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 00:59: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蒙湘林
每經記者 蒙湘林
對于光大證券錯誤交易引發大盤異動的說法,市場解讀仍然是眾說紛紜,對光大證券的調查結果以及處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烏龍門”之后市場將如何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成都德源富錦投資執行總裁張浩和鴻帆投資首席分析師余藎。
權重股操作或成投機利器
NBD:光大證券和監管層的回應都指向這是一次錯誤交易,但詳細原因仍不明朗,您怎么看待這次“烏龍事件”?
張浩:光大證券自稱是因為套利系統交易時出現問題,但沒有說明具體細節,外界猜測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大盤紊亂的直接誘因是權重股被資金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權重股特別是銀行股被匯金增持,流通股數量并不太多了,如今股指期貨權重很大,套利資金極有可能利用操作權重股的方法獲利,這是比較大膽和高級的投機技巧。從這點看,光大證券這次所謂的“烏龍指”事件很難算作是一次誤操作。
另一方面,我覺得此次光大證券包括A股的監管系統在大盤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時,表現出了較好的應急處理能力。值得一提的就是光大證券此次掛出的7000多張“救贖空單”,對市場失靈的抑制有直接作用,避免了權重股操作后負面效應的擴散。而從證監會的回應看,具體的調查結果和處罰認定還未給出,是否屬于有意操作還是個未知數。
光大處罰輕重考驗監管層
NBD:目前,監管層對于光大證券此次的錯誤交易還未作出最終處理,您認為監管層的態度會如何?
張浩:首先,雖然這次事件造成的股市潛在損失巨大,但在A股市場尚屬首例,這對于監管層來講無疑是一大考驗,如何保證處理結果的公平性是問題關鍵;其次,處罰的輕重還取決于光大證券此次操作是否存在主觀故意,上百億的資金投入不可能脫離公司風控和合規部門的監督,如果這是有意為之,處罰結果勢必會很嚴厲。最后,這次事件將促使監管層盡快建設并完善相關監管條文,對這個案例進行長效化管理。從光大和證監會的回應看,仍然是初步定性為系統錯誤交易,監管層要甄別其中是否存在主觀故意還需要時間。
余藎:我個人認為光大證券目前的詳細情況不明朗,監管層的處理態度會比較謹慎。當然,由于事件對股市造成了損害,監管層或許會對光大證券的相關業務,如套利和量化投資等進行暫停處理,而從證監會的通報看,這一可能性很大。同時,這一處罰也可能引發券商的連鎖反應,一些創新業務或受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