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1-07 08:36:29
從本周開始,新股發行正式啟動。從目前的新股發行安排來看,本周市場預計有8家新股發行,而下周將有18只新股發行。下周的“十八連發”,刷新了2012年3月單周10只新股發行的紀錄。然而,從本次新股開閘申購對貨幣債券等市場帶來的影響來看,其對資金面的實際影響并沒有此前市場預期的那樣悲觀。
中銀國際資管固定收益投資經理助理胡達表示,本次IPO重啟后的新股申購采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市值認購方式。在A股大勢疲弱的情況下,新股中簽收益率可能會有一定扣減。目前資金市場上諸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普遍還沒有出現打新股熱潮。另一方面,隨著監管趨嚴,各類金融產品的投資方向受到的政策約束也更為明顯,預計首批新股大規模密集申購,對于資金面實際的分流影響可能不會過于劇烈。
而來自興業證券(601377)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經理朱文杰的觀點也認為,新股重啟對于金融市場整體流動性的考驗,并不十分突出。朱文杰表示,根據目前管理層對于打新的新規,以往諸如債券基金等一些打新打得猛的資金都會被拒之門外,新股申購整體對于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影響不大,更多是對交易所的資金價格帶來較明顯的影響,但這也有待觀察。
該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從首批新股可能分流的資金總量來看,預計只會達到兩三千億元左右,而交易所每天的國債回購交易總量也差不多在這個水平。從具體的資金價格沖擊幅度來看,朱文杰認為,隨著本周一首批新股網下申購啟動,本周二、周三將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口。屆時,本輪IPO重啟后的新股發行,會對市場資金面尤其是交易所資金市場的影響會較為明朗。
通過與歷史上多次IPO重啟之后市場資金面表現的對比,國泰君安認為,2007年IPO對資金利率影響顯著,主要是當時新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數額巨大。此次1月IPO規模至多在300億元左右。因此,該機構認為,從資金價格的角度來看,IPO重啟雖會加大1月資金利率的波動,但完全不會出現像2007年那樣由于打新引起資金利率飆升的狀況。
債市承壓不明顯
市場人士認為,新股申購對債券市場的資金分流影響方面,在去年四季度利率債市場收益率上行幅度較高、國債等利率產品吸引力增強、債券基金參與打新大門關閉的背景下,首批新股密集申購對于債券市場的資金分流雖有一定負面影響,但程度也較為有限。隨著市場傳聞管理層即將重手治理影子銀行,債券市場的吸引力將明顯得到提升。中短期內債券市場自身的運行趨勢預計不會因新股申購而發生明顯改變。
胡達認為,從債券投資資金的總量來看,未來部分投債資金會參與用于新股申購的資金拆出,仍可能會對債券市場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不過,考慮到資金價格高企已經成為銀行間市場的常態,如果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大規模參與,那么預計對貨幣市場的沖擊可能不會如此前預期的那樣顯著。
朱文杰也表示,從往年新股發行時期的市場經驗來看,新股申購對于債券市場不可避免地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具體而言,比如新股中簽收益優勢較大,進而帶來一些債券基金的贖回,對債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不過,從具體申購的角度來看,由于債券基金打新此次已經被管理層禁止,混合型基金通過持有參與債券回購拆出資金的規模預計也不多,債券市場整體承壓并不明顯。
與此同時,部分市場人士指出,隨著去年下半年以來債券市場收益率持續大幅攀升,目前債券市場現券整體絕對收益率水平較高。大量追求安全較高收益的資金,對于債券的配置需求不會明顯下降。從1月以來利率新債的發行情況看,主流機構依然對相關券種的收益率水平表現了相對較高的認可度。另一方面,本周一來自部分機構人士的消息顯示,近期市場廣泛流傳針對影子銀行治理的“107號文”得到證實,標準債券資產的資金吸引力未來有望因此顯著得到提升。
資金面已過“尖峰時刻”
市場人士認為,根據管理層對本次IPO重啟后的新股發行安排,2014年1月將有約50家企業集中發行;大盤新股方面陜煤股份可能于近期啟動申購。不過多家主流機構認為,其對于A股市場的實際資金層面影響,更多仍只是心理層面。
根據興業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等機構的測算,中性情況下預計IPO重啟后新股申購每天凍結資金約在3000億元左右。考慮到主板市場估值水平低企,主板公司陜西煤業上市單日網上網下總凍結資金量預計約2200億元。同時,考慮到場外大量固定收益類打新資金涌入,以及新的滬深各交易所市值制度推出,實際對A股市場原本存量資金的分流總量將明顯低于此前市場預期。
民生證券指出,本周市場將迎來首批8只新股申購,但對市場運行的影響有限。從總量上看,IPO重啟對資本市場流動性有一定負面影響,但目前上證綜指估值較低,在管理層配售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下,A股中長期下行空間不大。從結構性角度看,IPO利好非銀行金融行業,對創業板有一定壓力,但前期市場已有所反應,邊際影響將下降。
興業證券認為,1月A股資金面難以出現超預期寬松,但是總體風險可控。1月資金面的不利因素是春節、新股IPO等,有利因素則是財政存款到賬、QFII外資對A股的正面預期、年初數據真空期及新股發行初期吸引場外資金入市。因此,雖然強上升趨勢型的春季攻勢難以期待,但也難以形成持續的單邊下跌走勢。
來自申銀萬國的觀點指出,整體而言,盡管IPO已然來臨、供求壓力仍會對市場構成制約,但金融市場流動性已然度過“尖峰時刻”,A股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