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7 01:21:45
每經記者 宋雙 李娜
隨著首只產品的陸續面世,2013年成立的12家基金公司中,已有10家的投委會及投研團隊揭開其神秘面紗。
投委會代表著一家基金公司投研的核心實力,也是其立足之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10家新基金公司投委會成員從3人到7人不等,5人是最主流的“配置”。以往投委會通常由投研中高層以及基金經理組成,但這一批新基金公司的投委會成員中卻罕見地出現了基金經理助理,以及諸多非投研方向管理人員。綜合來看,新基金公司投委會不少為“半路出家”,普遍缺乏公募背景,那么其投研實力究竟如何?
2013年以來,基金公司迎來一波成立新高峰。若按照證監會批準成立時間算起,2013年與2003年一樣,均成立基金公司12家,為1998年以來最多。
萬事開頭難。新基金公司的“先天性”不足也暴露無遺,知名度低、產品發行難、無過往業績支撐等都是難以回避的困境,“拼爹”、燒錢成為常態。去年到今年,基金公司集團“觸網”,使得規模大戰愈演愈烈,固定收益類產品,尤其是貨幣型基金出盡風頭,逼迫許多過去立足于二級市場生存的基金公司轉向主攻固定收益類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未能擺脫現階段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大趨勢,首只亮相的產品無一例外均是貨幣基金或債券型基金。去年成立的12家基金公司中,已有9家陸續發行首只公募產品,即道富、國開泰富、中信建投、永贏、國泰安保、中加、興業、上銀、鑫元;還有1家專注于專戶領域,即東海;僅華福和圓信永豐尚未發行產品。
更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隨著首只產品的亮相,十大新基金公司的投委會已經揭開神秘面紗。
眾所周知,投委會代表著基金公司投研的核心實力。這些公募行業的“后來者”,投研班底究竟實力如何?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單純地從人數上看,十大新基金公司投委會規模分化較大,從3人到7人不等,其中5家采取5人制。
最為精簡的是中信建投,其投委會成員僅有3位,即總經理袁野、特定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全、投資研究部基金經理索雋石。
上銀基金和鑫元基金投委會成員各有4位。上銀為總經理李永飛、副總經理唐云、基金經理高云志和陳玥;鑫元基金為總助兼投資總監張麗潔、董事總經理李湧、職工監事張明凱、督察長李曉燕。
此外,中加、興業、國開泰富、永贏、國泰安保投委會均是由5位成員構成。其中,中加產品委員會主席夏英、投資研究副總監劉向途、基金經理閆沛賢、投資研究部研究員陳建剛和廉曉嬋。興業則為總經理湯夕生、總經理助理莊孝強、投資部副總經理鄭澤星、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周鳴、投資經理徐瑩。國開泰富為總經理王翀、副總經理趙民強、總經理助理高海寧、投資部總經理洪宴、交易部副總經理張晨。永贏為公司總經理、分管投資的副總經理、投資總監、交易總監、基金經理代表。國泰安保為總經理左季慶、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董瑞倩、研究部副總經理段辰菊、基金經理黃力、基金經理助理吳堅。
投委會隊伍最為龐大的是道富基金,其投委會由7大成員構成,分別是總經理桂松蕾、督察長王瑤、首席投資官王宇、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莫京樑、市場營銷董事總經理朱龍峰、投資研究管理部趙菲、風險管理部肖雪。
東海基金陣容龐大,由10位投研人員打造四大小組,即基于基本面研究的價值投資小組、基于交易技術研究的量化投資小組、基于多種理財工具運用的固定收益小組、基于指數研究的被動投資小組。
由于這十大基金公司大股東以銀行、信托以及券商為主,因此其新組成的投委會班子中,即便沒有公
募背景人士,來自于其大股東方的投資經理也是頗具二級市場經驗。但根據經驗來看,以往基金公司投委會成員均由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基金經理擔任,但這批新基金公司卻存在著基金經理助理已經踏進投委會的現象,不得不讓人捏了一把汗。
以國泰安保為例,其投委會成員之一的吳堅,僅是國壽安保公司旗下基金經理助理。投委會成員多達7人的道富基金,其實主管投研方向的僅為4人,其余主管方向為市場營銷方面。
部分新基金公司投委會則公募背景較深,如鑫元、永贏。鑫元投委會4名成員中,有3人出身公募,而永贏則是直接從方正富邦擴充自己的投研隊伍。
投委會成員的有效資料中,幾乎一點沒有公募背景的是中信建投、上銀、國開泰富等。
《《《
公司案例
鑫元基金:傾力打造固定收益團隊
投委會人數:4位
首只產品類型:貨幣基金
