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11-28 11:26:33
混合所有制形式能否讓央企等國有企業真正步入市場化,一要看建立的方式,二要看放權的力度。這兩方面沒有過多的限制和障礙、禁錮和束縛了,混合所有制也就能夠對央企等國有企業產生真正的市場推動力了。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顯然,這是針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而提出的。這也意味著,這一要求,將極有可能成為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原則。因為,決定還明確提出,必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所謂決定性作用,說白了,就是增強市場的話語權,讓市場多發揮作用。
對央企等國有企業來說,毫無疑問應當適應這樣的變化,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而混合所有制,則是央企等國有企業能否步入市場化的關鍵。
這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要不要建立混合所有制,如何建立混合所有制,建立以后是否就能讓央企等國有企業步入市場化,步入市場化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會產生怎樣的市場活力等。
要不要建立的問題,決定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不需作太多的分析。但是,前提解決了,不等于問題也解決了。因為,按照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并不具備所有行業都對其他所有制經濟開放、并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條件。于是,如何確定開放領域,就成了十分關鍵的問題。如果開放的領域多、范圍大,改革的步子也就大,企業走市場化之路的步子也大;反之,改革的步子就小,企業走市場化之路的步子也小。
進一步分析,如果開放的范圍大,是否就意味磁卡企業一定能夠快速步入市場化軌道呢?也不完全,還得看如何建立混合所有制形式。因為,建立的方式、方法、結構等,也十分重要。以股權結構為例,如果央企在引入其他所有制經濟時,仍然象現在這樣必須絕對控股,那么,所謂的混合所有制,就有可能是一種擺設。
而要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必須解決。一是有關方面對央企業績考核必須市場化,而不能繼續按照目前是否控股作為業績核算的條件。否則,央企就不會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經濟時放棄控股權;二是有關方面在制定政策、研究措施時,不能再象現在這樣國企優先、央企優先,而應當嚴格按照市場化要求,以產品、市場、品牌、技術、競爭力等為導向,鼓勵企業走市場化之路。
如果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解決好了,對央企等國有企業來說,建立混合所有制、走市場化之路的決心和動力就會大一些,實現市場化轉型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
在此基礎上,建立混合所有制以后的央企,經營者的使用能否也完全市場化,也十分關鍵。如果這一條邁不出,混合所有制也很難讓央企等國有企業真正步入市場化。因為,人是決定性因素。如果經營者仍被相關職能部門牽著鼻子走,企業就不可能跟著市場走。企業不跟著市場走,還何談市場化呢?混合所有制還有何實質意義呢?
總之,混合所有制形式能否讓央企等國有企業真正步入市場化,一要看建立的方式,二要看放權的力度。這兩方面沒有過多的限制和障礙、禁錮和束縛了,混合所有制也就能夠對央企等國有企業產生真正的市場推動力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