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私募界盤點:冠軍魔咒未解 老將再添新恨

2013-10-18 00:57:4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戈 韓海龍 朱秀偉    

每經記者 宋戈 韓海龍 朱秀偉

雖然2013年還未走完,但市場的上下顛簸仍然令人心有余悸,年初小幅上漲的成果很快就被4個月的急速下跌吞沒。

同樣是在今年,對中國私募界而言,卻值得隆重書寫,尤其是新 《證券投資基金法》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讓出身“尷尬”的私募終于有了正規軍的身份。

2013年注定是瘋狂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目睹了私募大佬但斌失意貴州茅臺,也見證了上屆私募冠軍銀帆投資遭遇的人事變故,我們更期待的是,到了年末看看“公募一哥”王亞偉在進軍私募后能否延續傳奇,也許我們在這一年還會看到更多的精彩與無奈……

除此之外,這一年我們還將有幸看到“2013年度中國十佳私募基金”的評選盛會,一同見證中國私募的力量。

每經記者 宋戈 韓海龍 朱秀偉

焦點人物

但斌、林園死守貴州茅臺

“到2014年9月11日,若茅臺股價不到300元,請客吃飯。”

上面這句話是前段時間A股投資圈最熱門的討論話題,因為該說法出自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但斌。

然而,2013年8月31日,貴州茅臺中報出爐,其凈利潤同比僅增長3.61%,慘淡的業績遭到市場用腳投票。公告出爐之后的首個交易日——9月2日,貴州茅臺即遭空方襲擊至跌停,此后股價更是創出了3年以來的新低。

除了發出“請客吃飯”的賭約,但斌還將持有貴州茅臺的舉動比作“矢志不渝在上甘嶺上奮戰”!

一直以來,貴州茅臺是A股的一面旗幟,“高分紅、高成長”是它最顯赫的標簽,其股價曾一度高達266.08元,但斌也曾在貴州茅臺上獲得豐厚收益。

事實上,但斌對貴州茅臺的喜愛由來已久。《每日經濟新聞》記 者 了 解到,每次市場出現對貴州茅臺不利的信息時,但斌總是選擇 樂 觀 面對,這種“死多頭”的舉動招致越來越多的非議與不屑。

不過,但斌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同樣屬于知名價值投資者的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林園也站出來力挺茅臺。2013年9月3日,就在貴州茅臺慘遭跌停的第二日,林園在微博上秀出茅臺倉庫圖片:“今天上午去茅臺區域大庫提貨,庫存很少,據管理員說最近提貨的人多。”

林園還寫道:“茅臺經銷商賣的都是當月的貨,他們的下線又不敢多進貨,‘三公消費’已不存在,炒家也不存在,那么現在茅臺酒賣給誰了?只能是民間消費。前幾年茅臺漲價是供求不平衡的結果,現在是平衡的。只要房地產不出問題,茅臺酒價格上升是必然的。”

作為貴州茅臺的“死忠”,不知道但斌、林園對茅臺的厚愛能否持續至貴州茅臺這段最艱難歲月結束的那一天?

“公募一哥”私募掘金

這是一家神秘的私募,沒有公布凈值,沒有接受過任何媒體采訪,甚至連網站都沒有,但其操盤者的名氣卻是冠絕A股,它就是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管理的千合資本。

2012年9月,在退出公募基金僅僅4個多月后,原華夏基金副總經理王亞偉選擇投身私募基金,讓此前業內的傳聞成為事實。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登記信息,千合資本注冊資本金1000萬元,成立時間是2012年9月28日。王亞偉全額出資并擔任公司總經理及執行 (常務)董事,張富榮擔任監事。

王亞偉“公轉私”后,2012年底,千合資本第一只信托產品“外貿信托均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宣告成立。

“公募一哥”的號召力果然非同凡響,外貿信托均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輕松募得20億元,光固定管理費率就達到2.5%,認購門檻最高達2000萬元,連創中國私募史上的多項記錄。

從王亞偉5月初離職華夏基金至今,上證指數累計下跌逾200點,王亞偉在2000點附近復出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為“抄底”行動。帶著明星的光環,王亞偉成為整個2013年A股市場最受關注的人物。

目前,上市公司三季報已經陸續拉開帷幕,可以預見的是,王亞偉的一舉一動又將成為市場焦點。從半年報來看,王亞偉旗下的千合資本共現身16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但從公開的少量信息來看,王亞偉似乎并未延續傳奇,上半年的收益率低于不少私募。不過世事無常,三季度的王亞偉或許正在迎頭趕上。

焦點公司

昔日私募冠軍呈瑞解體

目前,在上海呈瑞投資官網投研團隊的信息里已經找不到有關其創始人芮崑的只言片語。

來自全景網的消息稱,呈瑞投資已經于今年上半年解體,公司創始人芮崑已經清空手中股權,公司巔峰時期12名研究員、5名投資經理的團隊已然只剩下1個研究員和2個投資經理。

