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01:06:3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于垚峰 發自南昌、新余
新余
◎人口:114萬
◎面積:3178平方公里
◎特征: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特色產業:新能源、鋼鐵、新材料
宜春
◎人口:540萬
◎面積:1.87萬平方公里
◎特征: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商品糧、油茶、優質苧麻生產基地
◎特色產業:醫藥、食品、建材、機電、能源
每經記者 于垚峰 發自南昌、新余
誰是贛西區域中心城市?自從有了“贛西區域”這一概念,這個問題就爭論不休。
江西省萍鄉市雖在贛西區域內,但其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居民人均收入均相對落后,因此爭奪中心城市的主要是新余市和宜春市。
宜春在贛西區域中經濟體量最大。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宜春2013年生產總值1400億元,總量排江西省第四。實際上,早在10年前,宜春就將贛西區域中心城市作為發展目標。
新余是一個新興工業城市,城鎮化率較高,人均收入在江西省排名靠前。市政府也曾表示,要把新余打造成贛西經濟的中心城市。
不過,江西省政府于2013年底出臺的《關于支持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并沒有明確誰為贛西的中心城市。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贛西三個市中,還沒有經濟特別突出的,因此從省一級層面上來說,更多的是希望多地協調發展,共建贛西經濟圈。
鋰電之爭
2012年7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曾以“江西雙城鋰電爭奪戰:重蹈光伏覆轍?”為題,報道過新余和宜春暗中較勁爭奪“亞州鋰都”的現象。兩地均將鋰電產業作為頭號工程來打造,輪番舉行鋰電產業的招商會,以期爭奪鋰電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當時,新余市政府對鋰電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規劃是,到2015年,打造國內首個比較完整的動力與儲通電池產業基地,力爭產業經濟規模做到一千億元;宜春市政府則提出,要舉全市之力,聚全球資源,建設千億工程,打造“亞洲鋰都”,把鋰電新能源產業作為全市經濟建設“一號工程”。為了吸引更多的鋰電企業進駐,兩市都成立了相關工業園區。
兩地在鋰電產業上的明爭暗斗,讓一些夾在其中的企業左右為難。位于新余的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曾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宜春方面極力地邀請他們去宜春開設分廠,但是新余市則不希望他去宜春投資。
“事實上,鋰電產業中下游動力電池的技術并不成熟,存在不少缺陷。”一位新能源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對鋰電未來的發展心存憂慮。
即便如此,新余和宜春為了爭奪鋰電發展先機,都想方設法地吸引相關技術和資金進入各自的園區,彼此對對方的鋰電地位互不認可。
中心城市暗戰
新余和宜春爭相發展鋰電,是看重該產業擁有的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而在鋰電之爭的背后,實則是兩個城市對于贛西中心城市的地位之爭。
在贛西三市中,宜春的人口、區域面積和經濟總量一直是最大的,而以前新余和萍鄉都曾歸宜春管轄,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宜春都以贛西中心城市自居。
2004年,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在宜春召開,這是江西第一次舉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當時,宜春市政府就提出,要以此為契機,把宜春打造成贛西經濟中心城市。時任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在宜春考察時也指出,“把宜春建設成為產業結構比較合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比較雄厚,生態環境比較優雅的贛西經濟中心城市”。
但新余也有自己的算盤。新余是一個新型工業城市,工業化程度相對較高,且擁有比宜春更優越的地理優勢——離省會南昌僅1個多小時的車程。
2009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提到,新余要著力發展光伏、鋼鐵和旅游產業,建設光伏產業基地、特種鋼材制造基地和贛西區域中心城市。
江西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江西省最先想把宜春打造成贛西經濟中心城市,但是宜春市財政主要依靠下面的縣、市,且這些縣、市遠離宜春市區,因此宜春市的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偏弱,缺乏作為一個中心城市的基礎。后來江西省有意將工業城市新余打造成中心城市,但是新余抗風險能力不強,也難以成為贛西的領頭羊。
因此,前述江西省政府出臺的 《意見》中,沒有確定誰為贛西經濟中心城市,僅要求各地按照自身產業特點,打造“新宜萍”產業集聚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宜春、新余都召開了市委全委會,兩市均未再提建設贛西經濟中心城市。
共建贛西經濟圈
新、宜、萍同處贛西,地緣相近、民俗相似。煤炭、鐵礦石、建材原料、鋰原料等礦藏豐富,交通便利,加上三市原屬同一行政區,工業產業布局基本相通,相對合理。
麻智輝認為,三市只有摒棄地位上的虛名,加強產業的對接與合作,共同打造贛西經濟圈,才能實現最終的多贏。
實際上,三市在不少產業領域早有對接與合作。比如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機械行業,以宜春裝載機為龍頭的企業生產整機,新余、萍鄉等多個企業為之配套生產零部件,同時使用新余、萍鄉生產的鋼材,在贛西經濟產業發展中堪稱對接與合作的典范。改革開放以來,三市工業得到長足發展,產業結構雖各有特色,但互補性仍然很強。
對于此前新余和宜春之間的鋰電之爭,新余市委書記劉捷表示,鋰電目前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產業鏈長,發展勢頭看好。兩市在鋰電方面應加強深度對接與合作,避免重復投資,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延長壯大產業鏈。可以在各地企業間自由組合,也可成立產業聯盟,或者在省里的統一指導、規劃下進行。
從省一級政府層面來說,最希望看到的是贛西三市經濟的聯動與互補,而不是相互“拆臺”。上述《意見》提出,贛西三市要加強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群經濟協作,強化政策、平臺、產業、人才、信息等領域對接,構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探索建立產業共建、利益共享、園區共管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