竟銀行的資產質量更高一些,我們主要做它們的項目,通過他們代銷,規模上升得很快”,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與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的合作剛剛開展,正處于磨合期。

也有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民生加銀資管也是基金公司子公司中目標明確,特點突出的公司,因為它未來發展的路子從一開始就注定了。”

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的人數已達到60~70人,除了銀行人員的空降,信托公司人士也頻繁加盟。

不過,民生加銀資管總經理蔣志翔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股東方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有很多的小微客戶,單子目前都比較小,100萬元、200萬元的規模,最多也就300萬元左右,但是公司未來會把這個客戶群體作為以后發展的重點。“未來,公司正準備成立一系列股債結合的產品,稱聯盟一號、聯盟二號。”

不到半年已盈利 基金子公司賺錢效應初顯

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業務的確是如火如荼,這也造成通道業務的收費出現大幅下滑。而并不透明的子公司業務措施,卻成了一種激勵機制。“各家基金公司目前都在積極參與子公司業務,而各家基金公司又各有各的玩法,大家都再試,都在探索,看哪種玩法是最好的。”華南某基金公司子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通道費率戰愈演愈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大多數子公司都是在做通道業務,而這項業務到底能為基金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呢?從博時基金提供的數據顯示,開展了三個月時間該業務的博時基金,接到的單子大概近20單,而資產規模迅速漲到50億元,合同收入達2000萬元。按照這樣的數據算下來,博時資本的通道費用率平均為4‰。

事實上,目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通道業務收費也都不一樣,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雖然同是做通道業務,但是產品不同,收取的費用也不同,有些項目的費用可能能達到1%,有的項目卻只能拿到1‰,甚至1酃的費用。”

顯然,這個與此前信托通道的收費相比,的確是低了很多,在資管行業還沒有通道業務之前,這個費率水平大概是維持在5‰,而資管行業進入后,這個費率就下降到了5酃。“基金公司大力向通道業務挺進,也讓這個費率價格戰打得更加激烈。現在銀行的人一聽千分之幾的費率,扭頭就走。就是給萬幾的費率,也還要貨比三家。”某信托人士表示。

子公司運作透明度低

“我們公司今年給的利潤指標目前已經完成了,董事會要求我們打平,不能出現虧損,我們是首先達標的。”北京某3月份成立的基金子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這意味著成立不足半年,該子公司已開始盈利。

根據證監會6月底的數據,基金公司子公司的總規模大概為1500億元,占整個非公募業務的16%。目前,這個整體規模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數目,或達2000億元甚至更多。然而,相比較券商資管3.5萬億元的規模,份額還顯得非常小。

不管是信托,還是基金公司,其實都很明白,做通道業務是不賺錢的。北京某市場總監對記者表示:“做通道業務,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沒有什么更多的優勢,就是盤子大一些,看起來很光鮮,但實際在收入上沒有什么盈利。”

不過,就算這樣的生存情況,還是有公司盈利。滬上某基金公司子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剛開始就很注重風險的控制,所以在通道業務方面做得不多,我們主要是做房地產信托。雖然目前還沒有賺錢的具體數據,但是肯定都是賺的,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基金公司都在積極地參與。”

“子公司不像公募那樣需要高度透明,利潤怎么分,是子公司的內部章程規定的;產品怎么做,業績如何提成,這些自由度都是很大的,這些措施也是一種激勵”,某基金公司人士稱。

除了那幾家實施股權激勵的子公司,比如易方達,其他基金子公司現在基本上都是按照信托行業的方式進行激勵——“團隊化+提成化”的管理模式。

通道業務只能當跳板 基金公司尋求新玩法

子公司業務究竟應該怎么做?這是目前每個基金公司老總都在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

“沒放開的時候,喊著讓放開;放開了,又不知道該如何往前邁步。”華南某基金公司副總表示,“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通道業務上,淪為了銀行的‘打工仔’,而這會背負很大的風險。”

