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9-12 15:25:05
長角苗少女楊富麗的嬸嬸正在幫她盤發。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新華社貴陽9月12日電(曹榮萍、石新榮)從1993年被外國記者發現,到1997年中挪合建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梭戛生態博物館,再到如今綠樹環繞、曲徑通幽,曾經與世隔絕的中國西部崇山峻嶺中的長角苗緩緩打開寨門,將民族文化一步步發揚傳承。
梭戛生態博物館一角。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位于貴州六枝特區和織金縣交界地帶,隴戛寨生活著一支古樸而神秘的苗族分支——長角苗族,現僅存5000余人。長角苗依山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數百年來“養在深閨”,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直到1993年,法國《費加羅雜志》周刊的記者經過3天徒步跋涉進入長角苗領域,其獨特之美才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當地婦女用一支木制長角以及母親掉落的頭發拌之以黑麻毛線束成巨大發髻,裝束極為奇特,故被稱為“長角苗”。
梭戛生態博物館里現存最珍貴的一個發髻積累了五輩人的頭發,重達6公斤。女人們先用一根長約2尺左右的牛角狀木板將頭發盤在腦后,再在木角上把假發盤成巨大的“∞”字形。頭飾高約15公分,兩頭垂于耳下到兩肩上方。
三個身著盛裝的長角苗少女笑容燦爛。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據梭戛生態博物館館長羅剛介紹,很久以前,長角苗婦女平日里勞作也要盤牛角發髻。現在,她們只在重大節日才盤頭,平日里簡單用橡皮筋扎好。”
此外,長角苗雖然生活方式簡單,但婚嫁喪葬等習俗卻特別隆重繁復,還有別具風格的音樂舞蹈和精美的刺繡及服飾藝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