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新華網:房價漲幅放緩成趨勢 樓市風向正在改變

新華網 2014-03-18 16:13:35

房價漲幅普遍放緩已經成為趨勢,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正在改變。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新華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羅宇凡 華曄迪)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了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盡管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依舊達到69個,但與1月相比,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從62個進一步減少到了57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四線城市房價回調的同時,原本火熱的一二線城市市場同樣出現了降溫。房價漲幅普遍放緩已經成為趨勢,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正在改變。

溫和上漲漲幅收窄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對2月份房價數據的解讀為,“房價溫和上漲,漲幅收窄”。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分別為57個和46個,分別比1月份減少了5個和2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持平的城市個數為9個,比1月份增加了7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持平的城市個數為9個,與1月份相同。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57個城市中,漲幅比1月份回落的城市有40個,比1月份增加了15個,最高漲幅為0.7%,最低漲幅為0.1%。整體上看,2月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持平的城市個數增加,漲幅略有回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在連續13個月后再次回落到60以下,而70城新建住宅平均環比價格指數的漲幅也已經由去年8月份0.83%的最高點回落至2月的0.28%。

與環比價格的整體漲幅放緩相比,同比價格的變化同樣十分說明問題。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價格上漲的69個城市中,漲幅回落的城市有65個,比1月份增加了28個;二手住宅同比價格上漲的69個城市中,漲幅回落的城市有58個,比1月份增加了31個。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旭表示,2012年開始的市場回暖和房價快速上漲周期結束。房價漲幅放緩,甚至回落的態勢已經十分明顯。

一二線城市開始調整

如果說,上月的統計數據還能看出一二線城市市場的火熱,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遇冷,那么最新發布的房價數據則傳遞出一個新的信號,原本被業內普遍看好的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也開始出現越來越明顯的回調跡象。

事實上,隨著春節淡季的結束,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并沒有如人們預想的那樣延續2013年的熱度走出“小陽春”的行情。就在統計局數據發布的前兩日,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門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2014年統計中的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量僅為45萬套,同比2013年同期的58.5萬套下調幅度達到了23%。其中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跌幅均達到了36%、35%。

房價的變化同樣也反映了市場的調整,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在2013年底房價同比漲幅曾經多次沖破20%大關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的房價漲幅已經在2月全線回落至10%左右。與之相比,杭州、南京等房地產熱點城市更是頻頻傳出樓盤打折降價的信息。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盡管熱點的一二線城市短期內很難出現價格的大幅度回調,“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目前的價格是建立在購房者信心依然高漲的基礎上。因此,一旦因為信貸等因素市場出現普遍觀望,那么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出現調整并非不可能。”

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并非偶然。春節過后,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購房者之間的博弈已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在張旭看來,導致目前市場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以來的房價快速上漲,使得部分城市房價與購買力的背離持續拉大,部分需求被擠出市場,整體需求規模出現了降溫,房價調整的壓力增加。其次,2014年以來,銀行信貸情況依然沒有出現明顯改善。這種收緊的信貸政策,無疑又加重了購房者的支付壓力。同時,在2014年初市場明顯較淡的情況下,部分房企也采取不同的方式應對,例如推出促銷活動,或者是以明顯低于預期的價格開盤等,加深了市場上關于房價下降的預期。總體而言,隨著信貸收緊,住房供應增加,新的市場化調控方向的確定,供需雙方對市場的預判已經出現了轉向,購房者觀望情緒增加,而房企“讓利跑量”心理也開始逐漸占上風,供需格局已經悄然生變。

“類似杭州、南京、廣州房價調整的信號可能會愈加頻繁地出現。這種情況下,出現明顯降價信號城市雖然目前還屬于點狀分布,但很難說不會逐漸大范圍出現。”張大偉表示,歷史上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

原文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318/154318541395.shtml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