事實上,基金公司目前也都在探索著各自的路子。監管層的意思是,基金公司不能把精力放在這種沒有技術含量,還有著巨大風險的通道業務上,應該發展一些和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相關的核心業務。“擁有這個牌照,說明可以做更多的事,就要努力提升自己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上述副總表示。

通道業務風險被提上日程

“子公司現在可做的業務很多,如果風險不暴露就沒問題,一旦暴露,產品資金鏈斷裂,風險就來了”,某基金子公司人士擔憂道。

已經開展了三個月業務的博時基金子公司,日前宣布暫停旗下業務,原因是擴張速度太快,公司怕出現風險,業務暫緩以進行風控運營方面的一系列調整。

實際上,目前成立的將近40家基金子公司中,僅有十幾家開展業務。主要涉及證監會允許的業務,如傳統的股票、債券投資,股指期貨、商品期貨投資,投資于實體經濟企業融資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但其中很多都是從通道業務下手,銀行系基金尤為明顯。

“現在就是說加強風險控制,慢慢探索,看看業務模式怎么做”,南方某基金公司子公司相關人士稱,因為基金子公司業務主要涉及實體資產投資,受宏觀經濟和行業波動影響,存在個別項目違約兌付風險。而且目前通道業務很大程度是在吃“政策飯”,一旦政策收緊,可能就會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事實上,仍有部分基金公司是謹慎小心的,從一開始就關注風險問題。

南方某小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現在是盡量不做這種通道業務,很多時候做完了以后,風控很難把控,因為變成通道以后,實際的管理人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要是風險產品做得不好,導致未來要清盤,對其品牌會有影響。”

“開始就很謹慎,注意風險控制。要是子公司虧損幾個億,母公司是沒法承擔的,不能把母公司帶下水。”上述市場部人士稱。

甚至還有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的子公司業務只有十幾個億的規模,這其中通道業務占的比重不大。“現在也經常會看到業務部門和風控部門為了業務的開展而吵架,業務部門嫌風控部門管得太嚴。”

“我們做得比較保守,會做一些可能跟以前專戶業務比較類似的業務,一對多或者一對一之類。我們是把專戶的一對一業務并到了子公司,留下一對多在公募,子公司限制少,在操作上更加靈活”,上述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子公司也需核心競爭力

“做通道能成規模,但做個幾十億、幾百億的通道又有什么意義?”上海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稱,“證監會給了基金公司這個牌照,不是為了讓基金子公司做通道的。”

如這位總經理所言,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規模像吹氣球一樣的膨脹起來。據 《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大多數的基金公司做規模靠的不是別的,正是這張牌照帶來的通道便利。

而實際上,通道也有單純的通道業務和比較復雜的通道業務,在通道費的提取上,也都是不一樣的。

某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較為復雜的通道業務這塊,現在競爭比較激烈,他們把后臺業務外包給我們做,比如運營、清算、風控,我們甚至還可以幫他做銀行的合作,無論是零售銀行部門還是托管銀行部門、私人銀行部門。具體的費用要看業務的復雜程度。”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是一年期或者兩年期的合同,其中又有定期開放申購贖回,這個資金的參與和退出就比較麻煩,而且這個過程是需要成本去維護和控制,如果列后資金說我們有錢便要分紅,也是會增加運營難度,會收取較多的通道費用。”

目前的基金子公司做的基本上都是類信托業務,而通道業務是其中一種。如果只是借個牌照,費用比較少,現在很多基金公司不愿再做通道。對于一些有實力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來講,對通道業務早已不像之前那般熱衷。

某大中型銀行系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道業務沒什么賺頭,它就是牌照,沒有核心競爭力,“以后還得重點發展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及投資能力”。

他同時表示,相對基金原來的產品,子公司產品的風險保障條款、如何融資、投向、過程中是如何銜接,每個產品都是不同的,“收益都是雙方來談,比公募高多了,收益分層,完全看你的業績,你不賺錢可以收很低的管理費,或者不收管理費,賺錢了可以收比較高的業績提成,非常靈活。”