依靠大股東南京銀行的優勢,鑫元基金將自己定位在專注于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細分市場,對固定收益人才的吸納也格外傾斜。
公司首席投資官張麗潔,有著超過十年固定收益管理經驗,曾先后任職于南京銀行從事債券交易工作以及任職于海富通基金。2013年2月至7月,任職于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擔任固定收益副總監。
在鑫元基金部分人士看來,張麗潔本來就是南京銀行培養出來的,現在應該算是回歸老東家。
公司其余3位公募基金投委會成員中,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湧此前曾擔任匯添富基金公司營銷管理部總監、監察稽核部總監;督察長李曉燕則是來自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監察稽核部總監,兩位高層都有資深的公募基金管理經驗。
公司首只產品鑫元貨幣基金經理張明凱,則是來自南京銀行,精通信用債的行情與風險研判,是南京銀行債券信用風險控制體系的創立者,不過卻沒有公募基金的管理經驗。
從投研團隊來看,專戶投資總監史少杰,有超過15年的固定收益投資管理經驗。信用研究員代望濤和鄭文旭則具備多年固定收益研究經驗,前者還有基金公司的從業經歷。
據了解,鑫元基金投研團隊目前已有15人,隊伍還在持續擴大。
“我們覺得債券市場很大,這一塊以后會是我們公司的特色。”鑫元基金有關工作人員表示。
事實上,公司控股股東南京銀行是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其特色就是債券投資。
公司首只產品鑫元貨幣基金,成功吸金20多億元后,第二只產品鑫元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也進入募集期。
與此同時,公司的專戶業務,也在穩步前行。“公司已有四只專戶產品,總規模達到25億元,全部為固定收益類型。合作方除南京銀行外,還有其他中小股份制銀行。”上述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
鑫元基金董事長束行農曾表示,目前,銀行的非標資產可以對接基金專戶子公司,加上銀行擁有龐大的信貸客戶資源,所以非標資產的投資管理和運作為專戶子公司打開了發展空間。另外,銀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強,風險總體上更為可控。
對于公司未來的定位,鑫元基金顯然希望專注于打造自身固定收益資產管理品牌,在公募和專戶兩個領域均打造出優秀的固定收益產品。
東海基金:公募投委會仍是謎
投委會人數:未發行產品
首只產品類型:暫未公布
在眾多基金業的同行眼中,券商系出身的東海基金依然顯得很陌生,因為自去年2月25日成立以來,公司仍未有一只公募產品,也沒有做過明顯的自我推介。
東海基金公司有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首只公募產品還在等待銀行給予檔期。”
據該人士透露,公司正計劃將首只公募產品定位于一只混合型基金或指數基金,指數標的選擇為公司和指數公司合作開發,而并非傳統的標準指數。
瀏覽公司官方網站,看不到公司的前臺電話,公募投研團隊更加神秘,風控專員、醫藥行業、TMT行業等崗位仍在虛位以待。。
“我們投研團隊目前有十幾人,公募投研那邊還在不斷招人,公募投委會成員不清楚。”上述東海基金人士進一步表示。
盡管公募產品的靴子仍未落地,但東海基金的專戶業務卻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前述東海基金有關人士坦言,截至上周四,東海基金旗下的專戶數量達到28只,總規模攀升至30億元,其產品類型涵蓋了定增、期貨等多類業務,股東方東海證券給了公司不少支持。
事實上,據了解,公司投研團隊也多有東海證券背景。公司投研總監王慶仁,有10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曾任東海證券上海自營分公司執行總經理等職。公司投資副總監兼專戶投資總監胡宇權,此前曾任東海證券公司研發中心高級研究員,是唯一有公募基金管理經驗的投研人士。公司專戶投資經理平敬偉,曾任東海證券資管部投資經理職務。
此外,專戶投資經理鄭建偉曾就職于申萬巴黎基金,主要從事大消費行業研究;另一位專戶投資經理李武躍,研究新能源、新興產業行業,就職于中海基金;現任債券投資經理祝鴻玲,具有5年金融業從業經驗,但未曾管理過產品,上述三位均沒有實戰經驗。
永贏基金:多名高管來自方正富邦
投委會人數:5位貨幣
首只產品類型:基金
今年2月27日成立第一只公募產品之后,由寧波銀行絕對控股的永贏基金公司終于揭開了其投資委員會的“神秘面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作為第三批發起的銀行系基金公司,永贏基金旗下的投研團隊大部分是從2011年成立的方正富邦旗下“挖角”而來的。
