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1-03 15:40:59
有樂觀者認為,只要監管部門明確宣布IPO實施注冊制,自然就沒有人去借殼ST公司,垃圾股炒作之風自然可降溫。筆者卻認為,讓證券市場投資者恢復必要的理性不僅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還需要監管部門拿出足夠的勇氣和膽識來。
二、新三板注冊制能走多遠
按照目前剛剛推出的有關制度,新三板公司掛牌將基本采取注冊制。擬掛牌公司只要符合基本規范運作要求并充分披露即可申請掛牌交易,監管部門及股轉公司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等方面將不作實質性判斷,但筆者擔心新三板的注冊制最終能夠走多遠尚待市場檢驗。
首先,股轉公司短期內將無法建立起有威懾力的違規懲戒制度,連摘牌退市制度是否存在都不明確,一旦掛牌公司發生重大財務造假等惡性違規事件,股轉公司除了強化事先審核以外將沒有任何有力的補救措施。但如果股轉公司一旦強化事先審核,則注冊制將名存實亡;如果聽之任之,則理性投資者最終將離開這個市場,新三板將失去投資吸引力??梢娫跊]有強有力配套制度建設的情況下,注冊制單兵突進將純屬冒險行為。
其次,即使在合格投資者門檻要求較高的條件下,新三板注冊制平穩起步,其經驗也很難復制到主板市場,因為主板市場中的絕大部分投資者為中小散戶,而新股發行過程中最不理性的群體正是以上中小散戶。據交易所統計,新股上市首日跟風炒作的投資者中90%左右是都是賬戶市值低于1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未來新三板個人投資者參與的門檻至少是300萬元以上,足以將絕大部分非理性的中小投資者排除在外。
三、破產清算是注冊制改革助推器
雖然我們目前離注冊制還很遙遠,但全體證券市場參與者都應當為之不懈奮斗,筆者認為監管部門有意推動少數重大違法或完全沒有挽救價值的上市公司最終走向破產清算是注冊制最終落地生根的助推器。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即使退市,還依然在老三板掛牌交易,大多數投資者還心存僥幸,憧憬著某一天 “烏雞變鳳凰”,因此單純的股票退市制度對中小投資者的威懾力是有限的。
但如果某一上市公司最終被破產清算,則有關投資者必將切身感受到資本市場的殘酷性,一次徹底的絕望將勝過監管部門一百次苦口婆心的風險教育。如果說公司退市相當于被判有期徒刑,則破產清算就相當于一次死刑。馬克思早就告訴我們“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淚”,或許正是這些 “血和淚”才能最終造就資本市場天生的高效率!
一旦上市公司破產清算,則其所有股東必將全力維護自身權益,地方司法部門在面對成千上萬憤怒投資者的時候將不得不有所作為,從而可能直接、快速地推動中國基層司法環境的改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一直是只生不死,完全是不正?,F象,因此監管部門在當前階段設法推動少數上市公司破產清算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結果,與人為干預市場行為完全不同。
上市公司的破產清算還可以為中國金融市場普遍存在的退出難題打開一個制度豁口,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目前國內的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都還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退出通道,重大違規經營的機構很難被徹底清除出去;
信托產品、公司債券同樣普遍存在著剛性兌付問題,讓資金市場的風險定價機制名存實亡,嚴重制約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甚至直接導致了大量的社會資金過度集中于低效率的政府平臺公司等。少數上市公司的破產清算不僅可以為各級政府處置金融市場風險積累寶貴經驗、鍛煉司法隊伍,而且還可為中央政府制定重大金融風險處置預案提供豐富的案例。(本文作者系某證券公司并購部高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