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01:17:2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林鵬 實習記者 楊珺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劉林鵬 實習記者 楊珺 發自成都
大手筆殺入航空業讓云南景成集團一夜成名。
近日,景成集團正在籌建的全資子公司——云南瑞麗航空公司(以下簡稱瑞麗航空)與美國波音公司、德國柏林航空公司簽訂總計18架客機的采購協議。據媒體估算,這筆費用將高達50億元。
昨日(8月21日)下午,瑞麗航空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50億元只是個大概數字,目前只需要付少量定金。
在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教授看來,雖然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看似前景十分誘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航空業對資本等要素的要求較高,原始的“創業沖動”是否有持續的資源投入,是判斷一家新興航空公司能否長期生存的關鍵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景成集團曾向當地政府拋出橄欖枝,已經邀請州政府參股航空公司20%。不過,目前這一想法并未實現。
景成的航空業布局
近日,瑞麗航空簽下的一個大單,讓業內頗為震驚。8月15日,瑞麗航空與美國波音公司簽訂了8架波音737-700型客機、6架波音737-800型客機的采購協議;與德國柏林航空簽訂了今年購買2架波音737-700型客機、明年購買2架波音737-800型客機的采購協議。
“瑞麗航空將爭取在2014年春節通航,最遲在潑水節正式通航。”瑞麗航空籌建方景成集團總裁董勒成介紹,瑞麗航空將爭取在2020年發展為擁有45架飛機規模的航空公司。
據《南方周末》報道,2012年5月份,董勒成公布了其進軍航空業的計劃:注冊“瑞麗航空公司”、“德宏公務機有限公司”等四家航空公司,注冊資金11.5億元;并宣稱要五年內投資超過100億元,擁有30架飛機。
去年7月29日,景成集團花了近10億元訂購3架飛機,當時稱,在未來5年內購買30架飛機,投資超過100億元。
今年4月,景成集團直升機場在瑞麗市設立已通過審批,景成直升機有限公司訂購的西科斯基S-92直升機已由美國進口到達珠海,即將飛往德宏,而德宏公務機有限公司的公務機波音737-700型、灣流550將于明年一季度到位,很快就可以正式投入運營。
自2007年 “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申請”的禁令執行5年后,中國民用航空局對新建航空公司的受理首次敞開大門。2013年5月,瑞麗航空成為近年來民航局受理并獲批籌建的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
“航空是集團發展的重點,瑞麗航空以后的常駐地在昆明,我們在長水機場建基地航空公司。”一位景成集團辦公室人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媒體報道,瑞麗航空位于長水機場的基地,已經完成了土地審批程序,預計9、10月份動工。
此外,瑞麗航空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張凱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已經開始招聘,已簽訂2名飛行員。
資金迷局
“資產市值總額近70億元,涉足酒店旅游、工程建筑房地產、冶金礦業、金融、現代農業等諸多產業……”在官網上,景成集團曾這樣介紹自己。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試圖再次登錄景成集團的官網,則顯示“網站建設中”。
景成集團欲打造百億航空夢,巨額資金無疑是其首要解決的難題。
梳理公開資料發現,董勒成的創業經歷頗為傳奇。
2012年8月28日,云南德宏州政府成立 “航空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州長擔任組長,董勒成出現在副組長的名單中。去年9月份,景成集團的一位內部人士曾向媒體表示,景成已經邀請州政府參股航空公司20%。政府會拿出相應的資金,同時向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云南省進出口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伸出了橄欖枝,還有對航空業感興趣的銀行,聞訊后主動找到景成。“銀行籌資將占所需資金一半以上。”
景成集團所在地德宏州黨委機關報《德宏團結報》在去年7月底曾援引董勒成的話稱,中國進出口銀行云南省分行在前期良好合作基礎上給予85%~90%的貸款支持,讓景成集團實現飛機訂購計劃。
昨日(8月21日),上述景成集團辦公室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具體的資金來源他不太清楚。
不過,今年5月,民航總局披露出來的信息顯示,瑞麗航空申請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6億元,云南景成集團有限公司以現金出資人民幣6億元,占注冊資本的100%。在股東中并未閃現政府的身影。多位景成集團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景成集團持有瑞麗航空100%的股權。
未來盈利存風險
在李曉津看來,一家剛剛誕生的民營航空公司要想在各大航空巨頭地盤上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航空業是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航空運輸不僅僅只是反應經濟的變化,更受經濟發展的制約。一旦經濟發展出現增長速度放緩或是下降的趨勢,航空公司的收益將會以更大幅度的下降。此外,航空業并不是一個能夠進行 “資本投機”的行業,如果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與獨具特色的市場定位,面臨失敗的風險就很大。
另一方面,目前航空業的業績亦不容樂觀。據媒體披露,近期召開的民航中期工作會上的信息顯示,上半年,國內航空公司的主營業務虧損41.9億元,依靠43.3億元的匯兌收益才勉強盈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