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 01:27: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對小公司來說,侵權行為或許只是小風險的賭博。而對于因為某款游戲發財的公司來說,侵權行為的違法成本與其盈利相比,也是“九牛一毛”。
在圈內人士看來,國內的盜版問題由來已久,手游卻在逐漸將該問題“發揚光大”。其中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違法成本低。
“如果勝訴,告下來最多賠償幾十萬左右的侵權費用,但是現在大部分山寨游戲,月收都是千萬元級別標準。”據上述圈內人士介紹。
而一些公司最不愿意透露的就是真實盈利的數字,《我叫MTOnline》開發商樂動卓越CEO邢山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該款游戲盈利并沒有外界所說那么邪乎。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太火的手游容易招來版權方的起訴。如果知道你月入5000萬元,可能對方要求的賠償金額就會超過1億元。”據上述圈內人士表示,還有一類就是準備上市的公司,“越是害怕有負面新聞,越是容易招來侵權官司。”
記者注意到,另一家涉嫌侵權金庸作品的公司游族網絡,剛剛被福建梅花傘業以高達38.67億元的金額收購,溢價32.8倍,并成功借殼上市。
從游族公布的數據來看,游族信息自成立起就始終維持著高收益高利潤的快速增長。到2013年前8個月,公司營收已將近4億元。2012年,公司嘗試將網頁游戲的成功產品移植到移動平臺上,《一代宗師》手游版曾長期占據臺灣地區熱門游戲App第一;2013年推出的萌系武俠題材手游 《萌江湖》,也一度位居大陸暢銷手游三甲之列。
但公司旗下《一代宗師》、《萌江湖》、《大俠傳》三款游戲均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金庸原創武俠小說作品的部分元素。10月16日,游族網絡公開發布的道歉信顯示,上述三款游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金庸的原創武俠小說作品部分元素。游族表示,愿意向金庸及其授權各方進行相應經濟賠償及補償。
但據互聯網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介紹道,“一般權利人起訴要求賠償的金額會由法院進行調節,近幾年,有關軟件著作權侵權的案例,最終賠償都在幾萬元左右,影視劇的侵權每集在2萬~3萬元,根據侵權的內容是有彈性的,最高也會在十萬元以內。”
“中國侵權的懲罰成本很低,有消息稱,游族可能已經與完美、暢游方面達成了和解。事實上,侵權投訴要求賠償都只是表面形式,業內主要還是希望能夠規范行業的不良之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從業者表示。
此外,跨國版權追蹤難也是造成版權亂象的原因之一。時下國內公司抄襲國外成功游戲已成為行業一個潛規則,但一般國外公司起訴國內公司,時間成本高,并且取證困難。此外,不同國家的版權保護法也互有差異,起訴跨國開發商無疑會增加受害者的法律成本。
一位不愿署名的手游從業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國外告國內的抄襲者,幾乎沒有成功案例,比較靠譜的方式是授權給國內的一家公司,然后讓這家公司去四處起訴。”
事實上,在歐美市場,同樣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公司抄襲山寨的案例。不過,隨著一些端游巨頭逐漸進入手游領域,版權問題開始逐漸得到重視。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識產權顧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軟件著作權的案子特別多,其中已有不少走上法律程序,但最終勝訴的個案較少。
“國內目前有一個不好的現象:你研發出一個游戲,當你申請專利這半年的時間,也許別人也就研發出同樣的東西了,所以為了搶先爭奪市場,大家都在趕時間,就舍棄了專利。”上述知識產權顧問表示。
在趙建新看來,游戲開發者不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創意,而且小游戲生命周期比較短,又急著上線,可能不在乎知識產權上的事情。此外,絕大多數的手游團隊都賺不到錢,也是導致大家不愿意在版權上進行長線投資的原因之一。
“單機手游盈利模式都來源于廣告,免費+廣告的盈利模式,但是用戶量不夠大,也沒廣告客戶,而聯網游戲可以賣道具實現盈利,但前期的游戲都無法實現太多盈利。”建新摩佰科技CEO趙建新表示,未來的行業肯定是越來越規范的,希望從業者可以在故事情節設計上多做創新。
趙占領建議,軟件研發商必須在軟件研發前就申請注冊,游戲開發者可將游戲名稱、圖案注冊商標,用防御性商標保護自己游戲的名稱。游戲里面場景進行版權登記、軟件注冊權登記、著作權登記。
此外,隨著行業對知識產權重要性認知的加深,一些資金雄厚的公司開始逐漸重視起版權問題。據了解,除搜狐暢游、完美世界購買了金庸小說改編權之外,騰訊在今年1月宣布,獲得了海賊王和火影忍者的游戲改編權等。
一位長期觀察移動互聯網的資深媒體人表示,“對于無力購買版權的小公司來說,他們可以選擇做最好的原創游戲,也可以與大公司合作,參與版權的‘二次分發’,這對于手游行業的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