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25 11:05:01
筆者以為,本次央行逆回購的象征性意義大于實際作用,其釋放信號意圖的成分較大,這凸顯出了央行的慎重。
央行昨天如期重啟逆回購,在公開市場中開展29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時隔兩周央行重啟逆回購的背景是,始于12月19日的銀行間一輪罕見的“錢荒”卷土重來。上海銀行間拆借市場(Shibor)利率7天期限攀升至8%以上,在央行通過SLO定向投放逾3000億元資金后,本周一市場利率繼續飆升,顯示出這次“錢荒”的緊張程度或甚于6月20日的“錢荒”,因為這次還有國際背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正式宣布退出,明年1月開始每月縮減1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在本周一Shibor利率繼續走高后,央行毅然決然啟動逆回購放水貨幣,目的在于澆滅正在燃燒著的“錢荒”之火。
但央行這次逆回購劑量非常之輕,僅憑如此小量劑的逆回購,根本無法遏制住年底的“錢荒”。央行上周通過SLO定向投放的逾3000億元資金將在周內陸續到期。逆回購290億元對沖后,還要從市場回籠2710億元。如果央行不繼續逆回購操作或通過SLO定向投放資金,那么肯定會加劇市場流動性的短缺。因此,筆者以為,本次央行逆回購的象征性意義大于實際作用,其釋放信號意圖的成分較大,這凸顯出了央行的慎重。
從時間節點看,年底從來都是商業銀行儲蓄存款競爭最為激烈的當口。近期一直堅持存款利率不上浮的某大行,最終還是屈服于市場壓力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同時,圣誕、元旦和春節歷來都是資金供給高峰期,必將導致資金需求量大,價格攀升。更為關鍵的是,一些股份制銀行在線下從大行拆借的資金將陸續到期,但這些短期拆借資金都通過信托受益權返售產品被用到了期限長的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項目上,根本無法收回。所以,區域性、地方性股份制銀行資金壓力格外大。
其實,從整個市場流動性看,10月我國外匯占款猛增4400億元,11月猛增4000億元,僅兩個月就增加8400億元基礎貨幣投放。央行確實沒有放水的理由。非但如此,按理,央行該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將這8400億元被動發行的基礎貨幣關進籠子里才對。
那么,這些資金到底去哪里了?央行必須先弄清楚銀行間持續“錢荒”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找出原因再放水救助不遲。否則,這種救助就是無底洞,就沒完沒了,同時,也會寵壞了一些商業銀行,對本分經營的金融機構非常不公。對實體企業和其他經濟主體更不公平。筆者認為,“錢荒”的根源無非三條:一是銀行過度使用資金,特別是短借長貸,嚴重違背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期限對稱原則,超負荷、粗放野蠻運用信貸資金;二是吸收穩定性資金來源渠道減少,能力下降,三是資金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倒騰,不排除高息拆放給民間金融機構發放高利貸。比如,一些股份制銀行為了追求高利潤、高回報短借長用,將資金通過同業業務和信托平臺投向了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領域,釀造高地價、高房價坑害民眾。而由此造成的內部資金緊缺甚至資金鏈條斷裂風險卻仰仗央行放水救援。
有鑒于此,央行再不能當商業銀行一哭窮就掏腰包的慈祥央媽。這次就不妨做一回惡婆婆,堅持不放水貨幣,讓股份制銀行真正嘗嘗不能歸還拆借資金,出現違約的苦頭和代價。
防止“錢荒”,絕非央行一家的事情,如果央行在這邊注水,而另一邊卻在放水,那怎能根治“錢荒”?因此,銀監會必須堵住機構過度高風險使用資金的漏洞,必須徹查一些銀行瘋狂買入信托受益權返售產品的問題,堅決遏制住商業銀行內部線下亂拆借、信貸資金在銀行體系內倒騰,短借長用的嚴重期限錯配現象。否則,“錢荒”將會時不時地發作。
據中國社科院前天發布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企業部門杠桿率已達113%,在所有統計國家中高居榜首。如將非金融企業、居民部門、金融部門以及政府部門的債務加總,則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這意味著全社會的杠桿率已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而推動中國經濟去杠桿,不僅要在地方政府、工業生產及銀行業等方面推進改革,更需從整體推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