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4 01:13: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編 者 按
上周五證監會發布的重磅新政,對這輪最高漲幅接近2倍的創業板而言,或許并不是好消息——優先股開閘,讓大藍籌出盡了風頭,創業板則上漲乏力,關于“二八轉換”的聲音再度高漲;創業板IPO門檻降低、再融資放行,則是直接從創業板“抽血”,不準借殼上市,更是讓績差個股如履薄冰。
市場化改革,在放開各路資金手腳的同時,也將徹底改變創業板的生態。證監會的密集新政,將給創業板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3月21日,證監會推出了一攬子改革方案,創業板市場改革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證監會發言人在21日表示:修訂后的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取消了營業收入或凈利潤持續增長的硬性要求,允許收入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只需要有一年的盈利記錄即可上市。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放寬財務準入指標后,創業板供給將猛增,從而沖擊整個創業板估值體系,“物以稀為貴”的創業板或將一去不復返。而據記者初略計算,在創業板上市條件放寬后,年融資額或超500億元。
證監會否認創業板將“放水”
3月21日,證監會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修訂稿(以下簡稱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暫行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分析人士認為,在創業板市場改革方案中,有兩大變化將導致創業板大幅擴容。
首先,證監會發言人表示:“修改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適當放寬創業板首發財務準入指標,取消持續增長要求,簡化發行條件,進一步加強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在原有的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中,對企業規定了兩套財務準入指標,即 “企業營業收入須增長30%或凈利潤持續增長”,這使得部分業績波動大或未來增長潛力大但目前盈利水平較低的企業難以在創業板上市。對此,修訂后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取消了營業收入或凈利潤持續增長的硬性要求,允許收入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只需要有一年盈利記錄即可上市。
證監會發言人明確否認上述舉措意味著創業板要“放水”,表示此舉 “是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其次,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本次改革將停止執行《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板推薦工作的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創業板申報企業不再限于九大行業。
港交所創業板上市不設盈利指標
那么,創業板在引入新的發行規則后,IPO年融資規模將會出現什么變化呢?
據東財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今年以來A股發行了48只新股,首發募集資金223.88億元。而2012年全年首發募資為995.05億元,即2014年至今首發募資占2012年的22.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4只創業板新股上市,總募集資金為84億元,平均募資為3.5億元。而從2009年10月30日首批創業板個股上市,到2010年10月30日的整整一年時間里,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高達134家。將今年創業板新股平均3.5億元的募資和正常年份1年的創業板新股上市數量結合計算,創業板一年募資總規模可達469億元。
目前創業板共379家上市公司,假設其中三分之一的公司實施再融資,每家只融資4000萬元,那么每年再融資金額將達50億元。
隨著創業板上市門檻的放開,創業板年上市公司數量有望大幅增加。綜合以上兩部分數據,創業板市場年募資規模或超過500億元。
截至2014年3月20日,證監會披露的《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共有17家創業板企業已經通過審核,另有215家企業等待審核。
對于A股放寬創業板上市條件一事,有熟悉港股的投資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中國香港、美國等成熟市場上,一家公司要在主板上市比較難,但對在創業板上市的指標要求不高。比如一家企業想在港交所主板市場上市,就有“不少于三年的營業紀錄;3年盈利為5000萬港元,最近1年不少于2000萬港元;最低市值不低于1億港元”等要求;但港交所對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不設最低盈利要求,僅要求最少具有24個月的活躍營業記錄,市值不低于4600萬港元等。
《《《
同步播報
券商、創投分食創業板擴容大餐
每經記者 趙笛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創業板面臨大擴容,券商有望獲得更多保薦項目,從而獲得更多的承銷費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周五,券商股平均漲幅高達4.91%,明顯超越各大指數。其中,東北證券(000686,收盤價15.95元)漲停。
以2013年中報數據投行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來看,山西證券位居第一,為22.9%,其次是太平洋,投行業務占營收之比為17.6%,第三名是國海證券的16.72%,第4名是西南證券的16.37%。
值得注意是,由于證監會表示“允許發行人不聘請保薦、承銷機構,自行銷售股票,降低融資成本”。分析人士認為,這對主攻創業板增發的券商構成不利影響。
除券商股外,創投公司也將更多地分享投資企業上市后的溢價紅利。
目前,在A股排隊上市的公司高達700余家,不少擬上市企業的股東名單中有創投公司的身影。
比如知名創投企業大眾公用的參股公司深圳創新投就投資了金一文化。
又如電廣傳媒的全資子公司達晨創投參股的擬上市公司也不少。此前,達晨創投已投資A股愛爾眼科、億偉鋰能、網宿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據電廣傳媒2013年中報顯示,至報告期末達晨創投管理的投資項目已達190家,其中IPO排隊項目有19家,管理資產規模120億元。
目前,A股公司中參股創投公司較有名的有魯信創投、電廣傳媒、中航投資和大眾公用等。
《《《
60倍高估值風險積聚 創業板將出“仙股”?
