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8 00:32:28
田立(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教授)
今年的達沃斯經濟論壇原本是比較缺乏看點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出現的種種問題至今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法,全球經濟更多的是迷茫、徘徊,甚至是悲觀。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論壇對此毫無辦法,“冷清”幾乎是必然的,但就在這冷清的氛圍中,有一個人的出現還是引起了不小的喧嘩,這個人就是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而那個引起一陣喧嘩的話題就是他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以及其在過去一年日本經濟中的作用。那么,安倍經濟學真是世界經濟應該學習甚至是效仿的“楷模”嗎?
關于這個問題,早在安倍政府推出一系列激進經濟改革政策之初就已經有過巨大的分歧,支持的人覺得有道理,而反對的人則認為這簡直是荒唐。但這種分歧在安倍經濟學實踐一年后似乎已不再像當初那么激烈了,原因很簡單,日本經濟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證明了”安倍政府經濟政策的成效,“事實”面前又有什么好爭的呢?
但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一些學者仍然堅持認為安倍經濟學的后果將是悲觀的,因為這一理論的邏輯并未觸及問題的本質。不過,筆者并不想通過簡單的引用來得出某些結論,在具體分析安倍經濟學的對錯之前,我們先不妨看看這個“新興理論”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吧。
自安倍經濟學付諸實施以來,日本經濟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首先是經濟正增長,上半年GDP增長率在3%左右,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增速”;其次是居民消費出現增長,這同樣可以歸功于安倍經濟學;然后是出口增長,這對于日本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也是一個出口驅動型的經濟發展體;再然后是投資增長,但必須說明的是,安倍政府推行經濟改革以來,公共投資的確是增長了,但企業投資增幅十分有限,有一種說法是2013年日本企業投資只相當于2007年的40%。
然而光鮮成就背后卻是同樣不能忽視的數據,2013年日本政府債務規模已超過GDP的2倍!這一數據要比前面那些光鮮數據更令人吃驚,原來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巨額債務之上。這就不能不讓人想起早已被一再證明過時的凱恩斯“舉債救國理論”。說它過時,是因為這個看上去邏輯縝密的理論卻很少被證明是有效的。市場學派學者認為,凱恩斯的這個理論成立的前提條件是 “人比市場更聰明”。但無論你相信與否,事實總是在驗證一個經驗:人不可能戰勝市場。因此,凱恩斯理論在現代經濟實踐中常常失敗就不足為奇了。
安倍經濟學也沒有打破這個規律,通過“簡單粗暴的”本幣貶值、政府投資以及稅率威脅下的消費增長,就如同給危重病人打了一針嗎啡,短暫的興奮之后是更加危重的后果,因為問題的本質未被觸及。這里,我們不妨通過另一個視角來解析其中的道理。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曾出現了一次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很多人把這次衰退歸咎于資本市場泡沫的破裂,進而指責美國“逼迫”日元的升值。從“現象到現象”這個層面看,問題是這樣的:日元升值造成投資膨脹,推升資產價格;而日元升值同時又造成出口受阻,進而經濟下滑,于是泡沫破裂。其實這只是表面,日元升值推升資產價格不假,但不是投資需求激增所致,而是日元通脹預期下降導致的估值水平的提高。這種提高是短暫的,只有經濟發展水平與發展模式迅速匹配上這個估值水平,資產價格才會維持穩定。但日本當初的問題恰恰是不能及時調整經濟發展結構與模式,依然走“出口驅動”的老路,致使被單一力量推上去的資產價格沒有得到實體經濟的支撐后又跌落下來,這才造成了日本經濟學家痛心疾首的“逝去的十年”。
現在的情況與當時十分相似,安倍政府大力推進的本幣貶值政策“催生”了一個股市神話:2013年日經指數暴漲超過50%。這種暴漲與前面說過的光鮮經濟數據似乎很契合,但它的后續支撐在哪兒呢?很顯然,安倍經濟學沒有解釋,甚至,從其基本內容與邏輯看,它也根本沒有去想,這就不能不讓人擔心,上世紀90年代末出現在日本經濟史上的“逝去的十年”是否要重來一回呢?
如果安倍經濟學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么只能說:安倍經濟學是一個危險的理論體系,因為它只管把日本經濟推上某個軌道,但卻不知這個軌道的軌跡,更不知道它的終點,甚至也沒有認真回顧一下歷史軌跡的經驗教訓。如此經濟政策,無異于在漆黑的山路上靠著一支興奮劑狂奔,足夠幸運的話尚可全身而退,稍有不慎就會墜入山崖,后果不堪設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