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3-10-20 09:09:50
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8月以來奶價漲速明顯加快,與年初相比,10月9日袋裝牛奶價格整體上漲9.1%。而北京地區的漲幅最大,達25.4%。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悠閑的奶牛。游 兵攝(人民圖片)
消費者之憂:
奶價節節攀高,會不會有人動歪腦筋,導致新的質量問題
“前陣子買不著,現在終于有了,一袋奶竟然漲了1毛5。”10月15日,市民黃女士在北京朝陽區慈云寺家樂福店發現,她家常喝的伊利奶,一箱(25袋)貴了將近4元錢。
記者在牛奶銷售區看到,冷柜里的低溫奶只有三元一家,擠到一個小角里,大部分地方被各類酸奶占據,在冷柜外的常溫奶、牛奶禮盒堆得滿滿當當。“這比前段好多了,至少下班來能買到奶,就是經濟型品種少點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全國生鮮乳價格連續13個月上漲,今年的奶荒是歷年之最。”業內人士表示,原奶產量減少,不少城市奶制品一度斷貨。
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8月以來奶價漲速明顯加快,與年初相比,10月9日袋裝牛奶價格整體上漲9.1%。而北京地區的漲幅最大,達25.4%。
“主要原因是奶牛存欄量下降,今夏異常高溫又導致牛奶產量下降,再加上新西蘭奶源進口受限,短時間多種因素集中,奶荒難以避免。”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濟民分析。
居家過日子的黃女士對價格敏感:“給孩子喝的高端奶比進口的還貴,奶價是不是漲過頭了?”
在外企工作的趙杰最擔心牛奶質量:“奶價高,奶源緊,會不會有人動起歪腦筋?”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牛奶質量安全事件一直不斷,這給不少消費者帶來心理陰影。
事實上,近期奶源持續緊缺,有的乳企不得不調整產品配方,以復原乳代替生牛乳“救急”。“奶荒”會不會影響市場秩序,考驗著有關部門的市場監管能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