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01:04:1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繼證監會9月底發布資本市場支持上海自貿區若干政策措施后,央行也在12月2日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央行出臺《意見》,為資本賬戶的開放創造了一個物質基礎,待條件成熟后,實現FTA賬戶(即自貿區賬戶)和一般賬戶打通,就可以實現資金完全自由轉賬。另外,也表明央行對上海自貿區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
為資本賬戶開放創造基礎
《意見》指出,要穩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按規定進入上海地區的證券和期貨交易場所進行投資和交易。區內企業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國家有關法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意見》中規定開放國內的資本市場以及個人和企業的跨境投資,現在的開放力度應該說比較大,由于目前風險賬戶的管理是通過FTA賬戶管理,而此前在投資業務上慢一些,這次看到的是投資和跨境貿易結算業務同步在進行。”孫立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也為資本賬戶的開放創造了一個物質基礎,待條件成熟后,實現FTA賬戶和一般賬戶打通,就可以實現資金完全自由轉賬。”
資本市場要想提高對外開放程度,須有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推進,同時還要有資本管制的放松。
“目前來看,最大的障礙在于債市和股市兩個平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我們的債市和股市在市場化方面的基本要求沒有達到,只有當市場化、法制化有一定基礎之后,國際化的風險才能降低。”
“推出自貿區的目的更多來自于金融自由化,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化。利用自貿區這樣的平臺推動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希望通過自貿區相對封閉地做一個嘗試和跨越。”董登新認為,“央行此次的《通知》是在自貿區試點過程中的嘗試,在自貿區的部署還有賴于資本市場配套(措施)的改革推進,當然還有證監會的協同。”
監管思路出現轉變
董登新表示:“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最后一關就是資本市場,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開放度相對較低,資本市場的現狀跟資本管制密切相關,這一問題又與人民幣的國際化相連,歸根結底在于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進程比較緩慢。”
《意見》還表示,自貿區內將實施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對此,孫立堅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直以來,由于強調監管的重要性,對業務的創新和開展帶來一些障礙。”
孫立堅指出,風險方面如果真的出現大問題,可以采取臨時性管制措施,對套利投機的完全有可能采取叫停等處置辦法。
之前,金融改革是以監管能力來判斷開放程度,今天則是更多強調開放。從一開始穩扎穩打的辦法,到今天強調通過自貿區的開放實現競爭能力的提高,監管層有一個思路上的改變。孫立堅稱,此次《意見》的出臺,表明央行對上海自貿區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