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01:03:29
“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一種漸進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推手’,也需要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逐步轉型。”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在外資銀行結構性產品發行量同比下降、產品投資期限縮短、表現越發穩健的背景下,中資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卻在加速擴張,截至今年8月底,中資銀行在結構性產品中的占比已達44.81%。
普益財富研究員魏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監管層出臺“8號文”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也推進了銀行理財產品向結構性轉型。
分析人士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結構性理財產品潛在的高收益能為其提供更多選擇;對于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依靠存貸差獲取的收益減少,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將成為銀行的未來趨勢。
“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一種漸進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推手’,也需要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逐步轉型。”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說。
中資行結構性產品占比提升/
2013年年初,受寬松資金環境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直處于下行通道,直到6月末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緊張才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出現一波反彈。
普益財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我國境內共有39家銀行發行過結構性產品,發行數量總計7735款。外資銀行仍為主力,13家外資銀行歷年來發行結構性產品5357款,占市場總體份額的69.26%,但其發行量同比有所下降,產品投資期限明顯縮短,且通過標的選擇規避高風險,追求更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中資銀行今年卻加快了結構性產品發行的步伐。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目前,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廣發銀行等都形成了結構性產品的定期發行模式。截至今年8月底,中資銀行在結構性產品中的占比由2012年的28.86%上升為44.81%。
魏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監管層出臺的“8號文”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清理整頓,進一步壓縮了部分產品的收益空間。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中樞的下移,中資銀行逐漸開始加大結構性產品的發行力度,通過在產品中嵌入衍生金融工具來博取更高的潛在投資回報率,以增加產品的吸引力。
“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銀行理財業務也將逐步回歸到‘代客理財’的本質,而基于風險定價的結構性產品符合這樣的要求,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魏可說。
從我國境內發行的結構性產品掛鉤標的類型來看,截至2013年8月,掛鉤于匯率的產品市場占比達30.82%;其次是利率掛鉤標的,市場占比為21.28%;掛鉤匯率、利率這兩類低風險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據了半壁江山,符合國內銀行理財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產品期限上,中資行和外資行顯著不同,截至8月份,75.86%的結構性產品投資期限在1年以內,掛鉤匯率、利率的產品期限多在6個月以內;24.15%的產品投資期限長于1年,其中大多數為外資銀行發售,3年以上期限的結構性產品超過90%為外資銀行發售。
發結構性產品將成趨勢/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短期來看,當前金融市場以及‘8號文’和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加速了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步伐。此外,中資銀行理財產品開發能力一直是短板,從長期來看,加大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開發力度,更多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衍生品市場,也是大勢所趨。”某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3月25日銀監會下發了 《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當合理控制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總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對于中資行來說,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特別是今年3月銀監會發布上述 “8號文”后,大多數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降至5%以下。
而葉林峰對記者表示,由于外資銀行產品所發產品主要是結構性產品,基本不涉及8號文中的非標類資產,因此8號文對于外資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量和收益率不會造成影響,所以,中資行未來理財產品也會向結構性產品靠近。
另外,7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關于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某證券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傳統的中國商業銀行在存款利率存在浮動上限的情況下,長期依靠存貸款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經營模式很難再維持下去。銀行如果想要繼續保持高收益,要么高利率貸款給中小企業,要么發展其他中間業務,而理財業務作為中間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即將發生重大轉變。
某股份制銀行高級理財經濟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結構性理財產品模式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市場變化倒逼銀行不斷豐富業務品種和掛鉤標的。
葉林峰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將從當前的固定收益類型朝向資產證券化、結構性等多方向演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