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1 00:58:21
每經記者 查道坤 黃晟 發自南京、滁州、蕪湖
近年來,南京的主政者們一直心存焦慮:南京在城市規劃和產業戰略方面的頻頻調整后,與周邊城市的差距不降反升。
以工業總產值為例,2004年,南京與上海、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的差距分別為9472億元、4095億元、1345億元、1167億元、477億元;到了2007年,這個差距已經分別擴大到15777億元、9984億元、3159億元、2243億元、1615億元;而2013年,差距依然在擴大。
作為省會城市,南京的吸引力在下降。一方面,蘇南經濟受上海影響很深;另一方面,蘇北距離南京太遠。
南京要想擺脫尷尬局面,只有建立起南京都市圈,吸引圈內各城市的資源,實現聯動發展。
2013年歲末,第七屆南京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在安徽蕪湖舉行,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8個都市圈城市市長圍繞 “加強項目對接、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主題,深入研究交換意見。會議還成立了南京都市圈綜合協調、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城鄉規劃和跨界地區協調等五大專業委員會。
“因為距離的問題,南京對長三角城市的吸引力不強,很難從長三角獲取優勢的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就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周邊城市,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獲取發展所需的資源,這是南京積極建立都市圈的初衷。當然,這種資源獲取是互補的,其他都市圈城市也會從南京獲取資源。”南京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張建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對此,滁州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副主任范德勝向記者指出,“這種資源相互之間的流通,會產生協同效應,都市圈有利于南京的發展,同樣有利于各個都市圈城市的發展。”
2020年都市圈目標GDP4.9萬億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跨省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已經形成一核、一帶、一區、兩片的總體規劃布局。一核,是以南京為都市圈發展核心,一帶指沿江綜合發展帶,連接南京、鎮江、揚州、馬鞍山、蕪湖等沿江中心城市,一區是寧鎮揚同城化先行區,兩片則是江南產業轉型提升片、江南產業轉移承接片。其中,江北承接轉移與轉型融合片包括揚州市南部以及南京、蕪湖、馬鞍山三市的江北地區。
南京都市圈有著明確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其力爭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家級都市圈,GDP總量達到2.7萬億元。到2020年,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實現人均GDP13萬元,GDP總量達到4.9萬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達到4900億元。
同時,南京都市圈還要形成產業互補,依托都市圈內各市已有產業基礎及優勢,形成功能互補的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工與合作格局。
對此,蕪湖發改委副主任席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蕪湖目前主導產業為汽車,很多配套商就在南京,蕪湖和南京肯定可以優勢互補,蕪湖的一些優勢產業也會給南京進行配套。此外,兩者形成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經濟發展,這也是蕪湖當初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初衷。”
馬鞍山市發改委副主任何先文在談到與南京的產業互補時說,馬鞍山與南京距離較近,產業互補性非常強,“馬鞍山利用博望區緊鄰南京空港新城的優勢,發展與空港新城汽車零部件加工、航空制造業配套的航空物流、包裝加工以及機械模具等互補性產業,同時還加強慈湖高新區與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的錯位發展。”
南京擬打造區域中心
有業內專家表示,南京都市圈的背后是南京發展資源的匱乏,南京要加速發展,加快國際化,必須融入長三角,對接上海。但是南京相對其他長三角城市,更加遠離上海,經濟活躍程度、經濟開放程度、經濟國際化都受到影響。
2012年,南京GDP為7201.57億元,無錫為7568億元,蘇州更高,超過萬億元,與周邊城市相比,南京經濟不強。
在南京都市圈區域規劃評審稿中,明確寫道,作為核心城市的南京對外輻射尤其是資本擴張能力不強,發展面臨機遇,也面臨著資源緊張的挑戰。
2013年8月,南京都市圈規劃已經上報給國務院。對此,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對記者表示,“如今國內的都市圈規劃都希望在國家層面得到重視,跨省區是一個好辦法,一旦南京都市圈規劃得到批準,南京將迎來更多的發展資源。”
在張教授看來,促成該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更大動力在于,南京有著謀求區域地位及話語權的心思,他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長三角區域一直以來以上海為中心輻射發展,而作為中國經濟第二大省的省會城市,南京總體發展跟它的地位不太相稱。因此,南京希望打造成一個區域中心,將周邊地區吸納進來,形成緊密的聯系體,進一步提升南京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目前這個戰略意圖已日漸清晰,“任何一個跨區域的區域規劃,主導性的城市一定是希望把其他城市的資源吸收過去,周邊城市則希望把主導性城市的優勢資源分享出來。”
參與過南京都市圈規劃編制的南京社科院研究員周蜀秦認為,包括江蘇省內的寧鎮揚同城化,也是這樣的邏輯,南京謀求城市地位提升,其背后是資源的汲取和空間的擴展。
周邊經濟帶競爭激烈
在南京主政者們看來,南京都市圈與國內其他都市圈不同:跨越蘇皖兩省、融合長三角與皖江城市帶、連接東中部兩大經濟發展區域。因此,建設和發展南京都市圈,是統籌區域發展的典型實踐,對促進不同發展水平地區之間的聯動協調發展具有先行示范和引導性作用。
此外,國務院出臺的長三角規劃,正式提出南京都市圈范疇,意味著其是長三角城市群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群大系統中的子系統之一。
對于安徽四市融入南京都市圈,安徽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安徽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崛起可分兩步走:先融入以南京為核心的長三角西部地區,再融入以上海為核心的整個長三角地區;皖江城市帶10個城市率先融入長三角區域,再帶動安徽南北7個城市全部融入長三角。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南京都市圈能夠獲得“區域統籌”先行示范改革的試點,那么將是蘇皖兩省跨區域合作的典型實施平臺。
不過事實并非那么美好,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已經獲得國家層面批準的皖江城市帶是目前馬鞍山、蕪湖和滁州幾個城市最為看重的,“畢竟皖江城市帶已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有很大的政策優勢,雖然這些城市也是南京都市圈一員,但更注重皖江城市帶的發展,這也是南京面臨的問題。”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范德勝也認為,目前皖江城市帶對滁州的經濟發展推動很大,“首先把滁州在區域上地位提高了,納入了國家規劃,并對投資商形成了良好的導向,有利于招商引資。自從皖江城市帶獲批,大量企業慕名來滁州投資。在政策方面,滁州抓住了機遇,一是蘇滁現代產業園,這是皖江城市帶影響力下的產物。二是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區,平臺規劃大了,一些新的載體出現了,這些都是皖江城市帶的結果。”
此外,南京都市圈面臨著區域協調難的問題,“南京都市圈是跨省的都市圈,必須跨越江蘇至安徽,也就是要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打破兩省的一個瓶頸,形成同一個政策影響,否則區域協調很難操作。”范德勝對記者說。
在前述南京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上,交通是主題,如何解決交通的對接成為難題。席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因為合肥機場搬遷了,離蕪湖太遠,我們距離南京機場很近,但是這段路的安徽段已經完成,而江蘇段還沒有修好,如果路通了,我們距離南京機場就越來越近,大約需要45分鐘,這肯定利于我們的發展。”
范德勝也對記者表示,目前滁州與南京之間交通對接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樣有條路,滁州段已經修好,但是南京段進展不大,這是目前都市圈發展需要完善的問題,也是區域協調的難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