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3-22 13:53:05
創業板改革已全面鋪開,未來供給創業板的籌碼量或越來越多、越來越快。而供求關系一旦逆轉,創業板階段性回調在所難免。
創業板供求關系即將逆轉 警惕高估值品種
每經記者 劉明濤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可惜這次紅火的都不再是創業板,在藍籌股齊舞的一天,創業板只能尷尬地充當"綠葉",然而致命的是,創業板池中的水,有出現干涸的跡象。
昨日,創業板早盤一度跳水跌破1400點大關,盤中最大跌幅超過2.5%,盡管午后反彈,但是成交金額卻出現萎縮,降至250.9億元,與主板市場放量大漲形成鮮明對比。由于創業板改革已全面鋪開,未來供給創業板的籌碼量或越來越多、越來越快。而供求關系一旦逆轉,創業板階段性回調在所難免,其牛市"根基"的動搖,被推高的高估值品種將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水"推波助瀾
從700點到近1600點,當滬指徘徊于2100點附近的時候,創業板卻漲幅翻倍。去年一季度末,各類機構共持有創業板個股256只,其中88只被機構不斷增持,累計持股市值達到109.2億元。到了2013年二季度,雖然創業板走勢出現分化,但是機構熱情依舊,創業板指數迭創新高。去年三季度,雖然一些基金出現分歧,但是追捧創業板的資金依舊不少,這也便為創業板在調整后繼續沖高奠定了基礎。
不難看出,在瘋狂上漲的背后,炒作資金是本輪創業板走牛的最大推手。回顧2012年末,剛剛復蘇的創業板日均成交金額僅在100億元上下。然而當炒作不斷升溫后,這一數值卻長期維持在300億元左右。
有市場人士指出,創業板的上漲模式,大資金們或許借鑒了2005年到2007年股市大牛市的形成模式:也就是基金通過先期集中持股,再利用后續資金不斷滾動拉抬,股價上揚使得前期持股實現贏利--在基金盈利效應帶動下,更多的基民購買基金,循環往復。
而目前市場已今非昔比,流通市值越來越龐大,尤其是大盤藍籌股還受制于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市場主力要讓整個市場形成資金推動型牛市,已然力不從心;基金等主力開始集中火力瞄準創業板,復制滾雪球運作模式,有的持有輕資產類型公司的股票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甚至超過30%,這無疑對基民具有極大誘惑力。而在創業板股票上漲的同時,前期大盤藍籌股自然成為資金抽逃的對象。
在資金供給旺盛的2013年,創業板本身籌碼的供給出現階段性停滯,在沒有IPO的影響下,創業板股票總供給在過去的一年沒有明顯變化,更多的籌碼增量來自限售股。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面前:去年漲幅較大的創業板個股,均是出現股東解禁減持,越減持、越暴漲的故事屢見不鮮。資金對于創業板股票的需求達到了一種"饑渴"狀態,供不應求的關系促成了創業板牛市的開啟,然而,這樣的牛市"根基"或許即將逆轉。
供求關系面臨逆轉
2009年重開IPO,2012年年末暫停IPO,2013年IPO新政不斷完善,這樣的歷程早就預示著IPO遲早會再來,而且會更加猛烈地到來,因為要給更多的中小企業融資、給予其發展的空間。但供給的籌碼一旦洶涌而至,創業板市場的供求關系將很快逆轉。
今年1~2月,IPO重啟后,創業板反而在新股的增加中再創新高。這其實不難理解,IPO新政對于炒新做出了一些限制,對于資金來說,新上市的個股絕對處于一個被季度渴求的狀態,加之上市新股數量有限,新股成了"一股難求"。
有了資金的熱烈追捧,新股暫時又是受限的,這種供不應求的極致狀況,導致每只新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瘋炒,而新股多數來自創業板,這樣一來,創業板人氣被再度帶動,令創業板指數繼續前行。
不過在瘋漲的背后,去年的創業板老龍頭華誼兄弟、藍色光標等個股卻始終低迷,這也不難看出,創業板新的增量資金并不多,策動炒作的資金更多是從一個池子跳到另一個池子,整個創業板市場所需求的資金,并沒有因為對新股的渴求,形成新一輪的增加。
而IPO一旦再度重啟,新股將源源不斷地涌入,創業板整個資金面將會面臨洶涌的供給增量,這樣的供需關系必定出現扭轉、乃至逆轉。就如同2013年年初,在籌碼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其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此消彼長,創業板必將受到供求關系逆轉帶來的沖擊。
而從基金2013年年報,以及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機構在四季度對創業板個股進行了大手筆減持,特別是對創業板指數成份股,減持力度相當明顯,這個信號值得投資者高度警惕。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其實,從近期創業板的表現也能窺看一二,創出1571.4點歷史最高后,創業板市場成交金額出現快速萎縮,盡管回調途中也偶現反彈,但是日成交金額已經減少至250億元上下,這不僅與今年的成交峰值572.8億元出現巨大反差,更低于去年最后一筆急漲至少約280億的日成交金額,在創業板指數高企的背景下,資金面若出現缺口,其影響將難以想象。
高估值"擠壓"泡沫
若供求關系逆轉,支撐創業板走牛的"根基"動搖,那么,創業板指數必將價值回歸,而對于被爆炒的高估值品種,泡沫自然也會被"擠壓"。
記者注意到,截至昨日(3月21日)收盤,創業板平均市盈率依舊高達57.66倍,雖然較今年最高的65.54倍有所回落,但相比中小板的34.85倍和深主板的17.14倍,創業板市場估值高企依舊明顯,在市場總的流動性不算寬裕的背景下,創業板新供給的增加,顯然會對創業板市場造成較大壓力,需要投資者多加注意。
上述市場人士指出,一旦供需變化,主導創業板回調主要因素將是其高估值的壓力,這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創業板IPO未來必定快而多,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將進一步遏制"三高"發行,這將導致于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其發行市盈率可能不會太高,這就會導致整個創業板市場估值的"推倒重算"。二是,創業板在容量擴大后,如果沒有更多資金的介入,那么估值下移將是大概率事件;此外,創業板目前存量資金中,炒作成分的游資太多,在市場面臨恐慌時容易選擇"倉皇"出逃。
同時,有私募人士表示,IPO的再度重啟,以及創業板IPO條件放寬和放行再融資,會令創業板遭受巨大沖擊。首先,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在增加股票供給的同時,將吸引大量資金參與打新股,這將打破目前場內資金的供需平衡;其次,排隊企業中大部分與創業板上市公司類似,將對其形成一定的替代性,沖擊創業板估值;第三,創業板目前估值相對偏高,本身即面臨一定的估值調整壓力。
在沒有"水"能繼續支撐其高估值的背景下,隨著新供給的"壓力","缺水"的創業板可能會出現持續的價值回歸。因此,其中高估值品種將是未來投資者需要格外注意的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