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00:57: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年內增幅超過50%,規模更是突破萬億大關,基金非公募業務的突飛猛進確實讓人震撼,而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子公司業務增長也甚為驚人。
有業內人士估算,基金子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5000億元。然而,在飛速發展的背后,卻是基金子公司注冊資本金普遍不足、缺乏健全有力的風控體系和能力以及無法實現剛性兌付等諸多隱憂。
注冊資本金近半數壓線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基金子公司業務雖然正式開展才一年有余,但已取得了巨大發展。
據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公募基金規模增長幅度僅為1.8%。而與此同時,基金非公募資產規模卻已突破萬億大關,前11個月漲幅高達52.6%。另外,根據證監會披露,目前已有7成基金公司設立了境內子公司。有業內人士估算,基金子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5000億元。
但是從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來看,卻多為1億元以下,普遍低于信托公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除嘉實、興業、南方、民生加銀、易方達、招商、大成等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之外,其他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均在1億元之下,而注冊資本在2000萬元成立門檻的則有28家,占基金子公司總數的比例達到45%以上。
另外,在泛資管趨勢愈演愈烈的2013年,越來越多的金融同業,包括券商、銀行、基金公司等開始涉足資產管理業務,這其中最受沖擊便是信托公司。而在類信托業務中,尤以基金子公司涉足最多,競爭形勢也日益嚴峻。
而基金子公司在風風火火開展信托業務的同時,能不能把這一塊做好雖然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卻因其基礎不牢而越來越令人擔憂。
基金子公司資本金很少,沒有固定資產,也缺乏渠道,在信托業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源這一塊也尚處于“挖墻腳拉隊伍”的階段。有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涉足的多是類信托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基金開展子公司業務一年多以來,涉足的多是類信托業務,而且大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風控體系和合規制度。且大多數基金公司子公司尤其是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做得多是通道類業務,即做別人的項目端和資金端。
基金子公司普遍缺乏在項目風險研判和項目后期風險管理方面的人才儲備。
“關鍵是貸后管理,就是放完款之后的管理,倘若不能及時發現風險預警變化的話,將很難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某信托業人士表示,風險和風險預警在貸后管理過程中非常重要,而基金子公司在這方面相對比較薄弱。
其次,基金子公司的資產處置能力仍有待觀察。信托公司普遍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資產流轉機制,基本都可以實現剛性兌付,而基金子公司則不能。
“信托和各類資產公司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基金子公司在這方面可能就會比較缺乏相應資源,到期要兌付的時候,資產有可能不會那么容易處置掉。”北京某信托人士稱,基金公司原本是搞二級市場的,對客戶的把握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另外對銀行信用體系的把握可能也會不太到位。
泛資管時代的來臨,信托、基金子公司、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都在做信托業務。如此多的機構在競爭,大家都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沖動。而基金子公司在風控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盲目擴張,是很容易出問題的。上述人士表示。
產品嫁接信托計劃
信托業是隱形剛性兌付,而基金子公司因開展業務時間較短,從未承諾剛性兌付。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稱,“基金子公司沒有剛性兌付,是買者自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很多是剛剛過2000萬的成立門檻,且無凈資本計提,如若剛性兌付,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基金子公司尋找信托當通道,原因多是信托業可剛性兌付。基金子公司會把它的產品嫁接到信托計劃上面,利用信托業目前剛性兌付的機制來發產品或者拓展市場,通過把信托公司拴在一起來扛這個風險。
對于信托公司來講,主要是看項目的本質,若項目好,抓住了客戶的核心資產,和基金子公司合作倒也無所謂。“從證監會的角度,應該是不會支持基金子公司的剛性兌付。基金子公司也沒有這個能力,作為管理人,責任和義務盡到即可。”北京某基金子公司副總表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主動管理才是基金的核心競爭力。
基金子公司的業務規模已經突破5000億元,但是這其中絕大多數仍然是通道業務。相關人士認為,“通道業務可以解決 ‘溫飽’問題,但是要長期發展靠通道是不行的,因為通道誰都能做。基金子公司現在沒太大約束,可一旦監管規范了,他們做通道的成本肯定會上去,類似于信托,每個項目都要計提相應的風險資本金。”
另外,銀行放開資管試點,這對信托、基金子公司來講,是很大的利空。銀行系的基金子公司依托銀行股東,在資金上占有很大優勢,但沒背景的基金子公司在主動管理的道路上應該會更有動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