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7 01:21: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自去年10月以來,P2P網貸平臺老板跑路的消息從未間斷,監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而在互聯網金融持續火熱的背景下,投資人如何擦亮眼睛,盡可能地規避潛在風險,保障自身利益顯得尤為重要。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調查記者發現,租融通等8家網貸平臺有諸多相似之處,疑被一個人控制。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律師戴輝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尚無有關P2P網貸的法律法規,也沒有統一適用的行業標準。上述8家P2P網貸平臺對投資者隱瞞重復抵押的事實,未盡居間人應盡義務。根據《合同法》,因此給投資人造成損失的,P2P平臺應當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8家平臺驚人相似/
根據某P2P投資人在網貸之家論壇提供的線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瀏覽發現,租融通、融商所、華爾克創投、恒信創投、慈信創投、中融創投、慈融貸、紅鉆貸這8家網貸平臺有諸多相似之處。
首先,這8家平臺網站布局極為相似,首頁都有一段“致各位借款發標人的聲明”,除個別字眼不一樣,絕大部分內容完全相同。比如租融通的描述為 “租融通為了能實現正常運行5年以上的目標,寧可零發標,寧可零中介,寧可零利潤,也堅決不能給我們的投資人帶來損失”,融商所的則描述為 “融商所為了能實現正常運行5年以上的目標,寧可零發標,寧可零中介,寧可零利潤,也堅決不能給我們的投資人帶來損失”。
記者隨后分別打開上述8家平臺“辦公環境”一欄,發現8家平臺辦公環境的照片、描述均完全相同。該欄一共有三張照片,第一張標為財務部,照片中有4個工作人員;第二張標為風控部,照片中有9個工作人員;第三張標為客服部,照片中有15個工作人員。對比這8個網站的圖片,人物長相、衣著、神態、位置、角度、周圍物品環境,都看不出任何差別。
在“聯系我們”一欄,這8家平臺中有多家信息完全重合,公司地址都是 “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水田石龍仔工業區金凱進工業園”,公司電話均為0755-21508888。
此外,根據平臺“證照資質”提供的資料,這8家平臺中也有多家法人代表名字相同,皆為魏海華。
從平臺招標的信息看,上述幾家平臺不僅疑屬同一控制人,還有重復抵押的嫌疑。
上述8家平臺都有12份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公告,說明借款抵押物信息。其中《第1號公告:房產抵押借款900萬的詳細資料》顯示,商鋪名稱為星海名城組團三商鋪B;面積92.95平方米;房產證號深房地字第4000525627號;地址為南山區深南大道路與前海路交匯處;產權人為深圳市亞聯盈貿易有限公司;每月租金36000元/月;評估價值1171.17萬元;抵押價格900萬元。
僅從一家平臺看,估價1171.17萬元,抵押借款900萬元,抵押率在76.8%;但上述8家平臺如果投標完全,借款總額將在7200萬元,數倍于抵押物價格。
記者仔細瀏覽發現,這8家平臺不僅公告內容雷同,連發布時間也整齊劃一。《第1號公告:房產抵押借款900萬的詳細資料》的發布時間都是“2013年11月09日9點27分51秒”,時間精確到秒。
這種在8家平臺同時發布的借款公告還有11張 (2~12號公告),分別借款400萬、850萬、550萬、200萬、120萬、150萬、180萬、180萬、150萬、150萬和150萬,加上1號公告的900萬借款,共計3980萬元。
戰略合作伙伴無證經營?/
在上述8家平臺首頁的滾動窗口中,都有兩則這樣的消息:一則是慶祝該平臺加盟中華房地產產權交易所市級代理商;另一則是慶祝該平臺與慈融信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這些信息,這些平臺似乎已經形成了 “產權交易所+信托公司+多網貸平臺模式。
事實上,產權交易所+信托公司+網貸平臺的模式不是第一次出現,不久前曝光的國臨創投案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嫌疑人鄭旭東被指同時幕后控制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三家網貸平臺:杭州國臨創投、深圳中貸信創和上海鋒逸信投。
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及三家網貸平臺 (杭州國臨創投、深圳中貸信創、上海鋒逸信投)的客戶資金名義上由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托管,實際上控制人都是鄭旭東,相當于從左手換到右手;同時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部分資產包,作為抵押物在三個網貸平臺發標借款。
上海鋒逸信投最后一則招標公告《12月29日資產包份額抵押標發標預告》顯示,投標以后,投資人將獲得等同于投標金額的資產包份額,到期后借款人償還本息贖回資產包份額。
按照這個模式,投資人因為有來自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的資產包做抵押,加上有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托管資金,所以對平臺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也可以通過網貸平臺消化所謂的資產包份額,增加融資數額,更方便資金的騰挪填補;同時多開平臺則擴大了圈錢的范圍。
關于前述租融通等8家平臺的運作模式是否與國臨創投案件相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能從有關方面得到回應,但查閱平臺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公開信息,仍能找到可疑之處。
根據這幾家平臺網站信息,都與慈融信托(全名為深圳市慈融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月28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33家“無證經營”信托公司在3月7日前進行更改,慈融信托赫然在列。
此外,記者通過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該信托公司資料,查詢結果顯示“該企業已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深圳市慈融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異常信息”為通過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另外,查詢結果顯示,慈融信托一共有兩名股東,一名股東是深圳市佳點科技有限公司,出資額15300萬元,出資比例51%;另一名股東是深圳市鴻派科技有限公司,出資額14700萬元,出資比例49%。同樣來自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的查詢信息顯示,深圳市鴻派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魏海華,名字與前述幾家平臺的法人代表一致。
至于上述平臺代理的中華房地產產權交易所,據官網信息顯示,“于2013年11月在香港成立”。記者在香港注冊處網上查冊中心查詢結果顯示,中華房地產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26日,屬私人公司。記者發現,中華房地產產權交易所官網中“資金托管銀行”一欄顯示“資金托管銀行賬戶:深圳市慈融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律師稱平臺存在重復抵押行為/
一個人控制多平臺現象的出現,和兩個因素不無關系。一是P2P行業門檻較低,幾萬元買個模板就可以新開一個平臺;二是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位。
一人控制多個網貸平臺,客觀上方便資金的騰挪,表面看能夠降低流動性風險,但另一方面,當投資人知道多個平臺屬同一控制人后,風險將在這些平臺之間迅速傳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隱蔽性。
戴輝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尚無有關P2P網貸的法律法規,也沒有統一適用的行業標準。相關的法律法規散見于《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及部門規章規定,上述8家P2P網貸平臺存在重復抵押行為,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超出其抵押物的價值,違反了《擔保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超過抵押物價值部分的抵押行為無效。借款人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上述8家P2P網貸平臺對投資者隱瞞重復抵押的事實,未盡居間人應盡義務。根據《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五條規定,因此給投資人造成損失的,上述8家P2P平臺應當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戴輝勇還指出:“若中華房地產產權交易所資產包的份額超過150份或借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則借款人還可能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雖然P2P公司不直接接納資金,僅提供中間服務,但借款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則作為中間方的P2P公司可能構成借款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共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