子公司因為監管的寬松,在操作上靈活性很大。“信托能干的,基本上子公司都能干”,而信托產品因其靈活性號稱“金融百寶箱”,上述負責人稱,“所以說,現在的信托產品,基本上子公司都能做,創新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信托做的項目融資以短平快為主,但基金子公司在類信托業務做得比信托還要迅速,也正是如此,一些房地產融資項目在迅速往子公司轉移。

與信托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受政策的監管更少,只需兩證即可,而且不需要走信托的報批程序。“相對來講,子公司項目進入門檻低,而且,啟動特別快,比較著急的企業,更愿意與子公司合作”,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稱。

信托模式能復制?

基金子公司自出生之日起,就面臨著強大的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已經生存了很長時間了,“怎么去競爭呢,肯定開始是以門檻較低、利潤也較低的業務為主”,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事實上,一些基金公司也迫不及待地想復制信托的模式,希望能把子公司盡快完善到和信托公司一樣,似乎做到跟信托一樣了,就感覺輕松了。果真如此嗎?

子公司規模仍然很小

當前,基金子公司開展的絕大多數還是通道業務,而業務開展比較熱鬧的基金公司都是有股東背景的,如有銀行系和信托系背景的基金公司子公司。

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在項目來源和產品銷售上占有優勢,而信托系基金子公司則更容易從信托公司招到核心信托人才,也更容易學到相關經驗,不少產品也容易和信托公司合作完成。

“其實,現在的信托行業早已不像前兩年那么誘人,信托公司人才流失很嚴重,而基金子公司因監管寬松,很多項目進入門檻低,做起來限制小,吸引不少信托業人才”,北京某子公司總經理稱。

不過,欲被基金子公司復制的信托,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經驗和規模都令基金子公司短期內難以望其項背。

雖然有人才頻頻往基金公司子公司流,然而信托行業整體人才儲備和架構仍還是有沉淀的。而相關業務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卻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此前,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副總就曾表示,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業務不是很看好,認為基金公司沒有很好的儲備,而且又處在新領域,沒有什么競爭優勢。

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雖然規模上發展快,但總體還是有限。現在已經開展業務的基金公司子公司,規模幾十億的比較多,規模能達到100億元以上的都算是很靠前的。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基金公司子公司的規模達到1500億元,然而在整個非公募業務中的比重連20%都不到。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券商資管規模超過3.5萬億元。

可見,這樣的資金量,僅僅只能算非公募中的冰山一角,更何談跟公募相比,跟券商資管相比,跟信托相抗衡呢?要復制信托,恐怕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借機會提升業務水平

想要在一片紅海之中,切得一塊兒“蛋糕”并非易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有不少沒有股東支持的基金公司子公司,甚至連通道業務都做的很難,在推進的過程中步履蹣跚,“沒有股東資源的支持,單做很局限”,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稱,公募對小公司來說,發展難度大,旗下子公司成立以后,想彎道超車搞另類投資來發展,其實也并不容易。

上海一家券商系基金子公司在3月份便已成立,但至今鮮有大單業務出現,偶有幾十萬的小單子,該公司也接受,“能幫我們學習很多新業務,提升業務水平,加強運作風控等方面的能力,只要能賺錢就是好事兒。”該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這種想法在不少沒什么股東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中成了共識,單子雖然小,只當是給這些基金子公司人員熟悉業務。

而南方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對于基金公司開展子公司業務有諸多疑慮。“我們的子公司推行很慢,老外股東想不明白,不同的行業和領域都有不同的游戲規則,為什么做二級市場的基金公司可以做投行業務,基金公司原有的游戲規則和做投行是不一樣的,項目和模式這些都不一樣”,該公司人士表示,這相當于要重新整理團隊,包括風控,人才的儲備,必須要有很多可行性法案的論證,才會推進,決策的流程需非常謹慎。

