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31 11:04:38
前后醞釀數年,歷經股份制改造、上市審核、通過發審會審核、通過財務核查之后,國有快遞巨頭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突然在2013年的最后一個周末宣布撤回IPO上市申請材料。
前后醞釀數年,歷經股份制改造、上市審核、通過發審會審核、通過財務核查之后,國有快遞巨頭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突然在2013年的最后一個周末宣布撤回IPO上市申請材料。無論是否如公司所稱的將在戰略調整后再次擇機進入資本市場。此次“臨門一腳”之際突然推倒重來,不僅令其錯失一次良機,甚至可能影響快遞業格局。
此前,外界普遍預計,中郵速遞將作為明年1月首批IPO企業登陸A股,募資規模近百億,在摘下“快遞第一股”桂冠的同時在電商物流等領域大舉擴張。但在蛇年臨近結尾,IPO正式重啟前夜,中郵速遞的IPO卻突然“虎頭蛇尾”了。
對此,中郵速遞解釋稱,退出IPO主要是出于進行戰略調整的考慮,公司已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更適合網絡型企業特點的總分公司制,同時對直營區域范圍、管理層級進行市場化的調整。不過,記者所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調整的確工程龐大,但內部的結構調整理論上也不應當會影響發行上市本身。對中郵速遞來說,在臨門一腳之時終止IPO,不僅意味著99.7億的龐大募資計劃無法落實,也意味著前期的大量投入階段性落空。中郵速遞從2008年成立,201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1年8月首度提交發行上市申請,2012年5月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一路走來已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在去年末啟動的財務核查中,中郵速遞在第二輪被抽中為重點核查對象,又因故經歷了中止審查階段,到今年7月才重新回歸“通過發審會”狀態。一位保薦人告訴記者,像中郵速遞這樣一個網點總數在4.5萬家以上的巨型企業,財務核查的工作量之大無法想象。
中郵速遞IPO的意外折戟,也意味著“快遞第一股”的稱號很可能就此旁落。今年以來,民營快遞企業的融資步伐明顯加快。2月全峰快遞獲得力鼎資本等三家PE2億元投資,5月中通速遞證實獲得紅杉等PE提供的3000萬美元資金,8月順豐速運宣布獲得中信資本等的投資。此外,“三通一達”中的圓通、韻達都發布了IPO的計劃。一位快遞業人士告訴記者,中郵速遞百億募資計劃的終止,對近幾年高速發展的民營快遞企業來說,未來將更容易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電商是國內快遞增長最快的市場,爭奪電商市場拼的是效率和成本的優化。在電商快遞市場上,民營快遞的業務量已占到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郵快遞的EMS品牌本來很有機會隨著IPO募資的到位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隨著中郵速遞IPO的終止,原有的“劇本”已被悄然改寫。(記者 鄭培源 ○編輯 孫放)
原文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2/31/c_125936979.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