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01:25:4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昨日(8月29日),上證指數下跌0.19%,不過信托板塊當天飆漲,部分個股盤中一度沖擊漲停。雖然還只是指導意見,沒有具體實施,但是市場已經對信貸資產證券化(ABS)試點擴容這一利好做出最快速的反應。
但有趣的是,對于構成直接利好的銀行股,表現很是平淡,甚至有幾只銀行股還以綠盤報收。
有券商測算,統計2012年至今發行的幾期信貸資產證券化,信托和承銷商的中介費用僅為0.3%,銀行收益率區間則為1%~1.6%。
一些信托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對于信托公司而言只是消息利好而已。“信托公司此前做的資產證券單數屈指可數,試點階段談中介業務增長對公司的促進為時尚早。”
信托券商:關鍵看后續政策
一些信托公司負責人、券商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擴大的消息,對信托、券商而言只是“短暫的利好預期”,關鍵還是要看后續具體政策。
此前,外界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有利于信托和券商中介業務收入增長。對此,上海某信托公司負責人表示,在試點階段沒有太大實際意義,“只是多了一筆收入而已。”
“試點階段,許多信托公司沒能爭取到經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即使爭取到的信托公司,做的業務量都不大,現在談對信托公司多大利好為時尚早。”上海某信托公司負責人說道。
有券商統計了2012年至今發行的幾期信貸ABS,數據顯示:投資人收益率區間為4.5%~4.8%,信貸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收益率區間為6.3%左右,信托費率0.3%,承銷商的中介費用約為0.3%,因此在擴大額度試點階段的收入增長效應并不顯著。
“我們公司在整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過程中,一直扮演著受托機構的角色,賺取的中介費根據資產包內容而定。”上述信托公司負責人表示。
所謂受托機構,指的是在信貸資產證券化中的主要職能,包括從發行金融機構處接受待證券化的信貸資產,組建隔離資產池,與信用增級機構、信用評級機構、證券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簽訂相關合同。
此外,受托機構還要完成證券化信貸資產的盡職調查、證券分層、評級、會計、稅收等相關工作,同時負責對外持續披露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息。
銀行:構成實際利好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可以幫助銀行盤活存量,使得銀行可以將期限長、收益低、資本占用偏高的貸款置換出來。其次,銀行實質信貸投放增加。銀行從發放并持有信貸轉為賺取服務費價差,帶來增量的手續費收入。初期試點業務對銀行經營和收入影響較小,但長期來看,表外化的金融制度安排將改變銀行收入結構。
“統計2012年至今發行的幾期信貸資產證券化,數據顯示,銀行等中介機構賺取的利差水平在1.6%~2.2%,扣除信托(0.3%)和承銷商的中介費用 (0.3%),銀行收益率區間為1%~1.6%。”中信證券分析師指出。
中行行長李禮輝昨日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信貸資產證券化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中國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節約了資本占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自去年重啟信貸資產證券化以來,中行首批做了30多億的項目,中行的海外機構,如紐約分行也成功做了5.37億美元的資產支持證券。中行還將積極推進這個過程。希望中行在這一輪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過程能多做一些規模和業務。”李禮輝說道。
不過,李禮輝也指出目前信貸資產的證券化,有關法律法規、會計條例還不是特別完善。“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加快立法建設,加快條例和有關制度的規定,同時加強對這個業務的金融監管,保證這項業務的順利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