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00:52: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一家主營業務為煤炭的資源類上市公司內蒙君正(601216,收盤價9.00元),因為參股的小基金公司基本面改變,而走出了一波壯麗行情,這一切的觸發因素在于互聯網金融概念。
近日據媒體報道,已有28家基金淘寶店正等待上線。深滬多家基金公司稱,已經作好所有測試和開業準備。屆時,類似內蒙君正這樣“麻雀變鳳凰”的故事,可能還會在資本市場繼續上演。
除此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隨著相關政策限制的解除,一些基金公司正在積極謀求上市,而由此帶來的基金公司價值重估,無異將提升目前持有基金公司股權的40余家上市公司估值。
互聯網金融牽出潛力資產/
隨著余額寶的走紅,其迅速在資本市場引發了一輪題材炒作,而持有天弘基金36%股權的內蒙君正,兩個月內實現了股價翻番。
6月13日,余額寶悄然啟動試運行,次日內蒙君正便一改頹勢強勢漲停。而在6月17日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余額寶正式上線當日,內蒙君正再度“一”字漲停。接下來,內蒙君正的成交量和股價節節走高,截至7月12日,近一月的時間其股價上漲近一倍。
而內蒙君正一份語焉不詳的公告更是成為股價助推器。7月5日,內蒙君正發布的異動核查公告稱,“截至6月30日 (余額寶)用戶數達到251.56萬戶,轉入資金規模為66.01億元。按天弘基金的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率計提標準計算,天弘基金因該貨幣基金增加的營業收入約為2300萬元,對內蒙君正上半年利潤不構成重大影響。”
子公司經營狀況的逆轉對于上市公司無異是利好,但這則公告被業內評價為“不完整的實話”。因為2300萬的營業收入是以66億元的規模預提到今年年底所能產生的總收益,而非已經發生的收益。同時,由于貨幣基金規模的大起大落,預估收益的作法是否科學也有待商榷。
8月6日,內蒙君正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天弘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189萬元,凈利潤852.52萬元,同比分別上升21.01%和82.33%。
基金公司利潤增加可提升股東回報/
如今,隨著基金公司淘寶網店即將上線,市場也在猜測是否會有下一個內蒙君正橫空出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不少上市公司參股的基金公司將首批登陸淘寶,如華夏、大成、廣發等。
而目前在A股市場上控股或參股基金公司的上市公司有40多家,其中7家上市公司同時持有兩家基金公司股權。基金公司股東大部分是銀行、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不過也有一部分如內蒙君正一樣的其他行業小股東,例如持有金鷹基金20%股權的廣州藥業,持有農銀匯理基金15%股權的中國鋁業等。其中大多數上市公司參股的都屬于大中型基金公司,盈利能力可觀。
據統計,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的11家基金公司中,有9家基金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興業證券旗下的興業全球基金上半年凈利潤高達1.52億元,同比增長61.7%;華泰證券持有45%股權的南方基金上半年凈利潤達2.62億元,同比增長34%;招商銀行子公司招商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5億元,凈利潤8000萬元,分別增長14.96%、9.7%。
對于一些規模中小型的券商而言,基金公司經營收入在其收入構成中占比較大,這些基金公司通常都被要求上交高比例的紅利。如興業證券年報顯示,去年興業全球基金上繳股東紅利1.5億元,占該基金全年凈利潤的67%,反而較2011年股東紅利占比出現增長。
此外,如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光大保德信等券商系基金公司,上繳紅利比例都相當高。
上市預期有利于估值提升/
近年來,隨著政策改革后基金公司準入門檻降低,基金公司股權稀缺性逐漸弱化,尤其是并不賺錢的中小基金公司很難再像過去一樣以極高的溢價轉讓股權,這從最近幾筆基金公司股權交易情況可見一斑。
2012年11月,東方基金小股東中輝國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持有東方基金18%的股權作價1億元轉讓給東北證券,這一轉讓價格比2011年東方基金同比例股權的拍賣價低了2780萬元。
今年2月,萬家基金原股東上海久事公司、深圳市中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將其持有的20%股權轉讓給新疆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作價2.08億元。這一轉讓價格剛好為上海久事公司此前的掛牌底價,可見競爭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萬家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44億元,是東方基金的1.4倍,然而其股權轉讓價格卻是后者的九折,可謂“賤賣”。
而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股權則更加“不值錢”,去年,成立僅一年的次新基金公司長安基金增資至2億元,除了三家原股東外,新引進股東上海磐石投資有限公司認購出資3600萬元,占股權18%。這等同于,另外兩家股東將其股權進行平價轉讓。長安基金成立以來尚沒有掙脫虧損的境地,而東方基金連年利潤大幅下滑,2011年由盈轉虧。
然而,隨著上市預期漸濃,將觸發基金公司股權價值重估,對于一些中小基金公司股東來說更加有利。
匯添富基金近期更名為“股份公司”,被看作是在為上市而準備股份制改造;也有華南的一位基金公司表示已經將上市列入五年規劃。
有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市后募集資金將有利于基金公司和母公司持續發展,知名度提升,股權流動性上升等因素都會使得市場樂于給它一個更高的估值。
不過上述券商分析師同時表示,可能會存在“想上的上不了,能上的不想上”的尷尬。據海通證券統計,目前滿足上市條件的基金公司有30家左右,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都被擋在了A股市場門外,而這些基金公司卻最迫切需要資金來改善經營。
另一方面,一些盈利能力較強的大型基金公司,大股東近年來都在采取收購股權的行動,例如華夏基金和招商基金,這意味著其股東并沒有轉讓股權的意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