一位信托公司的小組負責人也認為,基金公司本身是做股票的,現在開始做其他項目了,這個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當前做的比較超前的,如民生加銀子公司、嘉實資本已經儲備不少項目,這些都應該是定位比較清晰的公司,整個集團和體系比較成熟,基金公司抓住政策間隙的空當來快速發展”,有信托人士稱,不過,目前這都是一些探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王瑞董華發自北京、深圳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雖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進行全方位深度調查之后發現,超速發展的背后,遠非想象中的美。在新業務模式成熟之前,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通道業務上。而對于這種沒有多少利潤的牌照業務,業內人士表示,以后還是需重點發展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及投資能力上。 股東提供600億支持民生加銀資管發展迅猛 民生銀行持股63.33%的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全資子公司——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生加銀資管)可算是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中做得最有聲有色的一家。 就規模而言,該公司是子公司業務中的佼佼者。按照目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掌握的數據,目前民生加銀資管資產的規模可能已遠遠超過了500億元。 如果按某媒體估算的基金公司子公司總規模3000億元算,民生加銀資管這一規模已占到所有基金公司子公司規模的五分之一。 如此迅猛發展,是和民生銀行強有力地支持分不開的。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得到的消息稱,目前民生銀行或已給予民生加銀資管600億元的項目支持,來幫助其迅速發展。而民生加銀資管內部人士稱,暫時沒說具體數目,但是可能不止這個數目。 支持數額或不止600億 “依靠民生銀行,民生銀行也有意支持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業務的迅速發展。”某知情人士表示,“據了解,目前民生加銀資管有從民生銀行獲得600億元的項目支持。” 記者也從民生加銀資管處得到了證實,其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支持是有的,民生銀行把一些原來給信托做的業務收回來,給民生加銀資管去運作,而子公司的二股東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未來也會把自己的業務拿來給民生加銀資管做。 作為銀行的子公司,銀行系基金具有天然的優勢。而民生銀行對民生加銀資管的支持力度也是行業中最大的。這也使民生加銀資管成為銀行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 事實上,目前規模增長最快的大多數是銀行系基金。比如招商基金,工銀瑞信等,工銀瑞信算是其中審批最早銀行系基金,自2005年成立以來,目前的規模也就是100億元。相比之下,2008年成立的民生加銀資管發展可謂迅猛,“到8月中旬暫時還沒有具體數據,和7月末相比,公司規模上沒有特別大的增長,而7月末這一數據為500億元。”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當前成立的40多家基金公司子公司中,開展業務的也僅有10多家,銀行系的并不少,但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可遺傳民生銀行的基因,在戰略上也更加靈活一些。 目前主要與銀行合作 “民生加銀資管被當成是民生銀行的一個部門,背后還有亞洲金融聯盟的支持。這些支持都讓民生加銀資管能夠很快地在子公司業務方面迅速發展起來。”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稱。 事實上,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子公司業務能力,主要還是來自于強大的股東方的支持,“所謂樹大好乘涼。”而民生加銀資管在這點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據悉,伴隨著合作伙伴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的引進,民生加銀資管的注冊資本金已從原來的5000萬元提升到了1.25億元,這個數據在子公司注冊資本金上,算是數一數二的,因為大多數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只有2000萬元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已推出了75款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新項目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產等眾多行業,而這些產品中大部分都是通道業務。 “現在主要還是和銀行合作,畢竟銀行的資產質量更高一些,我們主要做它們的項目,通過他們代銷,規模上升得很快”,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與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的合作剛剛開展,正處于磨合期。 也有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民生加銀資管也是基金公司子公司中目標明確,特點突出的公司,因為它未來發展的路子從一開始就注定了。” 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的人數已達到60~70人,除了銀行人員的空降,信托公司人士也頻繁加盟。 不過,民生加銀資管總經理蔣志翔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股東方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有很多的小微客戶,單子目前都比較小,100萬元、200萬元的規模,最多也就300萬元左右,但是公司未來會把這個客戶群體作為以后發展的重點。“未來,公司正準備成立一系列股債結合的產品,稱聯盟一號、聯盟二號。” 不到半年已盈利基金子公司賺錢效應初顯 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業務的確是如火如荼,這也造成通道業務的收費出現大幅下滑。而并不透明的子公司業務措施,卻成了一種激勵機制。“各家基金公司目前都在積極參與子公司業務,而各家基金公司又各有各的玩法,大家都再試,都在探索,看哪種玩法是最好的。”華南某基金公司子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通道費率戰愈演愈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大多數子公司都是在做通道業務,而這項業務到底能為基金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呢?從博時基金提供的數據顯示,開展了三個月時間該業務的博時基金,接到的單子大概近20單,而資產規模迅速漲到50億元,合同收入達2000萬元。按照這樣的數據算下來,博時資本的通道費用率平均為4‰。 事實上,目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通道業務收費也都不一樣,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雖然同是做通道業務,但是產品不同,收取的費用也不同,有些項目的費用可能能達到1%,有的項目卻只能拿到1‰,甚至1酃的費用。” 顯然,這個與此前信托通道的收費相比,的確是低了很多,在資管行業還沒有通道業務之前,這個費率水平大概是維持在5‰,而資管行業進入后,這個費率就下降到了5酃。“基金公司大力向通道業務挺進,也讓這個費率價格戰打得更加激烈。現在銀行的人一聽千分之幾的費率,扭頭就走。就是給萬幾的費率,也還要貨比三家。”某信托人士表示。 子公司運作透明度低 “我們公司今年給的利潤指標目前已經完成了,董事會要求我們打平,不能出現虧損,我們是首先達標的。”北京某3月份成立的基金子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這意味著成立不足半年,該子公司已開始盈利。 根據證監會6月底的數據,基金公司子公司的總規模大概為1500億元,占整個非公募業務的16%。目前,這個整體規模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數目,或達2000億元甚至更多。然而,相比較券商資管3.5萬億元的規模,份額還顯得非常小。 不管是信托,還是基金公司,其實都很明白,做通道業務是不賺錢的。北京某市場總監對記者表示:“做通道業務,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沒有什么更多的優勢,就是盤子大一些,看起來很光鮮,但實際在收入上沒有什么盈利。” 不過,就算這樣的生存情況,還是有公司盈利。滬上某基金公司子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剛開始就很注重風險的控制,所以在通道業務方面做得不多,我們主要是做房地產信托。雖然目前還沒有賺錢的具體數據,但是肯定都是賺的,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基金公司都在積極地參與。” “子公司不像公募那樣需要高度透明,利潤怎么分,是子公司的內部章程規定的;產品怎么做,業績如何提成,這些自由度都是很大的,這些措施也是一種激勵”,某基金公司人士稱。 除了那幾家實施股權激勵的子公司,比如易方達,其他基金子公司現在基本上都是按照信托行業的方式進行激勵——“團隊化+提成化”的管理模式。 通道業務只能當跳板基金公司尋求新玩法 子公司業務究竟應該怎么做?這是目前每個基金公司老總都在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 “沒放開的時候,喊著讓放開;放開了,又不知道該如何往前邁步。”華南某基金公司副總表示,“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通道業務上,淪為了銀行的‘打工仔’,而這會背負很大的風險。” 