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0 01:20: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發自海南
每經記者 牟璇 發自海南
昨日(1月9日)午間,海南海藥(000566,收盤價9.67元)在因人工耳蝸技術被質疑剽竊而于1月8日發布澄清公告后,再次發布了補充澄清公告。公司表示,上海力聲特銷售規模較小,短期內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十分有限。
與此同時,公司董事長劉悉承也在發布澄清公告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海力聲特的人工耳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
耗時7年拿到生產批文
此前,由于王正敏院士涉嫌剽竊國外人工耳蝸技術一事被相關媒體報道,并牽涉到海南海藥子公司上海力聲特,海南海藥在1月2日(上周四)跌停之際臨時停牌,并于1月8日(本周三)發布了澄清公告,就兩項相關傳聞進行澄清。1月9日午間,公司再度發出“澄清公告補充公告”,公告稱,“上海力聲特公司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但生產能力不等于銷售”,目前上海力聲特銷售規模較小,短期內對公司利潤貢獻“十分有限”,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昨日,海南海藥董事長劉悉承也就相關事宜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溝通。針對投資者質疑最多的上海力聲特的人工耳蝸技術是否剽竊了國外技術,劉悉承向記者表示:2004年上海力聲特買下復旦大學人工耳蝸技術并開始組建隊伍,但公司人工耳蝸的正式生產批文時至2011年才拿到,如果這個技術系輕易剽竊所得,公司也不至于花了7年時間才拿到批文。
他表示,上海力聲特的人工耳蝸是2008年才開始出的樣機,這是一門高精尖技術,涉及多門學科知識,目前國外也僅有4家公司能量產人工耳蝸。國內目前拿到生產批文的也僅有上海力聲特和杭州諾爾康,倘若技術可隨意仿制,那么這一領域不至于在多年之后還處于寡頭壟斷格局。
“因此,上海力聲特的人工耳蝸是上海力聲特自主研發團隊的研發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劉悉承如此表示。
將加大單抗領域研發投入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對2014年的業績,劉悉承也表示相對樂觀。1月8日,海南海藥公告稱,2013年度業績預增20%~50%。劉悉承認為,公司的業績拐點已出現,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
記者注意到,此前公司收購了中國抗體制藥公司40%股權,進軍單抗領域。劉悉承表示,國內單抗藥物原創性臨床只有公司一家,未來會加大在單抗領域的研發投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