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01:23:22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到11月2日,A股市場IPO已暫停一年,IPO休漁并不是恢復A股市場生態的治本之策。
A股市場信心沒有好轉,11月1日,滬綜指報收于2149.56點,相比去年11月2日上升1.53%,市場處于弱勢震蕩格局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如果去除通脹因素的影響,數據將更加難看。
A股市場的套現與融資同樣沒有發生改變,上市公司的資金饑渴癥沒有緩解,一年時間,A股上市公司計劃與實際募得資金約2.45萬億元,其中1.44萬億通過債券市場募集。
受益最大的是創業板,其次是中小板,銀行間拆借利率顯示資金并不寬裕,加上創業板暗含經濟轉型與高科技概念,使創業板與中小板成為機會云集的市場。暫停IPO與利率的提升,加大了中小盤股在市場上的權重,這才會出現大盤股熊冠全球、創業板指數牛冠全球的現象。
資金在創業板的狂歡沒有造就中國的納斯達克,而是大漲大跌,10月份創業板指數大跌9.68%,擺脫了概念的投資者,開始關注全部355家創業板公司,三季報凈利潤同比增長約5%,低于市場預期,無法支撐如此之高的市盈率。如果情況不發生改變,在創業板指數尋底之后,一波新的炒作將醞釀而生。
不暫停IPO,市場的信心會更糟;但暫停IPO,并沒有解決制度性弊端。以暫停IPO作為成本,盡快建立底線游戲規則,才是避免竭澤而漁,保障永遠有魚吃。
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這些變化是根本性變革釋放出的氣息。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準確,成為重中之重,定價歸市場,信息真假歸監管,對造假與內幕交易的懲處將更加嚴厲,并購重組的重要性可能高于IPO。保護中小投資者逐漸不是虛言,如證監會主席肖鋼所說,建立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背信違約民事賠償制度,使那些在發行融資、并購重組中作出公開承諾,事后卻不履行、逃避責任的控股股東付出失信成本。
造假者現形。時間是企業照妖鏡,無論是做高盈利的,還是不顧費用在營銷上拼命一搏的企業,有很多在三年預備期,以及一年的暫停IPO的時間考驗中,敗下陣來。暫停IPO與IPO申報企業的審核,受創最深的也是中小盤股。證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滬深兩市今年終止審查的擬上市企業總數激增至280家,比去年全年的64家大幅上升了216家,增幅338%。今年以來宣布終止上市的280家擬上市企業中,滬深兩市(含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家數分別為143家和137家。就占比而言,創業板終止上市企業已占據近“半壁江山”,達49%。可以看出,創業板的機會與風險完全成正比,而中小公司的信披質量堪憂。
風投業務經歷一輪大洗牌,全民風投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由于暫停IPO,風投行業大縮水,券商投行業務大幅下降。根據Wind統計,19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80.27億元,同比增長23.43%;凈利潤198.42億元,同比增長35.43%。在其他多項業務實現增長的同時,上市券商前三季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僅為32.34億元,同比減少42.27%。閉著眼睛進行風投、投機式的PRE-IPO無路可去,并購等方式成為退出的重要渠道,動輒幾十倍的收入,沒有了。
現在,券商緊緊盯住創新業務,債券、定向增發、撮合交易等領域成為重點區域,而融資融券業務大幅上升,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兩市的融資融券余額已經達到了3148.24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3110.97億元,融券余額則為37.28億元,大券商一年坐收幾十億的利息。未來融券如果獲得突破,即使投行業務下行,券商也能通過為多空提供彈藥,獲得生存資本。股民保證金下降,而融資融券上升,全民炒股時代漸趨終結,專業投資者多空博弈時代到來。
與以往暫停IPO不同,這一年基礎建設與經典案例,時間沒有白過。
守住底線,嚴懲失信,嚴懲內幕交易,最終過渡到減少重要股東低成本套現空間。希望這是最后一次暫停IPO,說明市場還有回轉余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