事實上,基金公司目前也都在探索著各自的路子。監管層的意思是,基金公司不能把精力放在這種沒有技術含量,還有著巨大風險的通道業務上,應該發展一些和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相關的核心業務。“擁有這個牌照,說明可以做更多的事,就要努力提升自己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上述副總表示。 通道業務風險被提上日程 “子公司現在可做的業務很多,如果風險不暴露就沒問題,一旦暴露,產品資金鏈斷裂,風險就來了”,某基金子公司人士擔憂道。 已經開展了三個月業務的博時基金子公司,日前宣布暫停旗下業務,原因是擴張速度太快,公司怕出現風險,業務暫緩以進行風控運營方面的一系列調整。 實際上,目前成立的將近40家基金子公司中,僅有十幾家開展業務。主要涉及證監會允許的業務,如傳統的股票、債券投資,股指期貨、商品期貨投資,投資于實體經濟企業融資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但其中很多都是從通道業務下手,銀行系基金尤為明顯。 “現在就是說加強風險控制,慢慢探索,看看業務模式怎么做”,南方某基金公司子公司相關人士稱,因為基金子公司業務主要涉及實體資產投資,受宏觀經濟和行業波動影響,存在個別項目違約兌付風險。而且目前通道業務很大程度是在吃“政策飯”,一旦政策收緊,可能就會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事實上,仍有部分基金公司是謹慎小心的,從一開始就關注風險問題。 南方某小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現在是盡量不做這種通道業務,很多時候做完了以后,風控很難把控,因為變成通道以后,實際的管理人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要是風險產品做得不好,導致未來要清盤,對其品牌會有影響。” “開始就很謹慎,注意風險控制。要是子公司虧損幾個億,母公司是沒法承擔的,不能把母公司帶下水。”上述市場部人士稱。 甚至還有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的子公司業務只有十幾個億的規模,這其中通道業務占的比重不大。“現在也經常會看到業務部門和風控部門為了業務的開展而吵架,業務部門嫌風控部門管得太嚴。” “我們做得比較保守,會做一些可能跟以前專戶業務比較類似的業務,一對多或者一對一之類。我們是把專戶的一對一業務并到了子公司,留下一對多在公募,子公司限制少,在操作上更加靈活”,上述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子公司也需核心競爭力 “做通道能成規模,但做個幾十億、幾百億的通道又有什么意義?”上海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稱,“證監會給了基金公司這個牌照,不是為了讓基金子公司做通道的。” 如這位總經理所言,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規模像吹氣球一樣的膨脹起來。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大多數的基金公司做規模靠的不是別的,正是這張牌照帶來的通道便利。 而實際上,通道也有單純的通道業務和比較復雜的通道業務,在通道費的提取上,也都是不一樣的。 某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較為復雜的通道業務這塊,現在競爭比較激烈,他們把后臺業務外包給我們做,比如運營、清算、風控,我們甚至還可以幫他做銀行的合作,無論是零售銀行部門還是托管銀行部門、私人銀行部門。具體的費用要看業務的復雜程度。”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是一年期或者兩年期的合同,其中又有定期開放申購贖回,這個資金的參與和退出就比較麻煩,而且這個過程是需要成本去維護和控制,如果列后資金說我們有錢便要分紅,也是會增加運營難度,會收取較多的通道費用。” 目前的基金子公司做的基本上都是類信托業務,而通道業務是其中一種。如果只是借個牌照,費用比較少,現在很多基金公司不愿再做通道。對于一些有實力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來講,對通道業務早已不像之前那般熱衷。 某大中型銀行系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道業務沒什么賺頭,它就是牌照,沒有核心競爭力,“以后還得重點發展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及投資能力”。 他同時表示,相對基金原來的產品,子公司產品的風險保障條款、如何融資、投向、過程中是如何銜接,每個產品都是不同的,“收益都是雙方來談,比公募高多了,收益分層,完全看你的業績,你不賺錢可以收很低的管理費,或者不收管理費,賺錢了可以收比較高的業績提成,非常靈活。” 子公司因為監管的寬松,在操作上靈活性很大。“信托能干的,基本上子公司都能干”,而信托產品因其靈活性號稱“金融百寶箱”,上述負責人稱,“所以說,現在的信托產品,基本上子公司都能做,創新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信托做的項目融資以短平快為主,但基金子公司在類信托業務做得比信托還要迅速,也正是如此,一些房地產融資項目在迅速往子公司轉移。 