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1 00:59:2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10月24日,奧迪帶來奧迪R8Coupé、新奧迪R8Spyder和奧迪RS5Cabriolet三款新車,拉開奧迪RS高性能車體驗季活動的序幕。
此時距離去年10月,奧迪在中國市場發布高性能車戰略已經一年時間。去年10月,奧迪品牌發布基于RS車型的高性能車戰略。奧迪宣布,未來三年,一汽-大眾奧迪每年將至少引進兩款高性能運動車。
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葛樹文表示:“這一年,奧迪銷售事業部從產品投放到網絡建設,從品牌建設到用戶體驗等方面推動RS戰略不斷深入,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今年以來,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速放緩,然而,越來越多的豪華車品牌卻重磅出擊高性能車這一細分市場,英菲尼迪、沃爾沃、雷克薩斯等豪華車品牌均強勢布局,強化品牌定位,希望拓展這一細分市場的選擇廣度。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傳統領軍者,奧迪開始了一場以品牌為導向的“反圍剿”。
豪車上演品牌戰/
2012年開始,在中國市場,寶馬對于奧迪品牌的趕超加速。也是從那時起,奧迪品牌一直有意無意地透露,豪華車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
這場雙雄對決的競爭在2013年顯得更加膠著。今年7月份,寶馬5系Li與奧迪A6L的銷量異常接近,一時間爭奪戰更為白熱化。進入9月份,寶馬5系Li改款車型登陸中國市場,在品牌調性、價格穩定性、消費人群等調研中,寶馬似乎更為活躍。
此外,奔馳品牌同樣在今年強勢回歸。伴隨全新S級上市,完成銷售渠道整合的奔馳品牌,希望通過品牌底蘊拉升奔馳在華的市場表現。
即使在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中,奧迪品牌的市場優勢仍然明顯。數據顯示,今年1~9月,奧迪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共計35.82萬輛,同比增長20.6%。同期,寶馬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為26.54萬輛,同比增長20.7%。
在銷量攀升的同時,豪華車市場開始強調品牌比拼。分析認為,在操控、價格甚至設計日漸相似的豪華車市場,吸引消費者的殺手锏已經呈現從“硬指標”向“軟實力”轉化的趨勢。
正是看好這一發展趨勢,去年奧迪宣布了針對高性能運動車的戰略規劃,未來三年,一汽-大眾奧迪每年將至少引進兩款高性能運動車,近日奧迪RS5Cabriolet高性能敞篷轎跑車正式進入中國。
高性能車市場計劃提速/
按照規劃,奧迪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用戶體驗活動。今年,RS高性能車體驗季隨之而來,奧迪希望將高性能車方面的優勢技術與民用車型相結合,服務更多的消費者。
在完成高性能車引入戰略的“周年考”之后,奧迪發布了高性能車的“提速計劃”。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薄石向記者表示,“提速計劃”的核心是用戶體驗。
此外,在產品戰略等方面,2014年奧迪將向中國市場引入SQ5和RS7兩款車型。同時,奧迪還計劃至少增加20%的汽車文化及賽車運動體驗活動。
到2015年,一汽-大眾奧迪將依托超過500家經銷商的服務網絡,進一步擴大奧迪高性能運動車授權經銷商的數量和覆蓋密度,從而提升奧迪高性能運動車型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分析認為,銷量比拼的背后是品牌力的角逐,高性能汽車代表了一家汽車企業最高端的技術和最高端的品牌形象,如果無法在這個領域立足,說明品牌的豪華基因并不完備,長遠看來,也會影響其在其他細分市場的表現。
奧迪激活運動基因/
有分析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論從高性能車歷史,還是技術上,奧迪相較兩個競爭對手難有優勢。但是基于產品整合,奧迪將承擔銷量的家用車型,和代表運動性能、提升品牌質感的高性能車結合,成為拉升品牌高度的重要一環。
對此,在奧迪發布高性能車戰略時,葛樹文就曾明確表示:“奧迪RS高性能運動車戰略的發布意義深遠,對于奧迪品牌來說,戰略的制定不僅僅是單一的產品引進計劃,它更為奧迪品牌強化了動感魅力。”
在豪華車市場競爭維度日漸寬泛的當下,奧迪作為豪華車市場的領軍者之一,開始重點關注產品之外的競爭。
分析認為,豪華車市場作為品牌因素作用強烈的細分市場,如何讓品牌與大多數消費者形成共鳴,同時不失品牌個性,是當下豪華車市場競爭的關鍵。比如,今年在豪華車市場風生水起的英菲尼迪,提出打造“最感性的豪華車品牌”,而沃爾沃致力于“北歐豪華”車的簡約化定位,雷克薩斯、捷豹路虎等豪華車品牌,也在打造專屬自己的品牌個性。奧迪品牌在產品貼近市場的同時,開始打造品牌屬性。從2011年開始,致力于品牌年輕化、擺脫官車形象的奧迪,科技、運動等屬性已經開始影響消費者,并開始有意補充其短板,在高性能車等領域,與寶馬M系、奔馳AMG等傳統對手一決高下。
葛樹文表示,高性能車戰略的發布重新劃分了當前中國高性能運動車的市場格局,重新書寫了全新的市場標準,同時傳遞了奧迪的運動精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