出身公募的芮崑是頂著旗下產品上投摩根雙息平衡6年回報率為131.65%的光環在2010年與他人聯合創立呈瑞投資的。

2011年,A股尚未從2010年“秋季風暴”的大幅回落中緩和過來,年初稍作掙扎之后便一路下行連創新低。這一年,實現正收益對于部分私募產品來說成為了一種奢望,更有一眾曾經的私募大佬最終選擇清盤離場。

于是,呈瑞1期31.31%的凈值增長也就成為了2011年私募行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并最終毫無爭議地奪得了當年私募產品收益率的頭把交椅。而該產品再度于2012年獲得行業排名季軍的優異成績,更是讓外界對其未來實現“小魚變大魚”充滿了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雖然無法獲悉呈瑞投資為何會在2013年分崩離析的具體原因,但在2011年,其旗下多只產品中僅有呈瑞1期一枝獨秀的尷尬現實,其實便已經向外界暴露出了其內部存在的隱患。

在2011年呈瑞1期奪冠當年,呈瑞投資分別于4月、7月、8月、10月、12月連發7只產品,相較于呈瑞1期在市場困境中實現的逆襲,新發產品在當年卻無一例外地均以跌破凈值收場。

對此,芮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未來將把實現所有產品業績同步性作為一個努力方向,而風險控制將作為公司實現業績同步性在制度上的保障。

然而截至目前,呈瑞投資旗下產品,僅有呈瑞1期交出了累計收益率為145.32%(截至9月30日)這樣令人滿意的答卷,呈瑞價值1期和呈瑞優勢1期累計收益則分別僅為4.75%(截至10月11日)和11.29%(截至9月30日),更有5只產品仍處于破凈狀態,累計虧損在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不等。

黑馬銀帆靈魂人物出走

私募行業的“冠軍魔咒”仍在延續,常勝是這個行業的頂級奢侈品。2012年玩得風生水起的銀帆投資也沒能邁過這道坎。

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帆投資總經理王濤已經不在公司了。但該說法尚未得到銀帆投資方面的確認。

此前,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銀帆投資“三駕馬車”的形勢有變,其股權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公司核心人士王濤和郝毅的持股比例均大幅降低至5%(此前他們各持有30%,亦有說法為20%)。

上述人士稱,導致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或是基金經理覺得發行私募產品獲得的收益與付出的心血相比太低,而對于基金經理和股東之間是否存在理念不合以及利益糾紛的問題,他則不甚了解。

銀帆投資在2011年市場處于下行趨勢并難言反轉之時,于三季度連發3只產品,其中后來為外界所關注的銀帆3期當年便實現了正收益,隨后更是在2012年以54.44%的收益率羨煞旁人。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0月11日,銀帆3期連續兩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了50%,其最新累計凈值為2.5155元。

對于這種超乎市場想象的業績,銀帆投資曾公開表示,最重要的是,公司能夠嚴格做到知行合一:2012年初,公司得出了2012年將以結構性行情和階段性行情為主的結論,制定了與之相符合的投資策略,并一直使用該策略進行投資;今年年初,銀帆投資對于2013年的市場判斷為牛熊轉換,指出投資者需要把握三點,即:“股市制度改革、估值、經濟周期”,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周期搭臺,成長唱戲”會在今年某一階段表現得較為明顯。

銀帆投資曾經的判斷如今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焦點政策

新《基金法》將私募納入監管

每經記者 韓海龍

“陽光私募”可謂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特色。但是陽光私募在A股市場的發展也頗為曲折,由灰色地帶真正走向“陽光”,私募人已經走過了10年的征程。

2003年8月1日,國內首只陽光私募基金云南信托-中國龍資本成立,直到今年6月1日,私募行業才有了自己的正式地位。從此,“私轉公”成為一種可能。

2013年6月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實施,私募基金被納入法律監管范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基金法》新增的第十章共10條規范對象均是針對非公開募集基金,內容涉及合格投資者制度、運作分配信披制度、備案制度、托管制度、允許達標私募開展公募業務等方面。

新《基金法》認定,非公開募集基金財產的證券投資,包括買賣公開發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債券、基金份額,以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

此外,具有歷史意義的是,新《基金法》規定,專門從事非公開募集基金管理業務的基金管理人,其股東、高級管理人員、經營期限、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等符合規定條件的,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可以從事公開募集基金管理業務。

這意味著,國家將陽光私募納入法律監管的同時,一些私募也取得了合法“身份證”,陽光私募得以真正沐浴在“陽光”下;與此同時,私募基金還將享受稅收、開戶以及發行公募產品等政策上的支持。

