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

每經網首頁 > 銀行 > 正文

上市銀行16.64萬名派遣工出路:身份轉正還是業務轉外包?

證券日報 2013-09-03 09:29:29

從2012年年末至今年年中,上市銀行披露出的勞務派遣工數量銳減3.6萬人至16.64萬人,降幅超過15%。然而,原有11家銀行主動披露派遣工數量,目前已銳減至8家,降幅超過了20%。

上市銀行16.64萬名派遣工出路:

身份轉正還是業務轉外包?

從2012年年末至今年年中,上市銀行披露出的勞務派遣工數量銳減3.6萬人至16.64萬人,降幅超過15%。然而,原有11家銀行主動披露派遣工數量,目前已銳減至8家,降幅超過了20%

■本報記者 張 歆

無論收視率多么火爆的電視劇,片中人物的命運都不取決于自身,而只能取決于導演和編劇。同樣,在備受關注的上市銀行的職場大片中,勞務派遣工的前途也很難由自己決定,而是在法律與利益的博弈中尋找答案。

從2012年年末至今年年中,上市銀行披露出的勞務派遣工數量銳減3.6萬人至16.64萬人,降幅超過15%。然而,數字變化的背后,原有的11家主動披露派遣工數量的銀行也銳減至8家,降幅超過了20%。此外,“現在部分銀行的派遣工已經轉成為外包工”,一位曾在某上市銀行人力資源崗位從業多年的管理人員承認,不過該人士強調,“該行已經實現了同工同酬,銀行最看重的其實是用工形式的靈活”;而在法律界資深人士眼中,“外包工的法律保障還遠不如勞務派遣工”。

上市銀行派遣制員工

至少達16.64萬人

在16家上市銀行中,僅8家銀行主動在半年報披露了其勞務派遣制員工的數量,而去年年底主動披露這一指標的銀行曾達到11家。

半年報顯示,8家銀行中,四大行的派遣制員工數量相對較多,其中中國銀行的勞務派遣制員工數量最多。

截至6月底,中國銀行共有員工29.86萬人,中國內地機構員工27.64萬人,其中,中國內地商業銀行機構員工27.17萬人(含勞務派遣用工56378人),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及其他國家機構員工22203人。

農業銀行的派遣制用工人數僅次于中國銀行。截至2013年6月末,農業銀行在職員工總數45.75萬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39071人),較上年末減少3616人。

此外,工商銀行截至6月末共有職工42.4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40人,其中境內主要控股公司員工4263人,境外機構當地雇員9576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27729人,其中境內主要控股公司54人。

而建設銀行的派遣制員工在四大行中相對最少。截至2013年6月末,該行共有員工34.49萬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19386人);境外機構當地雇員498人。

與2012年年末四大行的派遣制用工人數(中國銀行5.96萬人、農業銀行4.07萬人、工商銀行2.95萬人、建設銀行2.14萬人)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截至上半年末,四大行的派遣制用工人數合計14.26萬人,較去年年底的15.12萬人減少了8600人。另據本報記者測算,四大行2012年年末的派遣制員工已經較2011年末期減少逾兩萬人。

除了四大行以外,另有三家股份制銀行和一家城商行披露了派遣制員工的數量。

截至2013年6月30日,招商銀行共有在職人員61,327人(含派遣人員13,057人);平安銀行截至報告期末有25754名正式員工,其中業務人員16454人,財務及運營6236人,管理及操作人員1936人,行政后勤及其他人員1128人,此外還有7097名派遣制員工。

光大銀行今年中期在職員工總數33509人,比上年末增加1541人,總行6111人,其中包括信用卡中心派遣制人員2737人、95595客服人員1421人;南京銀行截至報告期末的總人數為5034人。其中,在職員工為3999人,公司內退人員96人,派遣人員195人,外包人員744人。截至報告期末,南京銀行子公司昆山鹿城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總人數121人。其中,在職員工為60人,派遣人員61人;宜興陽羨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總人數63人。其中,在職員工為47人,派遣人員16人。

