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11-05 17:55:01
三包法規的落地,具體工作還是經銷商在做。而在這個過程中,經銷商反而比較誠惶誠恐。
汽車三包規定正式實施已經有一個月時間了,相比車企紛紛在三包實施之前搶跑三包的熱度,實施之后關注度反而下降了不少。期間,廠家和經銷商繼續保持謹慎應對狀態,三包的受益方消費者對之的關注度卻顯得冷淡了許多。
三包實施,經銷商夾在中間,面臨的壓力是最大的。“廠家不想在三包實施初期出現任何問題,會嚴格要求經銷商。經銷商需要處理好與客戶之間的各種問題,反而比較誠惶誠恐。”成都地區一家豪華車品牌4S店管理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
經銷商成夾心餅
“對于經銷商來說,三包法規實施后,帶來的最大變化便是在新車銷售上更加小心,新車交付時檢查更仔細,有問題提前告訴客戶,各項工作需要做的更細。”上述4S店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廠商也很關注三包,誰也不想在規定實施初期成為第一個出現問題的車企。如果客戶有問題,廠商就會給經銷商施加壓力,讓經銷商去處理,解決問題安撫客戶。
毋庸置疑,廠家要避免成為“出頭鳥”被抓典型“槍打”,經銷商夾在廠家與客戶之間,一旦產品出現相關質量問題,不僅要面對來自廠家的壓力,而且需要妥善處理好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實際上,三包法規的落地,具體工作還是經銷商在做。而在這個過程中,經銷商反而比較誠惶誠恐。
由此,經銷商也開始進行各種方式的“變通”。上述豪華車4S店管理人員表示,“三包實施后,產品出現涉及三包的質量問題,我們會盡量給客戶更換,但是,一般不會跟客戶去提三包的內容,直接更換。若需要連續三次更換同一個零部件,經銷商通常不會告訴消費者存在這個問題,‘悄悄’給客戶進行維修”。
據記者了解,以往一旦涉及產品質量問題,廠商和經銷商的解決方案一是進行賠付,二是強調產品的質量沒有問題,最終吃虧的將是客戶。
三包實施后,廠商和經銷商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實際上,多數經銷商并沒有100%落實三包法規,只是盡量去貼近三包的規定,前提則是不與客戶產生糾紛,不出問題,避免引起媒體或相關部門的關注。
“廠家不希望這樣的問題出現之后,經銷商處理不好,被媒體曝光,所以會給經銷商施加壓力。”上述4S店人員表示,多數情況下,我們并不清楚客戶會提哪些要求,也不太了解客戶的需求,如何安撫客戶就成了一個問題。
安撫客戶解決問題需要一定支出,誰來支付?“我們的規定是,問題大的話,花費多,廠家會有一定支持,一般會分擔50%左右的費用。維修費在2000元以內的,一般情況下,經銷商自己承擔。”上述4S店管理人員表示,不同品牌廠商分擔的比例標準不一樣。
消費者關注度極低
從三包實施之前搶跑三包到實施之后謹慎應對,目前看來,廠家和經銷商對待汽車三包的態度是比較積極的,消費者反而比較冷淡。“雖然三包法規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但是,從我們進行的對600位消費者的調研發現,多數消費者還是停留在這樣的狀態,三包是一件好事,但是具體有什么好處,細節并不太清楚。”上述研究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對此,記者詢問了多家汽車品牌4S店人員,多數表示,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很少咨詢汽車三包的問題,也很少關注。即使有關注,也多停留在能否退車或者更換新車等問題上。“實施一個多月以來,沒有出現過與三包相關的問題。”
目前看,三包仍停留在政策理論層面,有多少消費者了解三包,規定普及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都是問題。雖然汽車三包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第一道防線已經建立,但是,真正讓三包法規去為消費者服務,還需要一個過程。
“本身三包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其次,消費者遇到的問題各式各樣,部分問題也是經銷商解決不了的。對于某些汽車品牌廠商來說,產品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上述研究機構人員告訴記者。
作為汽車行業的灰色地帶,維修中可操作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很多質量問題也面臨著無法鑒定的現狀。汽車三包真正見成效,一個監督體系、誠信體系的建立,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三包中涉及爭議較大的問題還有,車主需要去指定的4S店進行日常保養。對此,上述研究機構人士認為,對于高端車來說,本身車主也會選擇去4S店保養,三包不會給車主帶來什么影響,中低檔車的消費者會有一些這方面的影響,保養成本會加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