行業動態

私募吹響進軍公募號角

每經記者 宋戈

2013年對中國私募而言尤其值得隆重一書。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實施,私募基金被納入法律監管范疇,新增的第十章共10條規范對象即為非公開募集基金。至此,私募在中國終于取得“合法身份”,成為了“正規軍”。資產管理行業“私奔公”的前奏似乎已然唱響。

根據規定,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申請開展基金管理業務,必須滿足:具有3年以上證券資產管理經驗,最近3年管理的證券類產品業績良好;公司治理完善,內部控制健全,風險管理有效;最近3年經營狀況良好,財務穩健;實繳資本或者實際繳付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最近3年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年均不低于20億元這些條件。

有了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 “身份認證”,陽光私募終于見到了“陽光”,以后可以作為獨立機構發行基金產品。雖然業內普遍認同放開公募業務是個機遇,但是也有部分人士表達了對此的擔憂。有私募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募與私募對于客戶定位截然不同,私募一直面對的都是大資金客戶,若轉而去面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公募業務,肯定會不習慣。”

事實上,相對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如缺乏有實力的股東背景,起點較低,資本劣勢明顯等。但私募的優點就是機動靈活,來自監管層、股東層面的框架約束較少,且私募基金產品面臨的投資者數量通常更少,與投資者之間的利益協調更為便利,進而有利于基金經理堅持自己的投資風格和特色。

讓人欣慰的是,“私轉公”已經有了吃頭啖湯的先行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星石投資在其官網的組織架構圖中新加上了“公募業務部(籌)”這一分支,這是首家明確表示將開展此類業務的私募基金公司。另外,景林資產管理公司也在開始招募公募業務人員;而深圳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有此意向。

多家私募涉足對沖基金

每經記者 宋戈

對沖,是一種旨在降低風險的行為或策略。通過對沖,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乃至化解投資風險。

不過,盡管強調對沖風險,但由于對沖交易涉及的通常是高風險資產,在系統性危機發生時,對沖基金也難逃被波及的厄運。所以對沖基金仍被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

即便如此,由于超高的潛在收益率,投資者仍然對對沖基金趨之若鶩。在經過金融危機期間的重大挫折后,近來對沖基金很快又恢復了元氣,再度繁榮起來。

但在A股市場,由于長期缺乏做空機制,一直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對沖基金。不過近兩年,隨著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轉融券、國債期貨的相繼推出,A股終于有了誕生對沖基金的土壤,一些大的私募基金紛紛涉足其中。

2012年12月27日,重陽投資和國泰君安推出了對沖產品“君享重陽”,自成立之日起,該產品凈值穩步上揚,至今年9月18日累計實現收益31%,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累計變動幅度為-1.31%;今年7月26日,由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外貿信托-重陽對沖1號”,截至9月23日也有了1.52%的漲幅。

而朱雀投資也不甘落后,其分別于去年12月以及今年5月、6月、7月、9月連發5只對沖策略產品。

對沖產品的興起得益于A股市場游戲規則的改變,就如同方正富邦基金資深量化策略師丁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所言,“對沖意味著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改變了,以前只有做多才能賺錢,現在做空也可以賺錢,因此一定會出現各種以做空為牟利手段的機構。傳統投資都是一些高風險的資產,主要針對的是可以承受高風險的投資者;未來追求安全的資金越來越多,必然會帶來對沖類產品的大幅度增長。”

公募大佬轉投私募暗流涌動

每經記者 韓海龍

王亞偉在離開華夏基金后成立私募基金無疑是2012年基金行業的一大熱門新聞。

2013年,一股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的浪潮再度暗流涌動。

今年二季度,多位公募基金大佬的離職引起市場關注,包括原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劉文動、原嘉實基金投資部總監劉天君、原交銀施羅德史偉、原平安大華基金投資研究部總經理顏正華、原天弘基金高喜陽、原匯豐晉信廖志峰、原信達澳銀周強松、原中銀基金彭硯等。

更有消息稱,劉文動、劉天君等公募明星離職后將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

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還有博時基金ETF及量化投資組投資總監王政去了萬向信托,算是半個 “公轉私”,不過目前還未出現明確的“公轉私”浪潮,但私募無疑是公募基金大佬離職后的一大選擇。

該人士認為,待遇差距是此前公募精英轉投私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行情轉暖之時,此前作為避風港的公募基金所能提供的薪酬與私募行業的高收益相比已形同雞肋;此外,工作繁重以及基金排名、贖回等造成的壓力也是他們選擇離去的一個重要原因,王亞偉就曾在非公開場合表達了對于基金排名的反感。

然而,“公轉私”后公募精英的道路并非都一帆風順,近年來就有6名私募基金經理的產品遭遇清盤。上述人士稱,“一方面公募和私募產品在操作風格上會有差異,而此前公募基金強大的后援團隊在私募中普遍不存在,因此難言‘公轉私’就意味著高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