其余的8家上市銀行(1家國有大行、5家股份制銀行、2家城商行)并未在中報明確披露派遣制用工的人數,但其實際的合計規模也不可小覷。

股份制銀行用工比例

面臨超標

今年7月1日,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將勞務派遣用工范圍嚴格限定在“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的范圍內,并對同工同酬作出了規定。緊接著,8月7日,人社部就《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規定》祭出“殺手锏”,將輔助性崗位勞務派遣用工比例限制在10%。如果最終征求意見稿不做重大調整,10%的限制將難倒多家上市銀行。

事實上,新的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勞務派遣將“一般”改為“只能”在“三性”崗位上實施,并對“三性”崗位作了進一步界定。臨時性,是指用工單位的工作崗位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輔助性,是指用工單位的工作崗位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替代性,是指用工單位的職工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在該工作崗位上無法工作的一定時期內,可以由被派遣勞動者替代工作。

對比上述8家銀行的中報數據可以發現,僅正式員工基數巨大的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符合10%的用工比例,而中國銀行內地商業銀行機構的派遣制用工比例則高達20.75%。

股份制銀行方面,派遣制員工的用工比例更是全面超標:招商銀行的用工比例為21.29%,平安銀行的用工比例為21.6%,光大銀行的用工比例為12.41%。

此外,去年年報顯示,興業銀行截至去年年末的派遣員工約1.41萬人,員工總數約4.26萬人,占比高達33.2%(今年中報興業銀行未披露相關數據);此外,華夏銀行和中信銀行截至去年年底的派遣制用工的占比也都超過了20%。

如果要達標10%,那么股份制銀行可能大大增加成本壓力。“我們派遣工與同樣年頭的正式工的基本工資差不多,但是福利卻相差較大,包括公積金繳存和年終獎等區別比較大”,一位上市銀行的一線員工(派遣制)告訴本報記者。

事實上,銀行業目前人均薪酬(股份制銀行人均30萬元-40萬元,國有大行人均20萬元左右)高于絕大多數實體行業是不爭的事實,用工比例的受限以及同工同酬的要求無疑對銀行的成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部分銀行

啟動“身份轉換”

對于很多派遣制員工來說,轉編制是其最大的愿望。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派遣制員工轉編制還是有可能的,但過去難度很大。一般來說,除非業務能力特別強,讓用人單位覺得不可或缺;或者就是有些“背景關系”。當然,用人單位如果急需人才或者新設分支機構時也可能會主動放松門檻,但這也需要一定的運氣,總的來說是小概率事件。

不過,如今在法律明確了同工同酬的背景下,銀行的態度也出現了松動,對于比較優秀的勞務派遣員工給予轉正的可能,只不過各行對于優秀的定義則不盡相同。

一位股份制銀行下屬的村鎮銀行的招聘負責人在本報記者暗訪時表示,能夠影響招聘人員的編制性質的主要是客戶資源和拉存款的數量。“能夠拉來3000萬元存款就可以成為派遣制員工,能夠拉來5000萬元則可以升為正式編制”。但是,一位曾在勞動監察部門工作過的資深律師告訴記者,“一旦勞務派遣員工和銀行對轉編制標準的理解產生分歧,招聘人員的口頭承諾很難被采信為證據”。他進一步指出,銀行一般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通常不會與勞務派遣員工簽訂三方協議,或者即使簽訂協議,也不會輕易約定如何“轉正”。也就是說,勞動者很難事先約定在什么樣的工作績效下可以轉成銀行的合同制員工,轉編制與否完全要看銀行的態度,勞動者并沒有主動權。

一家國有大行則更為看重金融理財師的資質,該行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該國有大行規定,在本行干滿三年的派遣制員工才有資格申請轉正,具體條件還包括:A、三年內考核合格,有一年被一級分行評為良好;B、獲得總行認可的資格證書CFP、AFP、或ACCA注會資格證書;C一級分行直屬機構勞動模范,綜合業務技能比賽前六名,先進工作者等等。ABC滿足一個都可以,而轉正的比例大致是每年15%。

 
責編 牟小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