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00:55:07
網貸平臺緣何頻出問題?這類平臺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參與投資的人又有哪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深入調查和采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10月中旬以來,《每日經濟新聞》對天力貸、銀實貸、東方創投、宜商貸等多家P2P網貸平臺密集陷入兌付危機進行了報道。一時間,人們對網貸平臺的運作模式、潛在風險等方面的關注開始擴展到整個行業。
那么,網貸平臺緣何頻出問題?這類平臺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參與投資的人又有哪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深入調查和采訪。
隨著十月以來民間網貸平臺問題的不斷出現,P2P成為市場焦點,但網貸投資人的生存狀況卻尚未為人所熟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網貸投資人游走在各個網貸平臺之間,往往同時在數個平臺投標,雖然清楚在沒有正規監管的情況下,P2P網貸風險很高,但卻依然樂此不疲。
P2P網貸的初衷是面對個人,然而近年來,一個特殊的身影“團”逐漸浮現。
團類似于團購。一般投資人充值沒有利息,靠投標獲得收益。團集少成多,把團員的資產作為一個整體,分為暗標和明標兩種情況投標。暗標只充值不投標,和平臺私下協商,獲得高于一般散戶的收益,相當于高息把錢貸給平臺;明標則是只針對團員發行的標,利息高于一般的標。團的大進大出,加劇了平臺的風險,直接影響散戶的利益。因此,散戶一方面對團很反感,但又有動機成為團員以獲得安全感。
散戶與團的奇妙關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散戶對團持反對意見。“你問我對團怎么看嗎?深惡痛絕。”網貸投資人姚先生對記者說道,“團一撤離我們散戶就拿不到錢了。而且當平臺出現還款困難時,平臺都被團和大戶綁架,還款計劃都是按他們的意思定的,對一般散戶很不公平。”
另一個投資人江先生也表示“本來P2P就是針對個人的,組團出來玩是什么意思?就是蠶食我們散戶的利益,破壞平臺穩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姚先生和江先生所指的團,既有泛指的意思,也有特指的意思。前者是指活躍于各大網貸平臺、力量越來越大的團們,比如包子團、紅旗財經團、友情團和咳咳團等;特指是指在力合創投組團的布丁團。
姚先生和江先生都是力合創投的投資人。記者在力合創投的維權群中發現,許多投資人對布丁團的團長布丁(化名)口誅筆伐。在這些憤怒的投資人中,甚至不乏相關團員。
團員龔小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她跟團投了一個10天期的標,“10天標,投10萬元可以得1600元利息。為了這1600元,斷送了我的本金。”
據龔小姐及另一名團員小李介紹,平臺出現還款問題的當天(10月18日)團長布丁(化名)還慫恿團員繼續投錢。他們為《每日經濟新聞》提供了一個聊天記錄截圖,該截圖顯示,平臺公布延遲提現后,布丁依然向團員表示:“明天發(標),我比較看好力合,特別是他的銀行存款項目,牛逼。”
投資人對團長布丁的意見還集中在另一點:與大戶一起綁架平臺,擬定提現標規則,傷害投資人利益。
“根據這個提現規則 (10月20日),短期內提現只能拿到本金的50%~100%,簡單點說就是,每天拿出一點錢,提的人按比例分,提的人越多拿到的錢越少。在目前這個情況,提的人肯定多。”小李向記者分析道。
當問及為什么進團時,幾位團員都表示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獲得安全感”,只可惜隨著危機的一步步爆發,這種安全感也變成了無窮無盡的焦慮。
團長傭金由網貸平臺支付/
被團員如此密集地攻擊和質疑,布丁表示很委屈。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力合創投出事后他是第一個趕赴現場的,“如果不是為了團員的利益,為什么我是第一個過去考察的?”
關于引起投資人公憤的提現標規則問題,他表示“提現公告的內容是當地的投資大戶決定的,但是我也在場,也同意了。徐總(力合創投實際負責人徐江表)也在場,他也沒有意見。沒有辦法,只好同意。我覺得幫平臺度過難關對大家都是好的。”
至于為什么在平臺出現問題后依然鼓勵團員繼續投資,他表示:“他們(平臺及關聯公司)的法人資料我們都看到了,包括他們打款的銀行流水。每個單子做起來的話都是比較規范的,所以當時的話我跟團員說還是比較認可這個平臺,所以又進去了一部分資金。‘3個月后錢一定能收回來’,徐總是這樣對我說的,所以呼吁團員支持他一把。”
當記者問及他和過去考察網貸平臺的人員是否有相應的財務學科基礎時,他表示“沒有專業人士”,他自己本人是學計算機出身。當被問及作為團長他是向誰拿傭金時,他直言不諱地表示,是從平臺那邊拿的。
團本身有嚴重組織缺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了某網貸第三方平臺專家。專家表示,暗團的大進大出增加了平臺的資金波動,風險最終落在散戶身上。另外,散戶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考慮,也不斷的加進團。團一撤離,這些會員都被帶走,平臺也會受到傷害。
該專家進一步分析稱,“最后連團員也自身難保。據我了解,很多團長自己是不投的。他專職幫團員找平臺和考察平臺,再從平臺那里拿傭金,做的項目越多提成越多。且不說這些團長沒有專業的財務知識,就算有,難道他就沒有動機幫平臺作弊嗎?這里存在著嚴重的道德風險。”
“我不贊成說哪位團長品格不好,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團這種組織本身有嚴重的缺陷。在P2P網貸納入監管后,我建議取締團的現象。”最后他總結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