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00:55:19
據中鐵建內部人士透露的整改細節,內部已明確要求在業務招待的每張發票背后必須詳細說明細節。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57人被通報批評,8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1人。”10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首度通報了中國鐵建(601186,SH)超8億元業務招待費的檢查情況。
今年3月,因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在2012年業務招待費過億的9家上市公司中,中國鐵建(以下簡稱中鐵建)以8.37億元居首而被推到輿論高點。
通報稱,經查,中鐵建確實存在發票開具不規范、報銷程序不嚴格、會計科目使用不當等問題。
據中鐵建內部人士昨日(10月2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的整改細節,內部已明確要求在業務招待的每張發票背后必須說明:多少個人吃、請誰吃、證明人是誰、陪吃人是誰,并且,每張發票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該人士同時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鐵建業務招待費總額同比下降了29.6%。
66人被處分/
在剛剛過去的4個月,中鐵建系統上下一片焦慮。
據強衛東10月21日通報稱,從今年5月初到8月底,中鐵建在全系統共調集1170多名業務人員,對36家二級公司及其所屬開支最大的1家三級公司共4250個核算單位2012年度及2013年上半年業務招待費進行了檢查。
經通報,檢查覆蓋了單筆金額1000元以上的所有支出,共涉及業務招待費14.22萬筆,發票15萬多張,金額4.57億元。最后57人被通報批評,8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1人。
據內部人士反映,該事件在外界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所查處的范圍和力度均空前,中鐵建上下高度緊張。
盡管中鐵建其間已反復表態要“深刻反思、切實整改”,但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中鐵建依然尚未公開被處分66名人員的具體名單,也未就具體處分緣由做出詳細說明。
內部整改:單張發票不能超過5000元/
今年5月份,中鐵建首次就8.37億元招待費對外回應時稱,力爭今年的業務招待費下降10%。而據中鐵建內部人士透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鐵建業務招待費總額同比下降了29.6%。
短時間內,如此規模的招待費,究竟如何整改?
據中鐵建內部一位接近負責接待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事件首先催生了中鐵建首個 《業務招待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不過,該人士同時透露,實際上,過去中鐵建內部也有業務招待費的管理辦法,但基本要求就兩點:發票是真的;領導簽字。
“自從整改以來,在吃飯報銷的財務審查上確實嚴格很多。”該人士表示,“領導簽字也更謹慎了。”具體而言,還包括在發票背后必須說明多少個人吃、請誰吃、證明人是誰、陪吃人是誰,發票金額不能超過1張5000元。同時,桑拿娛樂會所的發票今后也一律不給報銷。
相關鏈接
孟鳳朝:業務招待費須程序合規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有關業務招待費的爭議,至今此起彼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0月23日)從中鐵建內部人士處獲悉,中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孟鳳朝在內部講話上表示 “業務招待費的存在具有天然合理性”,并強調“開展業務招待費檢查,絕對不是讓大家不要再吃了、不要再喝了、不要再交朋友了。相反,只要是業務屬實,程序合規,并且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訂單和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我們是支持的。”
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甚至或招致更多的爭議。
但在記者昨日采訪的另外幾家企業人士看來,這確實也是一個客觀存在、兩難的境地。
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在對中鐵建的通報中也同時稱,“中國鐵建業務招待費支出總體上符合規定。”
依照孟鳳朝在內部會議上對業務招待費“兩個屬性”的總結:“一個屬性是和生產經營業務密切相關;另一個屬性就是具有‘迎來送往’特征,業務招待費的構成主要是餐飲費及煙酒茶食品等費用,這也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和行業特點使然。”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正道出了中鐵建在整個 “天價招待費”事件中的部分“委屈”。
一如孟鳳朝在表達業務招待費的存在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的同時,亦強調了要持之以恒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準確把握適用的法規、紀律,堅持寬嚴相濟、處理恰當。在談到如何對待個人利益問題時,同時引用《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強調對個人立身處世具有警示意義。
中鐵建有關負責人就業務招待費檢查情況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主要由于點多、線長、面廣,而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生產經營需要支付的業務招待費在相應增加,絕對值相對較大。
同時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比如早前鐵路巨貪劉志軍時代,企業為拿項目而不得不遵守各種“業務招待”的“潛規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整個業態環境使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