與信托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受政策的監管更少,只需兩證即可,而且不需要走信托的報批程序。“相對來講,子公司項目進入門檻低,而且,啟動特別快,比較著急的企業,更愿意與子公司合作”,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稱。 信托模式能復制? 基金子公司自出生之日起,就面臨著強大的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已經生存了很長時間了,“怎么去競爭呢,肯定開始是以門檻較低、利潤也較低的業務為主”,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事實上,一些基金公司也迫不及待地想復制信托的模式,希望能把子公司盡快完善到和信托公司一樣,似乎做到跟信托一樣了,就感覺輕松了。果真如此嗎? 子公司規模仍然很小 當前,基金子公司開展的絕大多數還是通道業務,而業務開展比較熱鬧的基金公司都是有股東背景的,如有銀行系和信托系背景的基金公司子公司。 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在項目來源和產品銷售上占有優勢,而信托系基金子公司則更容易從信托公司招到核心信托人才,也更容易學到相關經驗,不少產品也容易和信托公司合作完成。 “其實,現在的信托行業早已不像前兩年那么誘人,信托公司人才流失很嚴重,而基金子公司因監管寬松,很多項目進入門檻低,做起來限制小,吸引不少信托業人才”,北京某子公司總經理稱。 不過,欲被基金子公司復制的信托,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經驗和規模都令基金子公司短期內難以望其項背。 雖然有人才頻頻往基金公司子公司流,然而信托行業整體人才儲備和架構仍還是有沉淀的。而相關業務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卻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此前,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副總就曾表示,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業務不是很看好,認為基金公司沒有很好的儲備,而且又處在新領域,沒有什么競爭優勢。 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雖然規模上發展快,但總體還是有限。現在已經開展業務的基金公司子公司,規模幾十億的比較多,規模能達到100億元以上的都算是很靠前的。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基金公司子公司的規模達到1500億元,然而在整個非公募業務中的比重連20%都不到。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券商資管規模超過3.5萬億元。 可見,這樣的資金量,僅僅只能算非公募中的冰山一角,更何談跟公募相比,跟券商資管相比,跟信托相抗衡呢?要復制信托,恐怕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借機會提升業務水平 想要在一片紅海之中,切得一塊兒“蛋糕”并非易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有不少沒有股東支持的基金公司子公司,甚至連通道業務都做的很難,在推進的過程中步履蹣跚,“沒有股東資源的支持,單做很局限”,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稱,公募對小公司來說,發展難度大,旗下子公司成立以后,想彎道超車搞另類投資來發展,其實也并不容易。 上海一家券商系基金子公司在3月份便已成立,但至今鮮有大單業務出現,偶有幾十萬的小單子,該公司也接受,“能幫我們學習很多新業務,提升業務水平,加強運作風控等方面的能力,只要能賺錢就是好事兒。”該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這種想法在不少沒什么股東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中成了共識,單子雖然小,只當是給這些基金子公司人員熟悉業務。 而南方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對于基金公司開展子公司業務有諸多疑慮。“我們的子公司推行很慢,老外股東想不明白,不同的行業和領域都有不同的游戲規則,為什么做二級市場的基金公司可以做投行業務,基金公司原有的游戲規則和做投行是不一樣的,項目和模式這些都不一樣”,該公司人士表示,這相當于要重新整理團隊,包括風控,人才的儲備,必須要有很多可行性法案的論證,才會推進,決策的流程需非常謹慎。 一位信托公司的小組負責人也認為,基金公司本身是做股票的,現在開始做其他項目了,這個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當前做的比較超前的,如民生加銀子公司、嘉實資本已經儲備不少項目,這些都應該是定位比較清晰的公司,整個集團和體系比較成熟,基金公司抓住政策間隙的空當來快速發展”,有信托人士稱,不過,目前這都是一些探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