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0 01:46:17
最近,素以先進管理經驗著稱的百安居將平均分配的“大鍋飯”體制重新拾起,最終引來抵制。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羅碧、楊羚強發自深圳、上海
每經記者 羅碧、楊羚強發自深圳、上海
平均分配的“大鍋飯”體制,因為無法激勵員工創造效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被國內大多數企業所摒棄。然而最近,曾獲“英國最佳雇主”稱號,素以先進管理經驗著稱的百安居卻將這一制度重新拾起,并最終引來多地門店員工的抵制。
據記者了解,8月21日,百安居以10頁PPT向內部員工傳達了新制訂的《2013年獎金方案》。員工根據此方案計算出來的獎金驟減,而裝潢設計部門的獎金提成將參與賣場的銷量考核,即賣場銷量好,就有獎金,銷量不達標則獎金清零。員工質疑,方案出臺未征求員工意見;與原方案比較,裝潢設計部門員工獎金收入減少超過四成;剛出臺的新獎金方案卻追溯到出臺前7月、8月的獎金發放。
與此同時,這一模式還給百安居的業績增長帶來了隱憂。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表示,無論是哪個行業,“大鍋飯”式的分配模式,難以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同時對提升企業業績也存在不利因數。
對此,百安居一位負責對外聯絡的周姓人士昨日致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獎金分配制度才剛剛出臺,能否促進業績增長,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設計師:收入“明增暗減”/
一名在百安居工作10年的陳姓高級設計師介紹,原來他們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個人底薪加銷售提成,業績與個人工作表現直接相關。
但是,新的獎金方案,卻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記者獲得的上述《2013年獎金方案》顯示,商店員工的獎金比率=商店比率×80%+區域比率×20%。而商店比率=凈毛利—營業費用。只有商店比率較去年增長,員工才能獲得獎金,否則獎金為零。
這一政策,不僅使員工個人收入和商店的整體盈利高度綁定。而且,無論個人的銷售業績再好,如果商店虧損,仍然拿不到獎金。
據記者了解,百安居這一政策出臺后,立刻遭到多地門店員工的抵制。據一些抵制的員工介紹,百安居旗下主要有兩家公司,一家為上海百安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另一家為廣州安居建材有限公司,分別涉及裝修設計業務和商場業務。此次參與抵制的主要為百安居裝修設計中心的員工。
陳姓高級設計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裝修設計中心的工資構成中獎金占大部分。如按此次方案出臺前的薪酬計算方法,他每月薪金收入為7300元左右,其中基本工資2300元,獎金為5000元,但新方案出臺后,他的基本工資增加了300元,但獎金減少了2000元。
對此,一名在百安居工作10年的員工認為,這是公司想變相裁掉老員工,為以后關閉門店減少補償做準備,裁撤裝修設計中心只是其中一步。但百安居負責對外聯絡的上述周姓人士稱,裝修設計中心對百安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們所看重的”。
資料顯示,百安居于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2005年、2006年業績達到巔峰。百安居2005年的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百安居中國門店為集團貢獻了約560萬英鎊的利潤。
百安居:正積極與員工溝通/
據記者了解,就在百安居出臺這一新的薪酬分配制度時,公司的業績也在不斷下滑,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是門店數的變化。
百安居在2006年曾對外透露,在其進入中國市場的十年之際,即到2009年,百安居在中國的門店數將達100家。按照其百店計劃,到2008年底,百安居在中國26個城市共開設60余家門店,但這一年,百安居出現了巨額虧損。到2009年,百安居決定將中國的63家門店減少至41家。
盡管房地產市場在2009年開始回暖,但百安居新招數取得的成效并不顯著。根據2012年翠豐集團財報顯示,百安居在中國門店數調整為39家,雇員為4449名。
門店的大幅縮減并未阻止百安居的虧損。年報顯示,2012財年百安居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為3.74億英鎊,零售利潤虧損900萬英鎊。
上海百安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羅湖分公司)業務經理魯淑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安居業績下滑受到裝飾建材行業整體低迷的影響,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管理出現了問題。”
上述新的獎金分配機制被認為是百安居管理問題中的一個。宋延慶認為,增加員工個人積極性,才能確保整個團隊的業績增長。但新的獎金分配機制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對此公司回應稱,出臺這樣的方案是鼓勵大家為工資共同增長而努力,而不是依靠某一個人的努力而提升業績。至于上述政策是否能很好地推動業績增長,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百安居(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則在其發布的媒體聲明中稱,由于本次新獎金方案涉及多個細節內容,部分百安居員工對這一獎金方案存在不滿情緒。百安居正在積極地與員工進行溝通,傾聽員工訴求。
記者隨后了解到,至9月7日凌晨,百安居補發了員工7月份獎金。百安居公司稱《2013年獎金方案》公布之前的2013年7月、8月份,仍按照《2012年傭金方案》執行,8月份傭金也將與9月份工資一起正常發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