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華社:經濟穩中向好 A股毋須悲觀

新華網 2014-03-11 10:35:39

滬深兩市10日雙雙大跌,滬指跌破2000點關口,深成指創下新低。股市發展前景如何?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應理性看待股市重挫,中國經濟穩中向好,A股后市勿須悲觀。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劉詩平、安蓓)滬深兩市10日雙雙大跌,滬指跌破2000點關口,深成指創下新低。股市發展前景如何?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應理性看待股市重挫,中國經濟穩中向好,A股后市勿須悲觀。

經濟穩中向好 股市前景廣闊

“股市大跌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短期因素有馬航飛機失聯,航空、保險、旅游股票齊跌。此外,市場有一些擔心下一步穩增長政策將撤出。事實上,穩增長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將進一步落到實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財政赤字擬增加1500億元,赤字率不變;貨幣政策M2和去年目標一致。張立群說,這說明央行在保持流動性方面會繼續做好工作。

“近兩年宏觀調控主要通過財政支付結構優化和貨幣配置格局調整實現穩增長目標,而不是依靠提高赤字率和擴充流動性。這樣的宏觀調控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當前我國投資消費穩定,外需出現向好,只要保持宏觀政策定力,穩增長的宏觀政策形成可持續體系,穩增長效果會越來越清晰。”張立群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結構調整出現新的積極變化。WIND資訊統計,24家市場機構預測2014年我國GDP增長7.6%,CPI漲幅為2.9%。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2月CPI 漲幅為2.2%。2月份制造業PMI為50.2%,高于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也高于50%的榮枯臨界點。

“當前應高度警惕夸大市場預期的不良傾向,這會使企業庫存購買萎縮,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影響實際消費需求。”張立群說,

專家認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國際收支繼續改善 貿易順差有所收窄

此次股市大跌原因之一,是新公布的2月份貿易數據同比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5萬億元,下降7.5%。其中,出口6965億元,下降20.4%。

對此,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因為有春節因素影響,2月份的數據應與1月份結合著看。而且去年同期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一部分貿易數據是以出口形式掩蓋的熱錢流入。“與去年高基數的出口增速相比,今年的貿易數據一定是較低的,還要看三、四月份的情況。”

數據顯示,1至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7萬億元,同比增長0.9%;進出口順差550.6億元,比上年減少2154億元。

“就全年而言,今年真實的出口數據不可能比去年更低。因為美歐發達經濟體的復蘇跡象增加,有利于拉動外需。”樊綱說,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速回到7%至8%區間,是從過去兩位數的過熱增長回歸正常區間。

張立群認為,經過這兩年的努力,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基本告一段落,經濟增速相對平穩地從10%區間降到7%至8%的區間。中國經濟新的特點是沿著7.5%的增速中位線小幅波動,既不會出現高于這一水平的持續增長,更無須擔心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出現硬著陸。

信貸平穩增長 流動性總體充裕

“此次股市大跌有一些特殊的背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高善文說,商品市場普遍價格大幅下降,一個重要誘因是超日債事件,引起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境外市場比境內市場的擔憂程度更大。在這種條件下,一些經濟數據相對走弱,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高善文預計,這類事件可能還會繼續發酵一段時間,但不足以造成全面的信貸緊縮,而且客觀上中央銀行也有必要的政策工具進行對沖。

“境外市場對債務違約和信用風險,以及信貸緊縮的擔心,有些過于夸大。”高善文說,總體而言,我國經濟增速溫和下降,金融市場流動性相對寬松,市場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各項改革措施充滿期待。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貨幣信貸平穩增長,流動性總體充裕。2月末M2同比增長13.3%,比上月末提高0.1個百分點。2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01%,比上月低0.85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9%,比上月低0.99個百分點。

可以預期,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市場的確存在著各種風險,但是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原文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40311/084718469756.shtml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