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3-11 01:01:41
我國農業部官員就轉基因正式發聲,引來多方關注,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牛盾成為焦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火熱的一個問題就是:“部長,您吃轉基因食品么?”而在話筒的另一方,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牛盾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我國農業部官員就轉基因正式發聲,引來多方關注,牛盾也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事實上,站在新一輪改革起點上的中國,涉及“三農”的改革走到關隘,一邊是我國不斷出現農村空心化現象,另一邊國外廉價農產品又大量襲來,沖擊著我國的糧食安全。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1866.9億美元,同比增6.2%。其中,出口678.3億美元,同比增7.2%;進口1188.7億美元,同比增5.7%;貿易逆差510.4億美元,同比增3.7%。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中國農產品如何抵御洋貨沖擊?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牛盾這位熱門委員。
爭議事件需政府發出權威聲音/
NBD:來自國外的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牛盾: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發展趨勢,我們贊成這樣一個進程,也愿意為世界農產品貿易做出我們的貢獻。我國在入世的時候,對全世界作出了承諾,建立了農產品進出口關稅和制度。
同時,我們也愿意更多的進口一些農產品來滿足城鄉居民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進口了一些轉基因農產品,代表品種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去年我國總計進口了6000多萬噸,主要進口來源地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
進口首先要經過這些生產國家國家級的安全評審,評審完后,再給我國提交出口國的安全診斷證書和安全診斷結果,我們接到相關安全評審證書之后,還要進行國內獨立自主的安全審查和評價。通過這些程序,我個人認為進口轉基因大豆應該是安全的。
我們將轉基因農產品作為加工原料,投放市場,現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大豆制品,就是由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制作的。
NBD:現在老百姓十分關注轉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爭論,如何從眾多信息中去甄別呢?
牛盾:一個新生事物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質疑,甚至挑戰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轉基因引起巨大的反響和爭論,甚至引起部分群眾的恐慌,也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群眾、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人士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和討論,我覺得首先政府不能失語。政府一定要有明確的態度,要向全社會負責任地介紹,表明對此事的態度。
NBD:請您介紹一下我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牛盾:只要是在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農產品食品,都是經過安全評價,都是獲得安全評價證書的,都可以放心地購買和食用。
我國建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辦法相比更嚴格。有的國家在評價和標識的時候,有一個量的規定,比如說這個農產品有轉基因成分,當達到1%、4%或5%的時候才進行標識,而我們國家是規定,只要有轉基因成分就必須標識。
當轉基因農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時候,我們要讓廣大的消費者有知情權,要讓大家知道這個產品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的;第二就是讓消費者有選擇權,根據自身喜好來選擇是否購買和消費。
如果說有哪一個機構告訴老百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最權威的我想一定是政府。
農產品貿易逆差無礙糧食安全/
NBD:我國2011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農產品最大進口國,目前國內農業也感受到來自國外廉價農產品的沖擊,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牛盾:去年我國進口的農產品貿易額是1100多億美元,出口大概600多億美元。目前我國農產品貿易處于逆差狀態,大概是500多億美元。
我們希望促進農產品的貿易和發展,有利于我國有競爭力的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我國目前競爭力較強的農產品有水產品等,進口比較多的是國外的大豆產品、食用油和棉花等。我們也進口了一部分糧食,包括玉米、小麥還有大米等。通過農產品貿易,為國內和國外的農產品貿易健康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說到沖擊,還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一種大國效應。我國進口的農產品,無論是哪個品種,其進口量在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上,都是多的,但是進口到國內以后,跟我國的各類農產品總量相比,卻是一個很小的比例。
去年我國進口了大約1400萬噸糧食,這個量在世界貿易市場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這個數量只占我國谷物生產總量的不到3%,現在我國的谷物生產自給率是97%,掌控的糧食自給、糧食安全的底線是95%。所以我們講,要保證谷物基本安全,口糧絕對安全。
NBD:國外一些農產品價格比國內要低很多,比如棉花等,給我國相關產業造成沖擊,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牛盾:今后在貿易自由化,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國內的糧食安全,保證國內民族產業的安全,保證中國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我們會掌控好這個度的。
糧食安全不僅為了保證一個國家城鄉居民的溫飽,同時也是維系著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如果糧食安全我們自己不能保證,那是十分危險的。
除了糧食之外,我國的棉花、油料、蔬菜、水果,還有畜產品、水產品都有大幅度提升,很多產品在世界上的總產量都是名列世界第一,而且還不是偶爾一年兩年的名列第一,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名列第一。
NBD:國外對我國進口農產品有沒有一些表態?
牛盾:我國在入世的時候,經過談判,建立了一個農產品進口的關稅配額管理機制,這個機制中,我們大概對七、八種糧食進行配額,包括玉米、小麥、大米、棉花、糖料和羊毛毛條等。這些關稅配額管理的機制,我們向WTO表示的是,我們國家,我們的市場,可以有這些關稅配額的進口的機會,到現在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現在有些國家,特別包括美歐,他們說,關稅配額的數量,中國必須完成,這是你的義務。
這和我們入世所做的承諾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都有法律文本的記載。在關稅配額管理機制當中,我們是嚴格遵守WTO的規則。
不會大量進口低價農產品/
NBD:市場行為中,我們發現有一些行業傾向進口國外產品,因為比較便宜。而且現在關稅配額機制也開始受到國外甚至國內有些人的質疑,您怎么看?
牛盾:關稅配額機制在中國不能受到挑戰。入世時我們就講,我國是WTO的新成員,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民群體還很多,農產品關系到中國的國計民生,它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有一定的調控能力和手段,我想明確表態的是,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機制,不能改變不能挑戰,這樣的機制不能廢除。
我們也不會大量進口比國內農產品價格低得多的國外農產品到國內來,因為這樣做,肯定會對國內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打壓,農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農業民族產業的發展會受到影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這樣做。
但是,這是一個矛盾,市場機制這樣一種價格的倒掛,那么無論是企業也好,市場經濟主體也好,市場經濟人也好,都是逐利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所以就要進口價格低的農產品在國內銷售,可以賺一個價格差。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關稅配額制度來調控,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下一步將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制定對農業有利的政策,進行對農業有利的社會服務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我國農產品的成本,提高競爭力,這是一個方向,也只有這樣做下去,國內國際農產品價格倒掛的問題才能解決。
NBD:除進口外,外資進入我國農業產業的加工、銷售環節也讓公眾擔心,這方面主管部門有何應對措施?
牛盾:對外資的引進和利用,應多引進科學技術加以利用,但絕不能讓它形成壟斷,絕不能讓它控制住民族產業的主導權。
不管哪個國家,外資進入本國以后,如果變成壟斷或者有可能造成威脅,哪個國家都會進行調控,這方面我們對政府還是很有信心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