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0 00:55:15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昨日(10月29日),央行發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9月份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達2682.04億元,創下近五個月新高,而此前公布的9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僅為1263.62億元,不足前者一半。
華泰證券研究員張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將直接形成基礎貨幣的投放,因此可以判斷從9月至未來數月,市場的資金供給應并不匱乏。”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央行近期連續暫停逆回購。不過,昨日重啟,其量也僅為130億元。
央行購匯釋放流動性
10月29日,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9月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大幅增長,9月末余額達253548.68億元,較8月末的250866.64億元增加2682.04億元,增長幅度創下近5個月來的新高。
此前,央行公布數據顯示,9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5179.54億元人民幣,較8月末的273915.92億元增加1263.6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數字之間的差值高達1418.42億元,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遠遠超出全口徑外匯占款。
對此,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認為,從數據之間的關系看,9月份央行外匯占款增加2682.04億元,與銀行即期加遠期結售匯順差468億美元相契合,而央行外匯占款比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多1418.42億元,主要差異是企業遠期凈結匯。
國信證券分析師鐘正生認為,新增外匯占款在央行和商業銀行間此消彼長,主要是由于央行不得不在季末向商業銀行拆出資金,以維護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平穩。此外,央行加大了購匯力度,以平抑再度抬頭的人民幣升值預期。
這一預期無疑來自美聯儲 “令人意外”地暫緩退出QE,以及近期陸續公布的相對搶眼的中國經濟數據。9月美聯儲宣布暫時繼續維持QE規模不變,繼續寬松預期(美元指數的一路走跌)推動“熱錢”回流新興市場國家。
張晶表示,9月份外匯占款增量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美國財政問題,導致國際資金在做資金配置的時候,跟上兩個月產生了變化。由于中國是一個最大的或者說是最有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國家,所以導致資金大幅流入中國。“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是可以持續的。”她補充道。
不過,鐘正生預計,在12月議息會議前,美聯儲可能小幅削減資產購買規模。但QE總規模仍將大致維持穩定,國際資本涌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勢頭也將繼續。考慮到貿易順差階段性恢復,以及人民幣的持續升值,預計四季度外匯占款將整體上超過三季度。
流動性近期無憂
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重啟已暫停三次的逆回購操作,此舉被認為是旨在緩和近來在貨幣市場上的緊張情緒,穩定機構預期。不過,僅僅130億元的放量以及中標利率的走高,仍顯示出了央行控制信貸擴張壓力的決心。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外匯占款的數據來看,市場并不缺少流動性。在6月流動性緊張時,對應的外匯占款數據為下降412億元,當前的資金進出格局與6月時明顯不同。
記者了解到,央行定期會公布“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及“央行外匯占款”兩組數據。其中,“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只反映商業銀行的即期結售匯情況,并不包含銀行與企業進行遠期外匯交易的情況,而商業銀行在對客戶簽約遠期結售匯時,需要墊付頭寸在銀行間即期市場賣出外匯平盤,也會形成外匯流入,最終反映為“央行外匯占款”的增加。
9月份央行口徑外匯資產增量遠超全口徑外匯占款,說明央行因外匯資產增長而投放的人民幣,很大一部分在商業銀行體系內流轉。張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將直接形成基礎貨幣的投放,因此可以判斷從9月至未來數月,市場的資金供給應并不匱乏。”
大量人民幣貨幣在商業銀行體系內運轉,會對未來金融市場產生什么影響?張晶表示,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不過由于債券對資金較為敏感,短期債券市場上可能有所反應,但這只是一個短期的行為。“外匯占款從去年開始波動就非常大,也許到下個月,又會出現很大變化。”
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認為,今年三季度以來,受到國內出口企穩回升帶動貿易項下結匯大量增加,以及美聯儲延遲退出QE導致跨境資本流入的雙重影響,我國外匯流入呈迅猛增加的態勢。央行外匯占款規模一直處于高位且不斷上升。與此對應,通過外匯占款渠道持續投放的人民幣流動性也處于高位。“銀行體系流動性雖在個別時點受財政存款變化等因素影響有所波動,但總體上是相當寬松的。”孫煒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