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張茉楠:中國需要什么樣的金融體系?

2013-10-30 00:55:21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市場對金融改革給予厚望。解決金融結構失衡問題是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除了利率、匯率市場化等金融市場化改革之外,未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點應是提高金融配置資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上來。

中國擁有龐大的金融資產存量,然而,結構錯配和方向錯配不僅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的扭曲,也產生了大量閑置資產和沉淀資產,這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銀行信貸為主的融資體系決定了制造業(yè)和基礎設施發(fā)達,而高技術產業(yè)、服務業(yè)和中小企業(yè)資金供給相對落后。信貸資金投放一直存在 “重大輕小”的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為信貸投放集中于政府項目、國有企業(yè)、大型企業(yè)與傳統行業(yè),民營企業(yè)、中小企業(yè)與新興行業(yè)信貸支持力度不足,而信貸資金向房地產領域與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嚴重傾斜。

其二,金融部門對實體部門明顯產生“擠出效應”。2011年以來,不斷攀升的社會融資總量以及表外融資與債券融資的大幅增長與持續(xù)下行的經濟增速與宏觀經濟產出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和背離。但是,釋放出來的貨幣并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和虛擬經濟內循環(huán),反映實體經濟的工業(yè)生產、制造業(yè)投資以及商業(yè)流通數據依舊十分疲弱,而另一方面,債務比率上升、銀行隱性不良資產風險抬頭。“金融熱、實體冷”所導致的“金融空轉”以及流動性自我循環(huán)和膨脹蘊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其三,貨幣產出效率急劇下降。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貨幣超發(fā)”現象日趨嚴重與中國的貨幣經濟產出效率大幅下降有直接關系。即使銀行資金能夠貸放出去,貨幣供給增加,但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小還依賴于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中國貨幣流通速度在經濟危機中急劇下降,由2008年的0.63急劇下降至2012年的0.51,貨幣流通速度下降近20%。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反映了一定量的貨幣供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水平下降,即貨幣擴張對經濟產出效果和效率的下降。

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發(fā)展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避免金融經濟偏離實體經濟的實際需求,實現金融體系建設的目標從資金籌集型向資源優(yōu)化配置型轉變。一方面,通過宏觀審慎控制金融系統順周期性、控制信用的擴張速度,避免走向過度負債型經濟。與此同時,加快利率市場化、資產證券化以及直接融資等全方位金融體制改革,疏通社會資金在金融體制內外的循環(huán)。

另一方面,優(yōu)化金融體系結構,促進金融轉型與實體經濟轉型相匹配。首先,針對中小企業(yè)和微企業(yè)建立與之相匹配的中小型銀行體系。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通過設立專業(yè)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yè)提供信貸支持。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建立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中小型銀行體系。由于中小型銀行具有很強的地方性,與當地中小企業(yè)有著更多的直接接觸,尤其是小型地方銀行與一些中小企業(yè)本身就有著產權關系,在信貸結構、資產結構、業(yè)務結構、收入結構和盈利結構等方面與中小企業(yè)有更好的匹配。

此外,金融發(fā)揮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這其中,積極實施科技成果“資本化”戰(zhàn)略也是應重點考慮的問題。當前應該建立起有別于傳統工業(yè)經濟時代的金融體系而轉向更加有利于經濟升級,更有利于產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現代金融體系。這類金融體系應該作為國家的戰(zhàn)略投資體系,通過運用政府財政投入、企業(yè)研發(fā)和產業(yè)化投入、創(chuàng)業(yè)風險投資、銀行信貸投入、資本市場融資和科技基金等手段,全方位地為中國經濟實現升級版提供系統性的金融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