新基金公司首只產品普遍選擇的都是固定收益類基金,永贏也不例外,其首只產品是貨幣型基金永贏貨幣,基金經理李廣云曾任職于華夏基金公司,曾擔任華夏理財30天B、華夏理財21天A/B基金經理。
永贏的投資委員會構成為總經理、分管投資的副總經理、投資總監、交易總監、基金經理代表等。其中督察長、監察稽核部總監、基金經理、研究人員、風控人員可列席,不具有投票權。由分管投資的副總經理為主任委員,負責召集、協調并主持會議。議案通過需經2/3以上委員同意,主任委員有一票否決權。
不過,永贏并未明確指出永贏貨幣采取集體投資決策制度。
實際上,永贏對于投委會成員仍有些“諱莫如深”。招募說明書中,由于其投資總監、交易總監并未進入管理層,基金經理代表也并未對應切實人選,因此上述三者均缺乏足夠資料。其投委會成員中唯一可以確定的便是總經理宋宜農以及副總經理趙楠,而兩人的履歷顯示均來自于方正富邦。
宋宜農公募行業經驗豐富,其曾任職過的有長盛基金市場發展部總監、光大保德信首席市場營銷官、景順長城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而在加盟永贏之前,其曾擔任方正富邦總經理。趙楠曾擔任方正富邦投資總監,目前其作為永贏副總經理,主要分管投資和交易。宋宜農和趙楠同時也是永贏董事會成員。
永贏基金于2013年10月由證監會獲批成立,而方正富邦基金公司公告顯示,宋宜農于2012年5月25日因個人原因辭職離開。
此外,還有兩位前方正富邦高層進入永贏管理層,分別是現任永贏副總經理田中甲,以及現任永贏信息技術總監的徐蔓青。田中甲曾任天弘基金運營部總經理兼財務部總經理,以及方正富邦基金運營部總監。而徐蔓青則任景順長城IT經理,以及方正富邦信息技術總監。
道富基金:最“龐大”的7人投委會
投委會人數:7位
首只產品類型:債券基金
在這10家新基金公司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道富基金的投委會規模可謂最為龐大——成員總計達7人。道富旗下首只基金道富增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A/C也在其招募說明書中明確指出,該基金采取的是集體投資決策制度,顯然該基金公司對于投委會重視程度相當之高。
道富基金在其官網公開表示,“注重團隊協作的道富基金擁有較為成熟的投研團隊,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的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0年”。
道富基金7人投委會由總經理桂松蕾、督察長王瑤、首席投資官王宇、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莫京樑、市場營銷董事總經理朱龍峰、投資研究管理部趙菲、風險管理部肖雪構成。從頭銜可以看出,投委會成員中職務真正與投研掛鉤的是首席投資官王宇、資產管理董事長莫京樑、投資研究管理部趙菲和風險管理部肖雪。
不過,投委會成員中,除桂松蕾、王瑤、王宇進入道富基金管理層之外,其余4位均在管理層之外,因此背景資料顯得有限。桂松蕾實為道富基金董事長,目前同時代任總經理,其2008年8月至今任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任集團副總裁。王瑤則曾就職于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唯一與公募“沾邊”的是王宇,其履歷顯示曾擔任益民基金機構部總監。
首只基金道富增鑫基金經理王玥,曾任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部高級經理。該基金于2013年12月3日成立,主投債券,同時參與一級市場打新和增發新股申購,但并不直接從二級市場買賣股票。截至目前來看,由于其凈值變化微乎其微,或許建倉程度尚十分有限。
道富基金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中融國際信托51%和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49%。值得一提的是,從產品數量上看,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其大股東中融國際信托目前是陽光私募第一大受托人,產品數量達到943只。置身公募領域,道富基金能否憑借大股東中融國際信托施展優勢,還有待時間觀察。
《《《
公司策略
高薪挖角得不償失實習生也成“風景線”
每經記者 李娜
話語權逐步被稀釋,公募行業利潤空間遭快速擠壓,基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不舒服。
對于新基金公司,更得精打細算過日子:快速做大非公募業務以獲取更多的現金流,打造低成本高效的投研團隊,壓縮營銷等各種成本。在此基礎上,少數基金公司還會給公司高管適當的股權,以充分調動團隊的積極性。
