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1-02 14:18:21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最新刊發的學術文章稱,從貨幣本質特征及其發展歷史來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也難以成為貨幣。比特幣不過是技術至上主義和絕對自由主義者的烏托邦而已。文章同時指出,比特幣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為此,盛松成建議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2013年我國的“比特幣中國”(BTCChina)網站成為全球第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的迅速發展引發了人們對虛擬貨幣是否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的思考。有人認為比特幣的出現是對現行貨幣體系的巨大挑戰,甚至有人稱其是“未來的黃金”。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此后比特幣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迅速下跌,三周時間跌去約60%,在國際市場上也應聲大跌。
文章認為,比特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首先,其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文章指出,比特幣不具有貨幣的價值基礎。貨幣成為商品交換媒介的基本條件是其普遍接受性。由于沒有國家強制力支撐,比特幣的流通范圍是有限的也是不穩定的,難以真正發揮流通支付手段的作用。而從技術上來說,所有虛擬貨幣的產生方式、交易模式、儲存方式等都不具備獨特性。任何有自己的開采算法、遵循P2P協議、限量、無中心管制的數字“貨幣”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幣,例如逐漸為人們所熟知的萊特幣(Litecoin)。比特幣既沒有獨特的自然屬性,也沒有法律賦予的排他性、獨特性,因此很容易被替代,難以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而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其次,數量規模設定了上限,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文章指出,數量的有限性是很多人認為比特幣優于其他虛擬貨幣,甚至可以媲美黃金的重要原因。“如果比特幣成為一國本位幣,它雖然從理論上消除了現行信用貨幣體系中貨幣供給可能過多的問題,避免了通貨膨脹,但相對匱乏的總量必然無法適應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需求,從而導致通貨緊縮,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危害。這也是金本位制崩潰的根本原因。”而更為重要的是,數量的有限性使比特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換媒介。
沒有集中發行和調節機構即所謂的“去中心化”是比特幣的又一個特征,也被認為是比特幣優于其他虛擬貨幣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文章認為,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容易被過度炒作,導致價格波動過大。“現代信用貨幣受國家貨幣當局的調控,自身價值不會劇烈波動,因而不可能被惡性炒作。而比特幣則缺少本位幣的這種中央調節機制,幣值波動難以熨平;幣值的劇烈波動又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間,進一步推動過度炒作,形成惡性循環。”
文章指出,比特幣突出特點之一就是沒有中央調節機制,它的發行、流通和管理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組織或個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改變比特幣的供給量,甚至也沒有中間機構記錄比特幣的交易信息。因此,貨幣當局不可能通過改變比特幣的供應來調節宏觀經濟。
文章強調,貨幣與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純粹的技術產物。現代信用貨幣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只要現代經濟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從而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記者苗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