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9 00:46: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開門紅,全年紅。”開門紅對保險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五家上市險企最新披露的2014年1月保費數據顯示,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 (601336,SH)以及中國太平(00966,HK)在2014年首月全部實現開門紅。其中以新華保險和中國太平最為搶眼,增幅雙雙超過100%,即使是增長最“溫柔”的中國太保增幅也在25%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多家險企開門紅緣于銀保渠道的爆發。分析人士指出,2013年底保監會就規范銀保業務和高現金價值產品進行征求意見,保險公司擔心隨著政策落地,今年二季度起銀保業務受限,因此搶在政策執行之前,紛紛投入資源爭搶銀保業務。業內人士預計,從2014年全年來看,銀保渠道規模會相對于集中于開門紅階段。
一月數據好得出人意料/
對于每年的保險必爭之戰“開門紅”而言,“出頭彩”顯得舉足輕重。按照慣例,多數險企在前一年的12月甚至是11月中旬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布局下一年的開門紅,分級分層分解指標,簽訂“責任狀”,并且提前儲備單子。然而,對略顯疲軟的中國壽險業來說,在2013年末一方面要完成全年業務指標,另一方面還要“預留”一部分保費以備沖擊開門紅,并不容易。
正因如此,當今年各家上市險企1月份保費的最新數據一出來,確實好得有些出人意料。
數據顯示,五大險企中增長最少的是中國太保,今年1月實現保費246.16億元,同比增長25.66%,其中壽險同比增長31.36%,財險同比增長18.17%。
此外,中國平安1月實現保費收入約535.66億元,同比增長41.48%,其中平安人壽同比增長44.77%,平安養老增長46.98%,平安財險增長33.66%,基數最小的平安健康增速最快,同比增長約125%。
國壽1月完成去年四分之一保費/
相比以上兩家,中國人壽表現最讓人意外。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中國人壽實現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80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2.95%。國壽今年1月實現的保費收入已超過去年前2個月保費之和 (728.73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保費收入3267.19億元的四分之一。
中國人壽今年首月開門紅保費大增,與2013年保費增速低迷形成鮮明反差。去年,A股四大上市險企平安、太保、新華、國壽保費增速分別為15.03%、8.41%、6.06%、1.23%。值得注意的是,增速落后的國壽保費收入最后一個月拖累明顯,2013年12月國壽實現單月保費收入僅157.45億元,同比下降34.3%;此外,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去年曾預計2014年的保費會出現一定的負增長,如今保費“開門”大增局面也讓人頗感意外。
對此,興業證券指出,國壽和太保去年12月進行修正,保費增速較上月顯著回落,預計主要緣于公司在為2014年開門紅蓄勢。
從渠道看,國壽在2014年首月的保費表現“一鳴驚人”,與銀保渠道爆發式增長不無關系。《證券日報》此前報道的銀保同業數據顯示,2014年1月1~7日,中國人壽以150億元的銀保新單保費規模居首,同比增速超過1400%。
新華、太平增幅雙雙超100%/
已披露1月保費的五家上市險企中,有兩家增幅超過100%,其中新華保險1月保費收入共計273.79億元,同比增長130%,占去年全年保費的26%;增幅最快的當數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太平,實現保費164.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0.84億元,同比增長132.62%。其中,太平人壽1月實現保費收入150.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9.46億元增長152.72%;太平財險1月實現保費收入12.3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53億元增長約30%;太平養老1月實現保費收入2.1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6億元增長15%。
與國壽類似,太平人壽在首月銀保渠道銷售力度不小。《證券日報》報道的同業數據顯示,2014年1月1~7日,太平人壽銀保業務新單保費為64億元,同比增長830%;其中主打產品穩贏一生A限量銷售100億元。太平人壽的銀保發起“躉期并進、百天百億元”的號召,提前做好各合作銀行渠道的開門紅業務啟動,以穩贏一生為重點產品進行推動。
資料顯示,2014年是“三年再造一個新太平”的收官之年,開年首月保費增長勢頭強勁,達成三年發展目標在此一搏。
太平股東大舉增資也為業務發展增強后盾。去年底,由附屬公司全部股東向太平人壽增資38億元,增資完成之后,太平人壽的注冊資本變為100.3億元。同時,中國太平還向太平財險和太平養老增資,其中向太平財險增資10億元,增資完成之后,太平財險的注冊資本變為40.7億元;向太平養老增資3億元,增資完成之后,太平養老的注冊資本變為20億元。
險企有意調整產品結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獲悉,2014年險企開門紅業績大增,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以今年表現不錯的中國人壽及新華保險兩家為例,在2013年1月的“開門紅”中,中國人壽1月實現保費收入為468億元,同比下滑4.4%;新華保險2013年1月實現保費收入118.8億元,同比下降10%。
此外,多家險企開門紅大好緣于銀保渠道的爆發。分析人士指出,2013年底保監會就規范銀保業務和高現金價值產品進行征求意見,保險公司擔心隨著政策落地,今年2季度起銀保業務受限,因此搶在政策執行之前,紛紛投入資源爭搶銀保業務。此外,每年開門紅都有提前儲備因素,部分險企去年底儲備的保單是年初保費大增的重要影響因素。
最后,產品策略也是開門紅的重要原因,今年各家公司更重視理財型產品的推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去年12月至今,各大險企均以分紅險作為 “開門紅”主打產品,分紅險配搭萬能賬戶成為行業主流。保險業內人士表示,雙賬戶的產品組合對于險企和客戶實際是雙贏,借此客戶可以獲得相對較高收益,而客戶的資金也可能得以更長久地留存在保險公司投資,對雙方都有利。
盡管1月份保費規模增長較好,但也有券商并不看好開門紅給險企利潤率的影響。長江證券認為,開門紅并沒帶來保險股股價的上漲,表明市場對開門紅的認可度在下滑,通過“高現價高抵押率和高返還”改良的保險產品,難以獲得投資者的認同和為公司創造真實的價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開門紅大賣后,一些險企也已有意調整主推產品結構,改推部分保障型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