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01:06:32
在成為“最年輕”的國家級新區后,貴州貴安新區開始面臨進一步明確優勢主導產業等問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岳琦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岳琦 發自成都
繼兩江新區后,貴安新區成為西南地區又一獲批的國家級新區。在成為“最年輕”的國家級新區后,貴州貴安新區開始面臨進一步明確優勢主導產業等問題。
目前,貴安新區主要規劃發展資源深加工、裝備制造等產業。但在專家看來,貴安新區的“發展方向和主導產業選擇不是很明確”,同時發展多個產業,在投入上有一定難度,需要確立一個重點,并建議“有意識地培育裝備制造業成為主導產業”。
貴安新區的開放型經濟之路如何走?昨日(1月1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參事胡曉登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區的開放,應是直接地對外、面向全球開放,而不局限于“貴州省的新區”,從而吸引來自全球的人力資源、資本等優勢。
黔中經濟區有望借勢提速/
作為一個新規劃的發展區,如今,距貴安新區首次規劃概念出爐尚不到兩年。但可以預期的是,貴安新區的獲批成立,有望提升貴州黔中經濟區發展速度。
“貴安新區肯定是貴州省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它位于黔中腹地,二是在黔中貴陽、安順兩大城市群之間,將直接帶動兩大地區數十個縣域的整體發展。”胡曉登評價道。
2012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發2號文),在這份文件中,“貴安新區”首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國發2號文提出,貴州是中國貧困問題最突出的欠發達省份,貧困和落后是貴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貴州的主要任務;貴州要建設以貴陽-安順為核心,以遵義、畢節、都勻、凱里等城市為支撐的黔中經濟區,推進貴陽-安順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貴安新區。
相應背景在于,貴安新區在貴州有著一定的地理優勢和經濟發展基礎。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貴州人口為3800多萬人。單從人口角度看,如果城鎮化水平提升至50%,則意味著貴州在未來10年至少要有570萬人從農民變為城鎮居民。有分析認為,對于貴州來說,由于地處山地,要建設容納數百萬人口的區域,只能選擇貴陽-安順一線。同時,貴陽-安順一線也有較好的工商業基礎。
國務院成立貴安新區的批復中明確提出,貴州要把建設貴安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探索欠發達地區后發趕超路子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努力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批復,貴安新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和安順市結合部,區域范圍涉及貴陽、安順兩市所轄4縣(市、區)20個鄉鎮,規劃控制面積1795平方公里。貴安新區是黔中經濟區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地勢相對平坦,人文生態環境良好,發展潛力巨大,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
胡曉登視貴安新區的獲批為我國 “內陸地區新的經濟發展區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的一個試驗田。”對于貴安新區獲批之后的未來發展,胡曉登認為,未來3~5年,貴安新區、乃至黔中經濟區的發展有望提速。他同時建議,在產業發展方面,新區應以相對高位的產業切入,告別過往西部地區簡單承接東部低端化產業轉移的老路。
主導產業亟待進一步明確/
后發的貴安新區想要 “趕超”,勢必需要產業的支撐,那么,其產業的發展和規劃如何?又有哪些優勢產業呢?
關于整個貴安新區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國發2號文提出,將貴安新區建成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特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要的資源深加工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閑目的地,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如今,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貴安新區招商引資的主要方向,并引入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知名企業。
2013年7月,貴州省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領域涉及電子信息、商貿流通、生態旅游、人力資源培訓、資源深加工等。
更早的項目是慧谷產業園。2012年4月,貴州、江蘇兩省在貴陽舉行貴州·江蘇慧谷產業園區簽約儀式。時任安順市的一位主要領導就曾對外透露,慧谷產業園區是IT產業高科技園區,總投資將達到400多億元,這里將打造成為貴州的硅谷。
“貴安新區及貴州的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以及環境和政策等方面有著后發的優勢。”長期研究區域經濟的貴州企業協同創新與發展研究咨詢中心主任、貴州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英葵表示,劣勢則主要是高素質人才的相對缺乏和科技投入的不足。
陳英葵認為,貴安新區的產業發展,應該結合貴州的優勢,重點發展裝備制造以及與能源相關的新材料等產業,同時需要針對單個產業,將產業鏈拉長。
而在深入研究貴安新區產業布局的一些專家看來,由于起步較晚,貴安新區發展方向和主導產業的選擇并不是很明確。
貴陽學院副教授陳真波就曾在2013年初的學術期刊上撰文指出,貴安新區產業的現狀面臨產業層次低、產業相關度不高等矛盾和問題。他指出,“貴安新區大量存在的是中小企業,而且企業數量較少。據統計資料,新區核心區內企業總數不到300家,而且多數是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同時,他還指出,貴安新區的“發展方向和主導產業選擇不是很明確”,“同時發展資源深加工等四大產業,在投入上有一定難度,需要確立一個重點。從當前形勢來看,依托原軍工企業,加強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具有產業鏈長、技術溢出效應明顯、人才相對集中的特點。”
“有意識地培養裝備制造業成為主導產業有一定的可行性”,陳英葵認為,貴安新區現實的重點發展產業,應是以裝備制造業、磷化工延伸的新材料制造等產業,從而打通“上下游”,這也是較為可行的產業發展方向。
專家建議“要克服新區病”/
貴安新區要走開放型經濟發展之路,但怎么開放、開放到什么程度亦值得探討。
胡曉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區的開放,應是直接地對外、面向全球開放,而不局限于“貴州省的新區”,要吸引來自全球的人力資源、資本等。
“開放不應該是一部分產業的開放,而應該是第一、二、三產業全方位多領域的開放。”包括長期研究區域經濟的貴州大學洪名勇教授在內等三人也曾在學術期刊上共同撰文指出,貴安新區的現代農業、畜牧業要開放,工業也需要開放,金融業、保險業、旅游業都需要開放。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同時優化貴安新區產業結構,提高各類企業的效益,不斷壯大自己。
“著眼點要放長遠,看到西部、中國甚至全球市場。”陳英葵也表示,貴安新區應瞄準世界市場,在新區中能有一兩個行業、產業實現突破,形成完整的產業配套鏈,就會對整個區域產生較大的支撐力。
洪名勇等還在前述撰文中指出,應在貴安新區建設綜合保稅區,搭建經濟對外開放平臺。保稅區將進一步改善區域的投資、建設軟環境,尤其是要利用海關保稅的獨特條件,最大限度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發展外向型經濟新生長點,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西部地區,要既能發展經濟又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兩者耦合發展,闖出一條新路。”陳英葵認為,經濟和生態的持續發展意義重大,這也是貴安新區和其他新區在定位上的差異和特色。
“要克服新區發展的老毛病,不能走破壞生態環境和高碳排放的老路。”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楊繼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絕不能讓污染高碳產業朝欠發達地區轉移,不能讓這類產業在新興的開發區死灰復燃。
胡曉登也建議,新區發展過程中,還要嚴防借投資開發行地產“圈地”之實的情況,否則又會催生出“空城”和“鬼城”。同時,也要注意環境承載能力,在人口資源的承載與城市的發展上,實現可持續地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