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港股

每經網首頁 > 港股 > 正文

14家上市酒企僅3家凈利增長 預收款下降“蓄水池”告急

2013-11-04 01:23: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江然 發自成都

剛經歷中秋、國慶這一傳統旺季的“冷淡”,白酒業三季報便出現了“哀鴻遍野”。

日前,各大酒企紛紛披露的三季報顯示,14家上市酒企僅3家凈利為增長,作為行業龍頭的貴州茅臺增幅為6.24%。而在過去的“黃金10年”,行業年利潤增長率約為30%~50%。

其中,被譽為酒企業績 “蓄水池”的預收款項大跌更是市場頹勢的傳導結果。據wind10月底的一次統計顯示,10家酒企預收賬款下降約六成。預收款大降的背后,是行業受困于終端的銷售不暢,經銷商提前打款意愿普遍降低,進而影響至酒企層面。

與此同時,業內多認為,白酒業最差的時候仍未到來。對于行業未來發展,華安證券近日發表的研報指出,隨著白酒行業需求的繼續萎縮,零售價格的下降最終會導致白酒出廠價的下降,繼而導致白酒生產企業量價齊跌的景象。

高端酒價格下滑嚴重/

一年多前,53度飛天茅臺的市場售價曾經一度高過2000元/瓶。如今,其終端零售價已在1000~1200元/瓶左右徘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雙11”網絡銷售高峰,成都某大型酒類連鎖超市甚至推出了959元/瓶的特價,這跌破了飛天茅臺目前的出廠團購價999元/瓶。

茅臺的價格下跌代表了高端酒銷售的整體低迷,即使是剛剛過去的中秋和國慶這一傳統白酒消費旺季。

“公司9月份的高端酒同比下滑了30%~40%左右,而10月份,下降超過40%。”代理多個品牌白酒銷售的成都某經銷商人士表示。他進而透露,特別是2000元/瓶以上的高端酒,下滑幅度甚至達90%左右,而這些高端酒主要指名酒廠的年份酒。

今年以來,高端酒銷售的承壓,對上市酒企業績的影響體現得更加明顯。

在14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僅有貴州茅臺、青青稞酒和伊力特三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增幅分別為6.24%、27.94%、29.79%。而沱牌舍得、酒鬼酒和水井坊三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97.06%、95.56%和89.10%。皇臺酒業同比跌幅更達362.44%。

“基本上很正常,反映了市場面的狀況,之前,可能市場和外界太樂觀。”對于白酒酒企大多出現凈利同比下降,海通證券食品飲料業分析師趙勇分析認為。

另一位券商分析師則認為,前三季度同比大幅下降的另一原因還在于,下半年往往是白酒消費的高峰期,而去年三季度正處于行業增長的高峰期,“去年三季度是市場最高點,去年四季度已有所回落。”

“中國白酒已告別暴利時代。”此前,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甚至直言,在經歷10年的30%~50%的年利潤增長后,白酒業將回歸理性。

酒業已出現了大范圍的 “跌跌不休”,但業內多認為,行業拐點遠未到來。

貴州茅臺預收款降六成/

不僅營收、凈利增速放緩,諸如預收款項、應收賬款等指標的下滑,則可體現酒企未來仍將面臨的嚴峻形勢。

從三季報可以看出,眾酒企均遭遇了預收款大幅下滑,“血庫”告急。

貴州茅臺三季報顯示,其預收款為19.42億元,與年初的50.91億元相比,跌幅高達61.85%。造成預付款項下跌嚴重的原因,貴州茅臺在其三季度報上表述為“主要由于經銷商預付的貨款減少所致。”

即使是增長較為快速的青青稞酒也不能例外,預收款下降也表明其銷售壓力加大。青青稞酒三季報顯示,公司預收賬款從年初的7708.25萬元減少至4327.85萬元,降幅高達43.85%。

在政策和經濟對白酒行業的雙重影響下,經銷商成為首當其沖的“犧牲品”,而預收款項的減少,在業內人士們分析看來,“白酒前段需求不暢開始真正從經銷商向酒廠傳遞。白酒調整開始進入深水區。”

“酒企預收款項減少,表明經銷商的信心下降,在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去庫存化的大環境下,經銷商未來還會繼續看緊自己的錢袋子。”白酒營銷專家楊承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方正證券酒類分析師張保平也認為,預收款的大幅下降凸顯出公司面臨的銷售風險在上升。

另一方面,與銳減的預收款相對應的是高企的庫存。從14家上市酒企披露的第三季度報可統計出,14家公司三季度庫存量高達35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88億元相比,同比增長23.61%,其中存貨量最大的為貴州茅臺,存貨達106.86億元。

記者此前通過隨機調研發現,名酒在渠道高庫存已是此輪行業爆發出的較大危機之一。

郎酒紅花郎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近期曾公開表示,今年1~9月,紅花郎經銷商出貨已達20億元,預計全年經銷商庫存可消化30億元左右,到2014年底前,紅花郎市場庫存將進入良性階段。

二線品牌現兩極分化/

10月底,作為稍晚披露三季報的酒企之一,伊力特的報表讓業界有了幾絲“欣慰”。

伊力特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4.04億元,同比增長9.12%,凈利潤為2.51億元,同比增加29.92%。盡管白酒業務較中報而言增速有所放緩,但態勢依然保持穩健。

同樣仍能實現逆勢增長的還有青青稞酒,其前三季度營收11.47億元,同比增長23.18%,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27.94%。

“相對而言,伊力特和青青稞酒這樣的區域品牌受到的影響就有限,這也印證了民酒時代的真正到來。”楊承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

方正證券酒類分析師張保平此前也曾向記者表示,在其他白酒都以香型區分的調整背景下,青青稞酒這類從原料上進行區分的白酒具備一定優勢。

同為二線品牌,其他諸如酒鬼酒、水井坊、沱牌舍得等酒企的凈利卻遭遇了大幅下滑。

水井坊前三季度營收僅4.89億元,同比下降六成左右,其利潤僅寥寥3460萬元,同比下降約89.10%;沱牌舍得前三季度凈利潤則更加慘淡,僅748.7萬元,跌幅高達97.06%。

楊承平認為,水井坊、沱牌舍得主要是走高端路線,三公消費受限對其影響不容忽視。

在業內人士分析看來,隨著此輪調整的深入,二三線品牌的兩極分化,未來或愈演愈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