小而精的投研團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獲悉,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目前投研隊伍仍在組建中,基本只有10多人。稍早成立的不少基金公司,盡管投研團隊也沒有迅速擴張,但都已基本配置20人之上。
“我想我們需要的不是像華夏、嘉實那樣龐大的投研隊伍,只需挑選一批經驗豐富的人,使整個團隊穩定運轉高效流暢就行。”上海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有關人士如此表示。
上海一家獵頭的團隊負責人也明顯感受到這種變化:由于戰略定位不同,尤其是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將更多精力放在子公司和專戶業務上,他們對人才的渴求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在一些關鍵職位上,比如投資總監等,都是由公司高層自己去發掘一圈,就差不多了。不過,去年則是集中招聘了一批風控、信托等方面的人才。”前述獵頭人士進一步表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了解,新基金公司挖人并不輕松,資歷豐富的“老人”并不太樂意加盟,這是因為跳槽新基金公司,往往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工作量,同時還要擔心新基金公司開出的高薪是否能維持,自身在新平臺拓展的空間是否足夠大。
“我們去年給一家新基金公司尋覓市場總監,就很不容易。若是給基金公司招CEO也就是投資總監,以往都會有兩到三年的穩定期,現在不一樣了,有的幾個月就跳槽,這當中主要還是看和股東方利益是否吻合。普通的基金經理特別是債券基金經理,現在最便宜也要年薪七八十萬元,還不好找。”
與此同時,控制人力成本,顯然是新基金公司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招聘實習生則是不錯選擇。一位基金行業資深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新基金公司人力資本重點放在了投研和市場兩大塊。一些不太重要的崗位,很多都在招實習生,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還可選擇優秀的人員自己培養。”
根據鑫元基金公司官網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其提供13個職位給實習生,共計需要26人。中加基金發布的信息顯示,其同樣需要風險管理、監察稽核等多個部門近20名實習生。
特色化定位
新基金公司要想沖出重圍,必須有清晰的定位和營造出特色化品牌。在起步階段,新基金公司只得依靠大股東支持,大股東的實力顯得至關重要。
“無論是人才還是業務,都由股東方一手提供支持,這在江浙股東以及城商行股東背景的基金公司會顯得非常突出,他們底子厚。”前述獵頭人士表示。
事實上,去年成立的一批新基金公司,大多數出自城商行及券商背景。城商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基本上都采取了固定收益加專戶業務為主的模式,公司的首只公募產品基本上是債券型基金或貨幣型基金。
2011年成立的財通基金,顯然是這批新基金公司的典范。依靠大股東財通證券(控股永安期貨)期貨方面積累的優勢,財通基金將自身投研專注于期貨和定增兩大業務,并已獲得一定知名度。
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中,背靠興業銀行的興業基金,其子公司業務則飛速發展。眾所周知,興業銀行在同業業務方面有著先發優勢。鑫元基金,其股東南京銀行享有債券投資經理的“黃埔軍校”之稱,明確將自己定位于固定收益的細分市場。
誘人的股權激勵
隨著證監會允許高管股權激勵等政策出臺,新基金公司也同樣籌劃著布局。
新基金公司中的前海開源基金公司,無疑是首家在發起人協議、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等正式文件中,都明確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團隊股權激勵及基金經理績效激勵的公司。適當的股權激勵和靈活的考核制度,都吸引著更多基金行業的優秀人士加盟。自成立以來,前海開源基金的公募和專戶產品都在穩步推進。
“他們的人員基本上是基金業的‘老人’,新基金公司前期發展需要這些人的豐富經驗,后期就要靠公司的制度了。”前述新基金公司的有關人士對此表示。
此外,老基金公司中歐基金的員工持股計劃,正在不斷吸引公募基金優秀人才加盟。繼去年銀華基金高管陸文俊加盟后,近期又傳出農銀匯理投資總監曹劍飛也計劃前往的消息。
據了解,新基金公司中,鑫元基金公司章程明確規定,將預留一部分的股份,在制度條件成熟時進行管理團隊激勵。公司董事長束行農此前曾對有關媒體表示,未來股東方有意拿出25%股權,讓公司高管進行“員工持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