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9 01:29:0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繼1月7日剛放開險資金投資創業板股后,保監會再為股市送來利好。
昨日(1月8日),保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同意,保監會近期將啟動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部分持有歷史存量保單的保險公司申請試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保監會在發布的消息中毫不掩飾對藍籌股的看好,表示“目前藍籌股估值較低,是歷史存量保單配置的較好時機。”
據了解,歷史存量保單主要集中在中國人壽(601628,收盤價14.69元)、中國平安(601318,收盤價40.63元)和中國太保 (601601,收盤價17.21元)三家保險公司。保險業界人士據此認為,該政策將對保險“老三家”以及藍籌股構成利好。
業界:相關保單是險企“大包袱”
昨日,保監會發布了近期將啟動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的消息。保監會表示,歷史存量保單指保險公司1999年以前高利率歷史環境下發行的、定價利率較高的長期人身保險產品。有業界人士認為,1995年~1999年,國內最主要的三家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都提供了大量的較高保證收益率的產品。
據中國平安招股書顯示,1995年到1999年期間,公司壽險產品提供了較高的保證收益率 (5%~9%),涉及50多個險種。而中國太保在1995年至1999年6月期間,對當時銷售的壽險產品提供了較高的保證收益率(4.0%~8.8%),產品包括老來福終身壽險、步步高增額壽險等產品。
中國人壽則在上市前將這部分業務剝離給“國壽存續”這家機構。保監會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國壽存續的保費收入為119億元。
一家中小險企總裁昨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當時處在利率上升通道中,保險公司推出了一些高利率產品,粗略估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三家公司的這部分業務都有幾百億的保費規模。此后隨著銀行利率持續走低,導致這部分保單出現巨大的利差損失,也成為三家保險公司很大的包袱。
招股書顯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國太保高定價利率保單的準備金總額約為379.39億元,平均保證負債成本約為6.53%,2004年~2006年,高定價利率保單給公司帶來的利差損失分別為稅前11.75億元、7.89億元和3.62億元。
截至2006年9月30日,中國平安高定價利率保單準備金總額約為990億元,平均負債成本約為6.5%。2003年~2005年,以及2006年前三季,高定價利率保單帶來的利差損失分別約為14.5億元、22億元、19.5億元和12.8億元。
另外,中國平安的高定價利率保單準備金大約在2050年前后達到峰值,約為1700億。中國太保的高定價利率保單準備金約在2029年前后達到峰值,約為576億元。
分析師:對中國平安影響較大
對于此次放開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帶來的影響,上述險企總裁認為,這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三家公司來說是利好。
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認為,從財務指標上來看對平安影響較大,而中國人壽的這部分業務沒在上市公司里。
截至昨日收盤,中國平安上漲1.35%,中國太保上漲0.41%,中國人壽下跌0.34%。
不過,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并不一定會降低保險公司這部分存量保單的利差損失。盡管藍籌股理論上比較安全,但保險公司未必會去投資藍籌股,因為部分傳統藍籌企業(如鋼鐵、有色金屬)涉及產能過剩、污染嚴重的會逐步被淘汰,另外銀行股現在面臨利率市場化,息差存在縮小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