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奶粉進藥店銷售不是治本之策

2013-10-30 00:55:21

◎趙曉(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陳金保(經濟學博士)

從10月26日開始,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的藥店開售,這是自今年6月20日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 《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后,“試行藥店專柜銷售”政策的首次亮相,同時,這也被視為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障奶粉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

筆者以為,在銷售環節加強奶粉管理當然是必要的,特別是在推廣初期,只有4個國外品牌的奶粉和7個國內品牌的奶粉才有資格進入藥店銷售,這相當于國家“貼牌”的信譽擔保,但從長遠看,如果想指望這一舉措來保證奶粉安全估計不現實,因為這畢竟不是治本之策。

奶粉的質量保證涉及奶源質量、生產控制、銷售渠道等三個環節,相比于銷售環節,從奶源和生產環節提高奶粉質量才是更重要、更需要關注的。

正因如此,我國奶粉安全的監管重心,還是應該放在源頭,不能讓任何劣質奶粉以合法身份流入市場,這才是最重要的。這需要我們在以下兩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高奶粉的質量標準,加強奶粉的質量監管。中國的乳業新標準曾被指“全球最差”,甚至遭到許多業內乳企的炮轟。另外,“有標準不執行、有制度不落實”,“事前審批有好處爭著干、事后監管吃力不討好誰也不干”,這些都是我國政府市場監管部門的一貫通病,希望這次相關部門的機構調整能帶來新的變化。

第二,整個社會要注重“道”的建設。也就是說,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不能只顧掙錢,心中要有底線。從經濟學鼻祖斯密開始的自由經濟學派一直奉行個人的 “利己主義”,認為“經濟人”是利己的,而非利他的,這也是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但是,市場經濟中“利己”的理論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自由經濟行為要有制度(法律)的約束和道德倫理(文化)的支撐。否則,“利己”也可能會鼓勵人們為了經濟上的“利己”而勤奮地撒謊,勤奮地害人,或不擇手段地去掙錢,追求高效的好的市場經濟便可能被搞成不擇手段的壞的市場經濟。不要忘了,亞當·斯密其實還寫過《道德情操論》,韋伯寫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阿馬蒂亞·森寫過《經濟學與倫理學》,這些著作闡述的都是這樣一個道理:即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現代文明不僅要建立在 “術”和“制”上,更要建立在終極的“道”的基礎之上。在奶粉的生產和監管中,這一點尤為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