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01:06:0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進入10月下旬,黑龍江省多地區出現罕見霧霾天氣,在連續多天霧霾籠罩壓力下,哈爾濱市成為我國首個因霧霾嚴重而停課的城市。10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哈爾濱市環保局公布的環境質量狀況了解到,當日哈爾濱市大部分監測點空氣污染指數(AQI)都達到了500峰值,所有檢測點的空氣質量等級都屬于“嚴重污染”。而根據天氣預告,隨著新一輪冷空氣的到來,大風可能結束這次難纏的霧霾天。
對于持續霧霾,哈爾濱環保部門表示最根本原因是冬季燃煤污染,同時有焚燒秸稈、機動車排放等多因素疊加。統計數據顯示,哈爾濱能源結構仍然以燃煤為主,工業和采暖期用煤量巨大,每年該市耗煤量就達2840萬噸。
據報道,為了治理空氣污染,黑龍江省將制定《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細則》,同時加快哈爾濱市及各地的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加強科學管理,降低供暖煤污染強度,謹防霧霾天氣再次造訪。然而,黑龍江這樣的欠發達省份,如何利用地域優勢調整能源結構在“霧霾”中突圍,仍需多方努力。
哈爾濱供暖用煤量大
截至10月22日7時,當地AQI數值為430,PM2.5為396,屬于嚴重污染。哈爾濱市教育局發出通知,哈爾濱市區的幼兒園、小學、初中10月22日停課,這是哈市因嚴重霧霾而被迫連續第二天停課。
10月20日,哈爾濱正式供暖,當天哈爾濱也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隨后兩天,PM2.5濃度依舊較高,空氣質量等級均屬于嚴重污染。黑龍江省環保部門分析指出,冬季燃煤供暖是影響空氣質量的根本原因。黑龍江能源結構仍然以燃煤為主,清潔燃料使用比例低,每年工業和采暖期用煤量大,僅哈爾濱就達2840萬噸,且10月份為采暖期起爐集中期,污染物排放較大。
黑龍江環保廳污染防治處處長馬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哈爾濱嚴重霧霾和當地供暖有一些關系,因為正好趕上啟爐的階段,比平時鍋爐的排放要大一些。
進入供暖季,哈爾濱的供暖用煤量到底有多大?雖然當地政府并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但從去年燃煤數據來看,哈爾濱供暖期用煤規模較大。之前,有媒體從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哈爾濱燃料有限公司獲悉,去年12月份,燃料公司從原來的日配送量5000噸左右急增至日配送燃煤1萬噸以上。然而,今年哈爾濱供暖面積遠遠大于去年。哈市今年新建、續建、擴建西南熱電廠、平南熱電廠、哈西金山堡供熱廠、哈熱六期、太平供熱廠5座熱源廠,新增供熱面積4780萬平方米。
環保廳稱是氣象災害
對于哈爾濱出現持續多天的嚴重霧霾天氣,馬健認為主要問題還是天氣,這次是1964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逆溫天氣,現在算作是氣象災害。
同時,黑龍江環保廳給出的分析是,氣溫驟降導致高空中大氣溫度高于地面空氣溫度,熱力對流減弱甚至消失,大氣狀況變得 “穩定”,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擴散受到抑制,形成了所謂的“逆溫”現象。同時,進入采暖期,哈爾濱市城區風速小,湍流弱,易形成“靜風”現象,抑制了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交換流通能力,兩者效應疊加,極大地削弱了城市大氣自凈能力,使得地面污染物濃度累積升高,形成疊加污染物排放高峰。
但是,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一些地區,一旦遇到不利氣象條件,就會很容易產生霧霾,根源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地的環境容量。
記者從哈爾濱市環保局了解到,為應對霧霾,市環保局的平房、松北、道外分局已經著手開展應急排查工作,對鍋爐煙塵排放、“三堆”揚塵污染源查處和農村秸稈禁燒等工作進行具體部署。
馬健認為,供暖燒煤和企業排放對大氣污染有一些貢獻,在采暖季之前,雖然沒有供暖用煤,但企業的排放也一直存在,卻不至于產生這種嚴重霧霾現象,這種現象產生還是天氣原因。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先良告訴記者,霧霾肯定和當地局部的不利氣象條件有很大的關系,但也說明局部地區的顆粒物排放量已經達到了相當大的水平。
企業偷排加重霧霾
目前,整個北方地區不僅采暖主要依靠燃煤,其能源結構也是以煤炭為主,大量煤炭燃燒帶來的污染物排放對于空氣質量的威脅較大。而一些企業的偷排將更進一步加重大氣污染。
本月早些時候,黑龍江省環保廳曾向社會通報了全省污染物總量減排半年核查情況,發現個別企業存在環境違法問題,比如東北特鋼集團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電爐除塵設備不能正常運行;黑龍江華電齊齊哈爾熱電有限公司在線煙塵數據不準,CEMS間通風損壞。
不僅僅是黑龍江,從環保部今年以來多次公布的處罰名單來看,一些地方企業的偷排問題依舊較為普遍。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現在企業的污染治理和達標排放情況并不是太好。有些企業是有環保設施,但是根本不運行,或者采取間斷性運行,有些企業甚至根本就沒有環保設施。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環保壓力下很多企業都會選擇上馬環保設備,但這些設備的日常運行會帶來巨大的生產成本。以鋼鐵為例,生產一噸鋼鐵,所需要的環保投入大概是130~150元。
上述知情人士稱,對于這些偷排行為,應該采取分級管理的方式,重點企業國家監控,較大排污企業省級監控,排污量小的企業實行市級監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