每經記者 趙笛
所謂“仙股”,就是指1元以下的低價股。
2012年底以來,創業板逆主板走勢而大漲,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由于新股發行暫停,創業板個股享受到“物以稀為貴”的好處。
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隨著創業板大擴容,創業板目前高達60倍的平均市盈率或將 “崩塌”,創業板中也可能出現“仙股”。
創業板指15個月漲168%
2012年8月后,IPO出現了事實上為期一年多的暫停。整個2013年,A股都沒有重啟IPO。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12年12月4日,創業板指數探底585.44點后持續反彈,一直漲到2月25日的最高1571.40點,在將近15個月時間里大漲168.41%。其中,股價翻倍的創業板個股多達200家。
分析人士認為,創業板個股大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在經濟景氣度有限的背景下,市場整體資金狀況不佳,有限的資金最終流向了市值較小的創業板;其次,經濟面臨轉型,新興產業未來前景廣闊,而創業板個股恰好以新興產業公司居多,自然受到資金關注;第三,在長時間缺乏新股上市的背景下,有限的資金只能在有限的老股中游走,從而反復推高創業板個股和指數。
市盈率“高處不勝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創業板個股多達232只。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創業板發行新規的公布,創業板發行率先向注冊制轉型,原來越多的企業將試圖在創業板上市,大量的新股上市必將對現有創業板市場構成嚴重沖擊。
《每日經濟新聞》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3月21日,創業板以整體法計算的平均市盈率高達61.13倍。其中,市盈率最低的雙林股份為20倍,市盈率最高的迪威視訊高達2300倍。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板的平均市盈率為36.76倍,上證A股平均市盈率更低至9.33倍,創業板市盈率可謂“高處不勝寒”。
A股估值明顯高過港股
數據顯示,在港交所約200只可交易的創業板股票中,股價低于1港元的“仙股”多達149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A股創業板中,最便宜的個股向日葵股價目前也有4.07元,而最高的東方網力則高達150.01元;3月21日,總成交額最高的樂視網為5.06億元,成交額最低的新寧物流為532萬元。
分析人士認為,從以上數據看,A股的創業板估值明顯高于港股創業板估值,A股創業板作為新鮮事物而形成的“錢多股少”的格局或是主要因素。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板個股上市,有限的資金在流向上必然出現分化,一批業績佳、題材好的創業板公司將受到市場追捧,而一批業績差、想象空間小的公司將會被市場遺忘,屆時,不排除在創業板上也將出現“仙股”。
創業板改革六大措施解讀
適當降低財務門檻
主要措施:取消持續增長要求,允許收入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只需一年盈利記錄即可上市
影響解讀:更多的企業發行上市,沖擊市場資金面;“不良”創業板企業或增多;加強對違規違法的監管;利好券商股和創投概念股
擴展行業覆蓋范圍
主要措施:創業板企業申報企業不再限于九大行業
影響解讀:創業板將進一步擴容,其他行業的優質個股也可上市,已上市高估值個股承壓
建立符合創業板特點的再融資制度
主要措施:創業板企業可利用公開增發、配股、定向增發、可轉債等多個的融資渠道;允許發行人不聘請保薦、承銷機構,自行銷售股票等
影響解讀:規范創業板再融資,減少“圈錢”對市場的沖擊;利好一批最早上市、資產負債相對較高、超募資金告罄或剩余不多的創業板個股
完善創業板并購重組制度
主要措施:對于通過定向增發進行收購兼并的,可以適當放寬對盈利的要求
影響解讀:創業板的上游下游、同行業兼并購增多;缺乏盈利限制,容易導致收購不良資產,侵害小股東利益
完善信息披露規則
主要措施: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改進信息披露內容與質量。
影響解讀:監管加強;信息披露更透明,投資者對于風險與機遇的把握能力提升
更嚴格的退市制度
主要措施:不允許借殼上市,抑制投機炒作
影響解讀:殼價值不復存在,績差股投機喪失生存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