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01:31:51
◎桂浩明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總監)
2014年即將到來,暫停一年多的新股發行也將重新啟動,網上以市值為基礎的新股申購也將開始。此舉會對股市產生什么影響,這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筆者試圖根據已經公布的相關規則,對這種舉措的效果進行一番猜測。
猜測之一:投資者認購新股的積極性非常高,大家爭先恐后地到網上申購新股。從現實情況來看,現在接近一半的股票賬戶中并沒有股票。這些賬戶的主人如果需要申購新股的話,就必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股。由于這次新股發行制度規定在計算股票市值時,滬市和深市是分開統計的,而現在排隊發行的股票中又以擬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居多。這就意味著持有深市股票市值要比持有滬市股票市值更有機會申購到新股。如果有資金為申購新股而入市的話,很可能更容易流向深市。這樣的結果是,股市因網上以市值為基礎的新股申購制度而獲得了增量資金,而這也許正是很多投資者所希望看到的改革效果。
問題在于,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他必須考慮可能的申購新股收益與購買股票損失之間的平衡。這些投資者之所以會長期空倉,應該說多半是風險厭惡者。那此類投資者是否會因為要申購新股而購買股票呢?恐怕除非是申購新股的收益特別高,而考慮到新股網上發行的比例要低于網下,同時相對近20萬億元的流通市值基數,即便新股上市后有很可觀的上漲,但網上申購的平均收益水平卻不可能太高。這就意味著,市值配售對于吸引資金入市的作用,顯然是極為有限的。
猜測之二:根據有關統計,現在持有股票的個人投資者倉位普遍比較高,平均在80%左右,而其持倉市值平均在10萬元以下。依據現在的網上新股市值申購規則,如果客戶有5萬元深市股票市值,那么可以獲得10個深市新股的配售號,理論上最多可以獲配5000股新股,以每股5元計算,那么至少需要動用25000元資金來申購。這樣一來,如果要做到不“浪費”市值,這些投資者就必須要套現部分股票以籌集申購新股的資金。換言之,如果新股開閘,有可能導致部分投資者為參與網上申購而賣出股票。當然,對于一個習慣長期高倉位操作的投資者來說,是否會因此降低1/3乃至一半倉位,這很值得懷疑。一般來說,真正會這樣做的投資者不會多。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遇到有熱門新股發行,那么確實在二級市場上有可能出現拋盤加大的問題,如同過去大盤股發行時回購利率將有所提高一樣。
猜測之三:由于網上以市值為基礎的新股發行規模有限,而為申購新股買股票或者反過來賣股票,都因為是否中簽而存在結果上的極大不確定性,因此鮮有投資者為參與新股申購而主動調整倉位。而一些有一定投資規模的所謂中大戶,他們原來操作就比較靈活,不會輕易滿倉或者空倉,這個時候就會成為網上申購新股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參與,并非只是看重新股會帶來多少收益,而純粹是不放棄新的投資機會。如果市場上持續出現這種情況,那么一方面的確在體現新股收益的合理分配上是取得了某種進步,但由于新股發行會比較頻繁,因此這些投資者在一定時期就需要有意識地把較多注意力放在申購新股上。這是否會導致在二級市場資金配置比例的下降呢?以目前股票市值可以同時成為多個新股發行時的配號基數等安排而言,如果新股上市后普遍有50%以上的漲幅,那么這種可能性會比較大。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新增加投資機會后,不管采取什么措施,總還是會產生資金的分流。
網上以市值為基礎申購新股是一件新生事物,人們很快就會看到其在市場實踐中的作用。不過根據以上的幾種猜測,其共同的結論是影響恐怕偏于中性。在吸引資金投資二級市場方面,也許未必會達到人們當初的預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