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2 00:34: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烏龍指”事件僅僅過去半個月,證監會對光大證券的處理結果已經公諸于眾。
8月30日下午,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構成內幕交易、信息誤導、違反證券公司內控管理規定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并按照頂格處罰,對光大證券采取行政處罰和行政監管、市場禁入措施,罰沒款金額總計高達5.23億元。另外,對公司總裁等4名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60萬元并終身市場禁入。
光大證券可能早已預料到這次事件的嚴重后果。在8月23日發布的半年報中,公司就指出,由于“8·16”事件,公司三季度業績可能會虧損。
光大證券雖然已被處罰,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證監會8月30日的通報中發現,光大證券仍然給市場留下了許多待解之謎。
謎團一:該向誰追究責任?
首先,是關于這款惹禍的系統之謎。通報顯示,光大證券策略交易部自營業務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包括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均存在嚴重的程序設計錯誤。
綜合8月18日光大證券前總裁徐浩明在發布會上的說法,以及證監會8月30日的通報,惹禍的這款套利系統中,訂單生成系統是光大自己研發的。其中ETF套利模塊的設計由策略投資部交易員提出需求,程序員一人開發和測試。它的主要錯誤是ETF套利模塊的 “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報),在設計時錯將“買入個股函數”寫成“買入ETF一籃子股票函數”。而訂單執行系統是從銘創軟件外購的。它的主要錯誤是將市價委托訂單的股票買入價格默認為“0”,系統對市價委托訂單是否超出賬戶授信額度不能進行正確校驗。策略交易系統于2013年6月至7月開發完成,7月29日實盤運行。
這款系統既然存在重大缺陷,那么光大證券為何在實盤運行之前沒有發現?在程序員設計出錯時,為何沒有進行檢驗?程序員所在的部門應該負什么責任?銘創軟件是否有責任?
另外,本次受到處罰的4個責任人,原總裁徐浩明與原總裁助理楊赤忠屬于高管,而沈詩光和楊劍波的職位分別是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和策略交易部門總經理。但究其根源,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光大證券的策略投資部長期沒有納入公司的風控體系”(證監會通報),那么光大證券的風控部門該負什么責任?換句話說,光大證券應該向誰追究責任?
根據有關資料,光大證券目前合規總監是陳嵐女士,法學博士出身。目前還兼任光大證券法律合規部總經理、光大資本監事;而副總裁熊國兵先生現任光大證券紀委書記、稽核部總經理兼風險管理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謎團二:自營盤如何處置?
證監會停止了光大證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 (固定收益證券除外),公司將如何處置現有的自營盤持倉?
今年上半年,光大證券實現投資業務收入3.16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為13.20%。其中,固定收益類投資實現收入1.3億元。可以看出,被停止自營業務,對光大證券收入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光大證券現有權益類持倉怎么辦?
6月30日,在交易性金融資產中,光大證券有市值10.58億元股票,這部分初始投資成本為11.47億元,亦即在6月底浮虧8947.18萬元。有市值2.51億元股票被列為融券專用證券,初始投資成本2.79億元,亦即在6月底浮虧2684.47萬元。另外,公司已經融出了價值2.24億元股票(6月30日),這部分初始投資成本為2.70億元。
而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6月30日股票市值為28.87億元,另有市值2.34億元融券專用證券。也就是說,光大證券在6月30日至少有市值39.45億元自有股票,還有約5億元股票已經用于融券業務。
在被停止自營業務后,光大證券這40億的股票是否會在短時間內被悉數拋出?公司未來融券業務將如何開展?這也是一個懸念。
謎團三:股價會否繼續尋底?
8月30日,光大證券“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停牌一天。當天下午,證監會通報了對光大的處罰結果。而另一個問題是,光大證券復牌后走勢如何?從8月20日復牌后,光大證券跌幅已經達到16.91%。但在8月26日,公司曾經一度反彈4.17%。目前光大證券股價已經接近歷史低點,面對證監會的重拳處罰,公司股價是否還會繼續尋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曝出“烏龍指”事件后,多家券商對光大證券下調了評級。安信證券直接將該公司評級下調至“中性-A”,指出“8·16”事件對公司間接影響巨大;“平安證券由于保薦問題今年分類評級由A類降到C類,明年光大證券評級有下調可能性,將影響公司凈利潤約2%。”
無論如何,這一次直接受害的仍然是光大證券的中小投資者。截至6月30日,公司共有10.61萬名股東,平均每名股東持有3.2萬股。證監會指出:“對于因光大證券內幕交易受到的損失,投資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這次事件之前,公司中小投資者對于光大證券內控存在的缺陷無法知情,那么他們是否該為公司的失誤買單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