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自貿區效應利好大宗商品市場 進出口受阻有望解決

2013-11-12 01:14:3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自上海自貿區方案獲批以來,接軌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市場,成為擺脫大多數大宗商品行業低迷的關鍵轉折點。

11月6日上午,在上海自貿區內舉辦的 “首屆自貿區與大宗商品高峰論壇”上,生意社總編、首席分析師劉心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海自貿區或將成為我國大宗商品貿易接軌國際的“一道門戶”和“一條捷徑”。

“上海自貿區建立后,會大大提升轉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吸引大量高端制造、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企業在此落戶。同時,上海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并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這對處于市場前沿的大宗商品來說,不僅銅、鉛等金屬行業將受益,包括甲醇、維生素在內的工業品,甚至諸如小麥之類的農產品等,都能借自貿區東風,開辟行業發展新藍海。”劉心田說。

記者注意到,上海自貿區獲批的總體方案提及,將探索在自貿區內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開展能源產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擴大完善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拓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

“在國內大宗商品貿易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利潤逐步減少的今天,國際化貿易尤為重要,而進出口貿易又是國際貿易的直接體現。上海自貿區的啟動,將對港口、物流、貿易、地產、金融等行業構成利好,電商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受益。如生意寶、焦點科技、慧聰網、上海鋼聯等。”劉心田如是分析。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下一步將在自貿區內籌建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除了國內原油期貨上市的新建國際平臺,未來包括天然氣等能源和化工類商品的期貨及期權等衍生品也有望在該交易中心上市交易。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若自貿區內成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將對國內甲醇等產品期貨的交易、交割、定價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境外交易所能在自貿區內設立交割庫,就意味著在現有國內交易所保稅倉庫的基礎上,相關行業企業不出境就能實現內外盤套保、套利交易。

“自貿區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新的契機,對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的塑料行業來說,將在自貿區慢慢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逐漸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塑料市場行情將重現利好。”生意社橡塑分社PVC分析師范婷璐預計11月中下旬,PVC市場行情有望止跌回暖。

網盛生意寶副總裁、生意社社長朱小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及其貿易細則的頒布,將有效解決我國大宗商品受反傾銷案、反補貼案影響進出口受阻問題,而企業在自貿區進行大宗商品貿易,不僅可以減少稅率負擔,也有效降低了企業自身成本,并可以乘著“自貿區”這艘“大船”,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下,與國際貿易接軌,與跨國公司競爭,搶占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份額,進而提升企業自身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